إِنَّ ٱلَّذِينَ ءَامَنُواْ ثُمَّ كَفَرُواْ ثُمَّ ءَامَنُواْ ثُمَّ كَفَرُواْ ثُمَّ ٱزۡدَادُواْ كُفۡرٗا لَّمۡ يَكُنِ ٱللَّهُ لِيَغۡفِرَ لَهُمۡ وَلَا لِيَهۡدِيَهُمۡ سَبِيلَۢا (137) بَشِّرِ ٱلۡمُنَٰفِقِينَ بِأَنَّ لَهُمۡ عَذَابًا أَلِيمًا (138) ٱلَّذِينَ يَتَّخِذُونَ ٱلۡكَٰفِرِينَ أَوۡلِيَآءَ مِن دُونِ ٱلۡمُؤۡمِنِينَۚ أَيَبۡتَغُونَ عِندَهُمُ ٱلۡعِزَّةَ فَإِنَّ ٱلۡعِزَّةَ لِلَّهِ جَمِيعٗا (139) وَقَدۡ نَزَّلَ عَلَيۡكُمۡ فِي ٱلۡكِتَٰبِ أَنۡ إِذَا سَمِعۡتُمۡ ءَايَٰتِ ٱللَّهِ يُكۡفَرُ بِهَا وَيُسۡتَهۡزَأُ بِهَا فَلَا تَقۡعُدُواْ مَعَهُمۡ حَتَّىٰ يَخُوضُواْ فِي حَدِيثٍ غَيۡرِهِۦٓ إِنَّكُمۡ إِذٗا مِّثۡلُهُمۡۗ إِنَّ ٱللَّهَ جَامِعُ ٱلۡمُنَٰفِقِينَ وَٱلۡكَٰفِرِينَ فِي جَهَنَّمَ جَمِيعًا (140) ٱلَّذِينَ يَتَرَبَّصُونَ بِكُمۡ فَإِن كَانَ لَكُمۡ فَتۡحٞ مِّنَ ٱللَّهِ قَالُوٓاْ أَلَمۡ نَكُن مَّعَكُمۡ وَإِن كَانَ لِلۡكَٰفِرِينَ نَصِيبٞ قَالُوٓاْ أَلَمۡ نَسۡتَحۡوِذۡ عَلَيۡكُمۡ وَنَمۡنَعۡكُم مِّنَ ٱلۡمُؤۡمِنِينَۚ فَٱللَّهُ يَحۡكُمُ بَيۡنَكُمۡ يَوۡمَ ٱلۡقِيَٰمَةِۚ وَلَن يَجۡعَلَ ٱللَّهُ لِلۡكَٰفِرِينَ عَلَى ٱلۡمُؤۡمِنِينَ سَبِيلًا (141) إِنَّ ٱلۡمُنَٰفِقِينَ يُخَٰدِعُونَ ٱللَّهَ وَهُوَ خَٰدِعُهُمۡ وَإِذَا قَامُوٓاْ إِلَى ٱلصَّلَوٰةِ قَامُواْ كُسَالَىٰ يُرَآءُونَ ٱلنَّاسَ وَلَا يَذۡكُرُونَ ٱللَّهَ إِلَّا قَلِيلٗا (142) مُّذَبۡذَبِينَ بَيۡنَ ذَٰلِكَ لَآ إِلَىٰ هَـٰٓؤُلَآءِ وَلَآ إِلَىٰ هَـٰٓؤُلَآءِۚ وَمَن يُضۡلِلِ ٱللَّهُ فَلَن تَجِدَ لَهُۥ سَبِيلٗا (143) يَـٰٓأَيُّهَا ٱلَّذِينَ ءَامَنُواْ لَا تَتَّخِذُواْ ٱلۡكَٰفِرِينَ أَوۡلِيَآءَ مِن دُونِ ٱلۡمُؤۡمِنِينَۚ أَتُرِيدُونَ أَن تَجۡعَلُواْ لِلَّهِ عَلَيۡكُمۡ سُلۡطَٰنٗا مُّبِينًا (144) إِنَّ ٱلۡمُنَٰفِقِينَ فِي ٱلدَّرۡكِ ٱلۡأَسۡفَلِ مِنَ ٱلنَّارِ وَلَن تَجِدَ لَهُمۡ نَصِيرًا (145) إِلَّا ٱلَّذِينَ تَابُواْ وَأَصۡلَحُواْ وَٱعۡتَصَمُواْ بِٱللَّهِ وَأَخۡلَصُواْ دِينَهُمۡ لِلَّهِ فَأُوْلَـٰٓئِكَ مَعَ ٱلۡمُؤۡمِنِينَۖ وَسَوۡفَ يُؤۡتِ ٱللَّهُ ٱلۡمُؤۡمِنِينَ أَجۡرًا عَظِيمٗا (146) مَّا يَفۡعَلُ ٱللَّهُ بِعَذَابِكُمۡ إِن شَكَرۡتُمۡ وَءَامَنتُمۡۚ وَكَانَ ٱللَّهُ شَاكِرًا عَلِيمٗا (147)
【译文】

137.先归信,后叛教,再归信,再叛教,而且变本加厉的人,安拉绝不会赦宥他们,也不会指引他们任何道路。
138.你向伪信者报喜:他们将受痛苦的刑罚。
139.他们舍归信者而以不信者为盟友。他们想从不信者那里求得强盛吗?其实,强盛是由安拉决定的。
140.他确已在经典中降示教训:“当你们听见有人否认和嘲笑安拉的迹象时,你们不可与他们同坐,直至他们谈别的话题,否则,你们与他们同罪。”安拉一定要把伪信者和不信者全体集合在火狱里。
141.这些人,他们期待你们遭遇灾难。如果你们获得来自安拉的胜利,他们就说:“难道我们没有和你们一同作战吗?”如果不信者幸而战胜,他们就说:“难道我们没有对你们手软,并阻止归信者而保护你们吗?”故复活日安拉将替你们判决,安拉绝不让不信者获得消灭归信者的任何途径。
142.他们欺骗安拉,安拉亦“欺骗”他们。当他们站起来去礼拜的时候,总是懒洋洋地站起来,他们沽名钓誉,他们很少记念安拉。
143.他们摇摆于归信与不归信之间,既不属于这等人,也不属于那等人。安拉使谁迷误,你绝不能为他发现一条归正之路。
144.归信的人们!你们不要舍归信者而将不信者纳为盟友,难道你们愿意安拉为你们确立不利于你们的明证吗?
145.伪信者必居火狱最底层,你绝不能发现他们有任何援助者。
146.惟悔罪自新,信托安拉,且为安拉而虔诚奉教的人是与信士同等的;安拉将以重大的报酬奖赏信士。
147.如果你们感恩而且归信,安拉何必惩罚你们呢?安拉是博施的,全知的。

『提示』

信仰,是不掺杂疑惑的信念,是永不动摇的决心,是耕耘不辍的行动。安拉同时了真假信仰的区别,强调说:一些人虽然最初接受信仰,但他们没有坚持信仰,而是信了再叛,叛了再信,不断动摇,最终沦为不折不扣的悖逆者;而另一些人自表示信仰之初就无真正归信的诚意,信仰本身不是他们追求的目的,他们所追求的只是信仰帮助他们达到的个人目的。这几节经文所阐述的,就是这类人的种种行为特征和他们的下场以及信士对他们应持的态度。

【注释】

137. 这是伪信者的所谓信仰的真实写照。最初,他们似乎归信了,但不是义无反顾,而是犹豫、怀疑、踌躇、离去,然后又回来……最后,悖逆地死去了。他们几乎没有真正了解和体验正信,而是一味顺从恶魔的蛊惑,所以,最终深陷迷误,无以自拔。这种人,他们自行抛弃走正道的机会,所以在后世,他们曾经有过的那种夹杂在一次次背叛之间的“信仰”根本不足以使他们获得安拉的恕饶,因而安拉不会让他们入乐园。
138. 伪信者为了保全自己的物质利益,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表面上归信,但内心没有丝毫信仰,甚而对伊斯兰和穆斯林满怀敌意。他们的信仰从未超出口头上的虚与委蛇。行动则时而公开时而隐秘地背离信仰原则。安拉命令先知向这些人报喜:他们将受痛刑。将痛刑作为喜讯,是为了表明他们曾经像追求幸福一样在追求罪恶——导致痛刑的原因。
139. 伪信者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卡菲尔在他们眼中始终是强大者、优胜者,是他们羡慕的对象,而信士是他们轻视的对象。他们不失时机地与卡菲尔为伍,总以为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这伙人。岂不知真正的胜利是属于信士的,因为一切胜利和权力由他们归信的主——安拉掌握。他们从悖逆造物主的人那里希冀胜利、成功和荣耀,无异于缘木求鱼。
140. 这节经文向穆斯林暗示,伪信者除了与卡菲尔为友,还不失时机地亵渎正教,嘲弄正信。穆斯林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应与他们同坐。他们是穆斯林社会中的瘟病,信士应保护自己,远离他们。如果他们的言谈不存在反动内容,那么,穆斯林仍可与他们交往,以便规劝他们。如果谁像伪信者亲近卡菲尔那样去亲近伪信者,跻身他们嘲弄教门的场合,那么,他们与伪信者同罪。因为与他们同坐而不抵制他们的罪恶行为,实际是对他们的罪恶的认同。安拉对先知说:“当你看见他们嘲弄我的迹象的时候,你当避开他们,直到他们谈论别的事。如果恶魔使你忘记,那么,在记起之后不要再与不义者同坐。”(6:68)
正由于这些伪信者和卡菲尔始终与正信为敌,安拉将把他们一同集合在火狱中。
141. 这是伪信者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伪信竟表现得那样淋漓尽致!他们的生活现实是那样吻合安拉的评述!那是由于他们是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表示“归信”伊斯兰的——只因为在充满伊斯兰法则和道德氛围的条件下不适宜他们赤裸裸地表现不信。
他们渴望能早日摆脱这种困境,但他们又无能力和勇气公开反抗,于是便有了这种情形:他们时刻盼望穆斯林失败、遭难。然而,当结果与他们的愿望相反,穆斯林胜利时,他们仍会恬不知耻地说:“难道我们不是与你们在一起吗?”是的,他们是与穆斯林在一起,但他们始终在暗中制造敌胜我败的条件!他们此时说这种话,一方面是为了掩盖自己,另一方面是为了分得一份战利品和功劳!而当敌人胜利时,他们亦能与他们沾上边。他们会说:若非我们对你们手下留情,并设法阻拦和拖累穆斯林,你们能获胜吗?那么,就把我们应得的那份战利品给我们吧!这的确是事实。吾侯德战役穆斯林失利,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伪信者的暗中作祟。当时战场形势突然变化,除了因为部分战士为了战利品未坚守阵地外,伊本·吾班依中途带离三百多人也是原因之一。
对于信士的真诚和伪信者的虚伪,安拉在复生日将予以明断与回报。在今世,伪信者虽可肆虐一时,但安拉绝不会让他们造成根本性影响。两世的最终胜利与幸福,是属于信士的。安拉多次许诺:“援助信士是我的责任。”(30:47)“归信的人们!如果你们援助安拉,他就援助你们,并使你们步伐坚定。”(47:7)
142. 伪信者,是介乎坚持正信的穆斯林与公开不信的卡菲尔之间的一种人。他们既不像信士一样毅然归信,亦不像卡菲尔一样直接不信,他们对穆斯林社会造成的危害,远大于公开的卡菲尔,所以他们是安拉最恼怒而将打入火狱最低层者。由于他们从一开始就对信仰和坚持伊斯兰没有诚意,所以,他们的虚伪表现愈来愈明显,丑行也一再升级。从最初对信士撒谎,嘲弄信士,暗中勾结逆徒,不失时机地散布消极失败的言论等,到后来嘲弄天经,嘲弄教门伊斯兰,直接站在了正教的对立面。安拉在这里将他们欺瞒穆斯林大众的行为直接视为对他的欺瞒:“他们欺骗安拉,安拉亦‘欺骗’他们。”即他们嘲弄穆斯林,嘲弄伊斯兰,实际是在嘲弄安拉!因为穆斯林是安拉的信仰者,伊斯兰是安拉的宗教。他们不会想到,安拉在复生日亦将嘲弄他们。伊本·阿巴斯说:在复生日,人们过绥拉特桥时,安拉如同授予信士一道光明一样,也将授予伪信者一道光明。然而,当他们到了桥前准备借光过去时,光却熄灭了。这正是安拉说过的“他们譬如燃火的人,当火光照亮他们四周的时候,安拉把他们的火光拿去,让他们在重重的黑暗中什么也看不见。”(2:17)
《古兰经》中时常出现这样的经文,“他们对安拉使用计谋,安拉也对他们使用计谋……”(8:30)“他们欺骗安拉,安拉亦‘欺骗’他们……”(4:142)这都表示安拉将对违抗他的人予以以牙还牙的惩罚。这种“使用计谋”、“欺骗”等语句也只有在这种“他们如何对待安拉,安拉如何对待他们”的对应句中出现,而不会单独出现。因为安拉是慈爱的、绝对公正的,他不亏枉任何人。
伪信者欺骗主的形式纷繁多样。在作为伊斯兰五大支柱的礼拜方面,他们也表现出无奈与虚伪:“当他们站起来去礼拜的时候,他们懒洋洋地站起来。”即使这样做,还仍是为了沽名钓誉。他们的礼拜徒具形式,不存在记念和崇拜安拉的意义。所以,他们礼拜时心不在焉,当人们看到时礼拜,无人看见时不礼拜。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对于伪信者来说,最难以完成的,莫过于霄礼和晨礼。倘若他们知道个中好处,即使爬着来做这两番拜,也会在所不辞。”(布哈里、穆斯林辑录)
143. 他们常常游移于信与不信之间,看上去既不像真信士,也不像卡菲尔。其实,他们表面上同信士在一起,内心却同卡菲尔在一起。正如他们去见自己的恶魔时所说的:“我们确是你们的同党,我们不过是愚弄他们罢了。”(2:14)
安拉派遣先知,降示经典,就是为了引导世人,但引导对象是那些敞开心扉接受正信的人。安拉告诉人们,《古兰经》是敬畏者的向导,伪信者和卡菲尔从一开始就自绝于安拉,自绝于真理,并竭尽悖逆之能事,故安拉不会引导他们。安拉不引导的人,绝无走正道的可能,亦无人能使他们走上正道。
144. 凡揭露伪信者和卡菲尔的罪恶、阴谋、丑行的经文,除了肯定其他们违反安拉意志的性质,提醒穆斯林谨防其害,呼唤这些犯罪者回归正途,也警醒穆斯林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不可重蹈他们的覆辙。这节经文中,安拉直接警告穆斯林不可像伪信者一样舍弃自己的穆斯林兄弟而将卡菲尔视为支持者、盟友和心腹。因为这是一种天真、不成熟的表现。敌人永远是敌人,不可能为穆斯林带来任何利益,除非他们也接受穆斯林所接受的真理。安拉说过:“归信的人们!你们不要将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纳为盟友。他们互为盟友。你们中谁以他们为盟友,谁便是他们的同教。安拉绝不引导不义的民众。”(5:51)
“难道你们愿意安拉为你们确立不利于你们的明证吗?”这是告诉穆斯林,他们是否遵循安拉的教导,唾弃伪信者的丑行,完全在于他们自己的选择。因为安拉对他们说“你们愿意……吗?”当然,真信士是绝对不会愿意违反禁令,以身试法的。
145. 安拉揭露了伪信者的丑行后,紧接着阐明了他们在后世的结局:“伪信者必居火狱最底层。”因为今世和后世不是两条道路,而是一条道路,其一半在今世,另一半在后世,前一半的正确与错误直接决定着后一半的成功与失败。有人可能会问,伪信者再恶劣也曾是有信仰或有信仰表现的人,他们为何在火狱最底层?其惩罚为何远甚于卡菲尔?回答是,他们的反动比起卡菲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他们除了在否认、悖逆安拉方面与卡菲尔毫无二致外,他们还犯有欺瞒、阴谋之罪。由于他们身份隐蔽,对穆斯林社会更具破坏性。因此,安拉对他们的惩罚也更加严厉。
“你绝不能发现他们有任何援助者。”即在安拉的惩罚面前,无论是他们曾经视为密友的卡菲尔,还是他们不惜出卖灵魂聚敛的财富,都不能拯救他们。
146. 安拉之所以将后世惩罚的严重性告诉伪信者,就是希望他们幡然悔悟:“惟悔罪自新,信托安拉,且为安拉而虔诚奉教的人是与信士们同等的;安拉将以重大的报酬奖赏信士们。”即只要他们做到这几点:其一,对以往的罪行深感懊悔;其二,努力改善自己的道德行为状况,以善行清洗以往的罪行;其三,确信安拉,遵奉经训教导;其四,忠于安拉的宗教,彻底抛弃以往为沽名钓誉而干善事的态度。那么,就表明确有重新做人的诚意,由此可以将自己改造成真正的穆斯林,也就拥有了生命归宿获得改善的契机,不再是后世堕入“火狱最底层”的人,而将得到安拉的重大奖赏。
与安拉对伪信者的忏悔规定的条件相比,卡菲尔忏悔的条件要简单得多。因为安拉接受卡菲尔的忏悔只需一个条件,那就是彻底结束否认真理的立场。安拉说:“你告诉不归信的人:如果他们停止,那么,他们以往的罪恶将蒙赦宥;如果他们执迷不悟,那么,前人的常道已逝去了。”(8:38)这样,也就不难理解至死坚持伪信立场者居住火狱最低层的原因了。
147. 安拉为人类派遣使者,降示经典,就是为了让他们认识安拉的恩典,奉安拉为独一的养育者和受拜者,不去崇拜任何一种被造物。如果他们依照安拉的指引去做,那么安拉绝不会无端惩治他们,而是要厚报他们:“如果你们感恩而且归信,安拉何必惩罚你们呢?安拉是博施的,全知的。”“当时,你的主宣布说:‘如果你们感谢,我誓必对你们恩上加恩;如果你们忘恩负义,那么,我的刑罚确是严厉的。’”(14:7)
感赞安拉,第五卷注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