64.我派遣每一个使者,就是要人们奉安拉的命令服从他。当他们自欺的时候,假若他们来见你,他们向安拉求饶,使者你也替他们求饶,那么,他们必发现安拉是至宥的,至慈的。
65.指养育你的主发誓,他们不归信,直到他们让你判决他们之间的纷争,然后他们内心对你的判决毫无芥蒂,并且他们完全顺服。
66.假若我命令他们说:“你们自杀或离开家乡吧!”他们除少数人外,都不遵命。假若他们遵行自己所受的劝诫,那一定最有益于他们,也最能坚定他们的信仰。
67.如果那样,我必定将我的重大报酬赏赐给他们,
68.我必把他们引向正道。
69.凡服从安拉和使者的人,将与安拉施恩的众先知、忠信者、烈士、清廉者在一起。这些人,是最好的伙伴。
70.这是来自安拉的恩惠。安拉足为全知者。
在前面的经文中,安拉揭露了伪信者从内心到行为违抗先知的情形,予以严厉警告。这里,安拉再次重申绝对顺从使者的必要性,将顺从使者作为正信的标志。
64. 除了安拉派遣的先知和使者,任何人没有资格被“绝对服从”。先知和使者虽然也是凡人,但他们是安拉优选并授予天启的人,他们受安拉的保护不犯常人所犯的种种错误。他们向人类传达的是安拉的旨意,服从他们是安拉的命令。所以安拉在许多经文中告诉人们,顺从使者,就等于顺从安拉;违抗使者,就等于违抗安拉。这里的“奉安拉的命令服从他”就是指人们顺从使者时,不是在顺从使者个人的命令,而是在遵行安拉的意旨。
顺从使者的穆斯林也并不是绝对不犯错误的人,安拉允许他们犯错误,也允许他们忏悔。只要他们犯错误后,依照忏悔的条件真诚求恕,那么,使者也可以为他们求饶恕,安拉也一定会饶恕他们。在这里,安拉将违抗使者等犯罪行为称作“自亏”,说明他们在违抗主圣的命禁,实际上是在损害自身的利益,安拉和使者绝不会因他们的违抗而受任何伤害。
65. 这节经文中,安拉以严肃的发誓方式,否定了不心悦诚服地接受先知穆罕默德裁决的人有正信的可能性。安拉以他的伟大养育性发誓,那些伪信者不能成为真正的信士,除非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在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种纠纷中,将先知作为裁决者;二是对于先知的裁决,没有任何怀疑和不悦;三是从内心到行动无条件地接受并执行先知的裁决。这是就生活在先知时代的人而言。之后的穆斯林,通过在判断、衡量、处理一切事情时严格遵从先知传达给世人的《古兰经》和他的嘉言懿行,来遵奉安拉的这一命令。安拉说:“使者命令的,你们当坚持;他禁止的,你们当戒绝。”(59:7)
66. 如上所述,一个信士的信仰完全体现在绝对服从使者的教导,这是对世代穆斯林的根本要求。但人们在实践这一要求的过程中,情况、境界各有不同。人们从认识上清楚,信仰伊斯兰就要为信仰经历磨砺和考验,甚至为信仰牺牲身家性命。但是,一旦真正经受考验,除少数人外,大都难以遵命。“自杀”,既指冒生命危险为主道战斗,也指安拉对古代以色列人规定的特殊的忏悔方式。安拉曾命令他们以自杀的方式对崇拜牛犊的罪行进行忏悔,但只有很少的人执行这一命令。其实,如果他们服从安拉和使者的一切命禁,那对他们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且能锤炼他们的信仰。
67-68.安拉为绝对服从他和他的使者的人许约了两种恩赐:后世的乐园和今世的正道。对于人类,其它任何恩典也无法与这两种恩典相比!
69. 这是对顺主顺圣者在后世获得的恩典的进一步说明:在安拉那里,他们将同品级最高的众先知、诚信者、烈士和清廉之士同住乐园。他们虽然在善功方面远不及这些人,但凭借自己的正信、善行和安拉的宏恩,将享受这样的待遇。还有什么比与这些人为伴更好呢?由此可知,在与他们同住乐园的伙伴中,除了众先知是安拉遴选的外,诚信者、烈士、清廉者和他们一样,都是以自己在今世的实际善功获得主的无尚恩赐的人。
70. 安拉在这节经文中,阐明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信士在后世得到如此丰厚的回报,并非完全凭他们的善行,而是安拉的加倍恩赐。他们的善行只是一种因素,也只是他们顺主的一种表示,与安拉的回报绝不等值。后世的回赐,正是安拉在多处经文中许诺的重复加倍的、无限的恩赏。因此,任何人不应以自己认为颇实际微不足道的善功有恃无恐或居功自傲,以为自己一定能进乐园,而要祈求主接纳自己的善行,惧怕主拒绝自己的善行——因为有恃无恐、居功自傲的心态会使人自命不凡,而这又会使善功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