إِنَّ ٱلَّذِينَ ءَامَنُواْ وَٱلَّذِينَ هَادُواْ وَٱلنَّصَٰرَىٰ وَٱلصَّـٰبِـِٔينَ مَنۡ ءَامَنَ بِٱللَّهِ وَٱلۡيَوۡمِ ٱلۡأٓخِرِ وَعَمِلَ صَٰلِحٗا فَلَهُمۡ أَجۡرُهُمۡ عِندَ رَبِّهِمۡ وَلَا خَوۡفٌ عَلَيۡهِمۡ وَلَا هُمۡ يَحۡزَنُونَ (62)
【译文】

62.信士、犹太人、基督徒、萨比人,只要信安拉和末日,并且行善,就可在主那里享受自己的报酬,他们既无恐惧,也无忧愁。

『提示』

安拉在斥责犹太人的贪婪和卑贱之后,紧接着告诉人们,安拉只谴责并惩罚的那些悖主犯罪之人,至于归信安拉和末日,并且行善者,无论他们信仰哪种宗教,属于哪个民族,安拉既往不咎,让他们享受后世的丰厚回报。

【注释】

62. 在伊斯兰出现以前,人们无论信仰何种宗教,从属哪个民族,只要他的信仰中有“认主独一,笃信后世,力行善功”的成份,就意味着他信奉的是天启宗教,他就是“信士”,他就能得到一个信士应该得到的良好结局。当然,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出现后,伊斯兰作为所有天启信仰的终结和正信的唯一形式,废止了其它天启宗教,所有信仰其它宗教的人必须统一于伊斯兰的旗帜之下,其信仰方可获得认可。因为安拉说:“今天,我为你们完美了你们的宗教,完善了你们的恩典,并优选伊斯兰为你们的宗教。”(5:3)“谁追求伊斯兰以外的宗教,那么绝不蒙接纳,他在后世属于亏折之人。”(3:85)
这里的“信士”,指穆斯林,因为他们是信奉伊斯兰的主流。“犹太人”指“皈依犹太教”者。“乃撒拉”指先知尔撒的跟随者。“萨比人”,比较正确的诠释,指原属伊斯兰之前崇拜多神的阿拉伯人,他们对自己的多神信仰产生怀疑后,寻觅正信,最后找到了残存于当时宗教文化的“一神论”的部分内容,他们自称坚持的是先知易卜拉欣的正教(哈尼菲耶),他们放弃了多神崇拜,于是其它多神教徒称他们是“萨比”,即背叛祖先宗教者。
这节经文将犹太教徒、基督教徒、萨比人放在似乎与信士平等的位置上,并非肯定他们信仰的正确,而是要告诉人们:正信不受民族、地域、时代的限制,无论是犹太教徒、基督教徒还是萨比教徒,只要他们放弃民族和宗教偏见,跟随万圣的封印——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确信终结万教的伊斯兰,那么,在后世他们都是成功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