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你们还盼望他们相信你们吗?他们当中有一派人,曾听到安拉的话,而在了解之后故意加以篡改。
76.他们遇见信士时,就说:“我们归信了。”而在他们彼此私下聚会时,他们却说:“难道你们把安拉启示给你们的告诉他们,让他们将其作为在安拉面前与你们争论的把柄吗?你们怎么不懂事呢?”
77.难道他们不知道安拉是全知他们隐匿的和公开的吗?
78.他们当中有些文盲,不懂经典,只知妄言,他们专事猜测。
79.伤哉!那些人,他们亲手写经,然后说:“这是安拉降示的。”他们欲借此换取些微代价。伤哉!他们亲手所写。悲乎!他们亲自所干。
80.他们说:“除若干有数的日子外,火绝不接触我们。”你说:“你们在安拉那里立约了吗?那么安拉绝不爽约;还是你们在借安拉之名说自己都不知道的呢?”
81.不然,凡犯罪且被其罪包围的人,均是火狱的居民,他们永居其中。
82.归信并且行善者,是乐园的居民,他们将永居其中。
83.当时,我与以色列的后裔缔约:“你们只崇拜安拉,并孝敬父母,善待亲属,怜悯孤儿,赈济贫民,对人说善言,谨守拜功,完纳天课。”然后,除少数人外,你们都背约了,你们是惯于爽约的。
在前面的经文中,安拉列举了犹太人的大量罪行,这几节经文告诉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和穆斯林,犹太人缔约毁约,篡改天经,阳奉阴违的罪恶历史,表明他们没有信奉伊斯兰的可能,穆斯林不要对他们接受真理抱有希望。
75. 在追述犹太人祖先的历史后,《古兰经》坦白地告诫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及麦地那的穆斯林,不要对犹太人信奉伊斯兰抱有希望,他们的历史说明,他们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民族。
他们中的“一派人”,指他们的精英即学者和修士。他们亲耳倾听降示给穆萨的《讨拉特》,然后,受利欲的驱使,篡改其中不利于自己的内容。他们既然能曲解甚至篡改降示给本族先知的经典,那么,他们对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经典和使命持反对和破坏态度,则是极为自然之事。
76. 他们不但隐讳真理,篡改经典,而且还欺骗成性,你们怎能指望他们皈依正教呢!
他们已从《讨拉特》中知道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情况,所以,他们仅从这层意义上告诉信士们:“我们归信了”。意思是说:我们只是相信圣经所言,而并非相信出自阿拉伯民族的这个先知本人。按照他们的说法,即便是这样的措辞也是极不谨慎的。所以当他们彼此聚会时,他们中的所谓有识之士批评不谨慎者说:难道你们把这种秘密透露给他们,让安拉借此在末日惩罚我们吗?
这里,他们犯了另一个严重错误:他们以为将这个秘密告诉给信士,安拉就会抓到惩治他们的把柄,而如果他们对此守口如瓶,安拉对他们就无可奈何了!
他们竟然以为这种自欺是明事理,足见他们愚顽到了何等程度!
77. 如果他们认为安拉同人类一样可以被欺骗,那么说明他们对安拉是多么的无知!同时也说明他们离安拉的正教是多么遥远!事实上,他们决不能欺瞒安拉,因为安拉是全知幽明的。
78-79.《古兰经》告诉信士,以色列人有两类:文盲和学者。前者不识经典,只知妄想,以“上帝的选民”和“清白无罪者”自居;而后者则利用前者的愚昧无知篡改经典,曲解教义,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随意编撰若干内容,然后大肆宣传:这就是经典所言!以此牟取名利地位。
他们的所作所为纯属纵火自焚!
由这样的愚钝狡诈者组成的民族,怎么可能信奉伊斯兰呢?
80. 一个人做了善事,不应居功自傲,不可断言定能凭自己的善功进乐园,只能坚信自己所做远不足以赢得乐园,同时指望安拉广施鸿恩,接受自己的善功。而当他犯了错误时,不应轻视自己的错误,认为安拉会从轻发落。他应当坚信自己的人生充满错误、缺点、不义和自亏,如果没有自己的忏悔,没有安拉的恕饶,自己永远不能成功。
然而,以色列人却自以为是,竟然胸有成竹地宣称:除了拜犊四十日的罪行,他们绝无遭受火刑的理由! 这是何等的狂妄和自信!好像他们曾与安拉立下特殊的约会一样!
81. 通过反驳以色列人的谬论,《古兰经》向人们昭示与伊斯兰的宇宙观、人生观相适应的赏罚观:长期犯罪,不思悔改者,永居火狱;有正信和善行者,永居乐园。这是亘古不变的判决。
善恶的标准一旦被破坏,道德随之沦丧,罪恶积重难返,心灵渐渐“被罪恶所包围”,火狱便成为其最合适的归宿。
82. 具备正信,并将正信体现于行为者,是符合天启标准的人,他们是成功者,他们的报酬是永恒的乐园享受。
根据先贤们的正统论述,信仰是言论与行为的统一体, 即心口一致地招认“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者;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仆人和使者”并身体力行,将自己的整个人生变为崇拜安拉的过程;以先知为楷模,切实履行治理大地的使命。
人的信仰,只有外化为个体和集体生活中的具体行为,才可称其为真正的信仰。阿拉伯半岛的多神教徒,尽管承认造物主的存在及其独一性,但由于没有“拜主独一”的行为,那种“承认”毫无意义。据此,如果一个人只有口头或内心的“静止的信仰”,而无任何具体行为的体现,那么言其有信仰是没有依据的。此外,如果按圣训确立的标准——“用心厌恶罪恶,是最弱的信仰,是信仰的最低表现”,那么,当内心不存在对罪恶的厌恶时,还会存在信仰吗?
信仰,始于个人的意识,终于生命的结束,包括对教门所有功课的履行及所有生活细节中对天启原则的贯彻实施。
83. 以下几节经文,仍是对以色列人历史的追述。旨在让穆斯林充分认识犹太人的劣根性,以便用更合适的方式应对麦地那的犹太人。
在整个《古兰经》中,“当时,我与以色列的后裔缔约……”句子出现的频率,与“除少数人外,你们都背约了”的句子几乎一样。可见他们的违约已成本性,而绝非偶然。
安拉与他们缔结的盟约,同赋予历史上任何一个先知的使命一样,不外乎涉及信仰与道德、宗教功修与社会义务两个方面,而且所责成的内容均具现实性,均在人类能力范围之内。然而,除少数人外,他们仍背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