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在自亏的情况下众天使使其死亡的人,天使必问他们:“你们生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呢?”他们说:“我们是在当地受压迫的。”他们问:“难道安拉的大地不是宽阔的、能容你们迁徙的吗?”这等人的归宿是火狱,那归宿真恶劣!
98.除非老弱妇孺,他们既无力迁徙,又不识道路。
99.这等人,安拉或许恕饶他们。安拉是至恕的,至赦的。
100.谁为安拉迁徙,他就会在大地上发现许多可迁之地及丰富的享受。谁从家中出走,欲迁至安拉和使者那里,而中途死亡,安拉必厚报他。安拉是至赦的,至慈的。
在前面的经文中,安拉命令信士作战必须谨慎,以免错杀信主之人,并强调用财产生命为主道奋斗的人与无故安坐家中不出征的人有巨大区别。这几节经文,阐明了穆斯林在任何一个时代为保护自己的信仰和履行信仰的权利而迁徙的必要性及优越性,并说明确实无能力迁徙者,安拉或许饶恕他们。
97. 据布哈里圣训实录记载,伊本·阿巴斯说,在伊斯兰初期,部分穆斯林没有遵奉先知(愿主福安之)给全体穆斯林下达的迁徙命令留在了麦加,结果他们不但不能像麦地那穆斯林那样自由履行教门义务,还时常被迫与多神教徒一道同麦地那穆斯林作战。他们中有些人在战场上被箭矛射杀,所以安拉降示此节经文,谴责了他们无故放弃迁徙的行为。
安拉将这些人死去时的情况称作“在自亏的情况下众天使使其死亡”,说明他们不应该为保全个人利益放弃迁徙主命致使悲哀地死去。他们应该为了保全自己的信仰和教门而不惜离开故土,放弃家园和财产。由于错误的选择,他们成了自亏之人。安拉将这种人死后受责问的情形提前展示出来,以警醒世人。天使将责问他们:你们留在了麦加,那么,你们是怎样对待信仰的?他们的回答不外乎是苍白无力的推脱之辞:在麦加,我们是受压迫者,我们没有能力履行信仰义务。天使否定了他们理由:安拉的大地是广阔的,你们完全可以离开麦加,到其它一个信仰不受干涉的地方,你们完全可以同先知和众穆斯林一道迁徙麦地那,而你们却因计较利益得失而放弃了!
这表明,一个穆斯林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失去信仰和履行信仰义务的权利时,在能力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迁移到能保障信仰自由的地方。因为对于一个穆斯林而言,信仰意味着生命的全部价值和人生的全部幸福,他应不惜一切代价去加以保护。否则,如果他在那种状况下死去,他就是一个结局最悲惨的人——坠入火狱之人。
98-99.安拉是宽容的,全知的。他知道有一些人没有能力迁徙,如老弱妇孺等。他们或没有长途跋涉的能力,或不认识道路,总之确属有故之人。诸如无奈之下留在麦加的安雅什·本·艾比拉比尔、赛莱麦·本·希沙目、伊本·阿巴斯和他的母亲乌姆·法兹勒等人。先知(愿主福安之)曾为这些人祈祷:“主啊!求你使他们摆脱逆徒的魔掌!”这些人留在多神崇拜之地,绝不是出于自愿,所以,他们有望获得安拉的饶恕。那么,既然他们确因有故而没有迁徙,为什么不是肯定地说他们将得到安拉的恕饶,而是说“或许得到恕饶”呢?就此问题,则麦赫舍利说:“这说明为信仰而迁徙,是几无宽容余地之事,即使有故未迁徙者,也只能说他们有望、或许能得安拉的宽恕。既然有故者如此,那么,无故放弃迁徙的人的罪责之严重,就不言而喻了。”
100. 安拉在这里鼓励人们为保护自己的信仰尽可能地迁徙。只要他们迁徙,就会发现安拉的大地是宽广的,到处都会有获得庇护和赖以生存的地方,而不会像他们迁徙前想象的那样糟糕。这实际上是安拉对为信仰迁徙的人的许约。言下之意,人们只要遵奉安拉和使者的命令而迁徙,他们一定会获得比原先更好的境况。在迁徙者中,有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为遵奉安拉和使者的命令而弃家迁徙,但他却在途中因病或其它原因死亡,那么他是否获得了迁徙者的回赐呢?安拉说:“安拉必厚报他。”即安拉一定会赐予他与迁徙成功者同样的回赐。他虽然未到达目的地,但已经体现了保护信仰和教门的意向和行动,故安拉因其举意赐予他或许凭行动得不到的回赐。先知(愿主福安之)说:“一切善功、皆凭举意。人之所得,乃其所求,谁为安拉和使者迁徙,那么,他就是为安拉和使者迁徙的;谁为今世浮华或女人而迁徙,那么他就是为那些事物而迁徙的。”(布哈里、穆斯林辑录)
安拉对于这种人的另一重大许约,是饶恕他们的罪过——安拉是至赦的,是至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