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使者啊!那些口称归信,内心不信的人和犹太人,他们中有争先叛教者,你不要为他们的叛教而忧愁。他们惯于听信谎言,听信那些没有来见你的人的指令。他们篡改经文,他们说:“如果给你们这样判决,你们就接受;如果不给你们这样判决,就要小心。”安拉要惩罚的人,你绝不能为他干涉安拉一丝毫。这些人,安拉不欲净化他们的心灵;他们在今世要受凌辱,在后世要受重大的刑罚。
42.他们惯于听信谎言,吞食贿赂。如果他们来找你,你可以给他们判决,也可以拒绝他们。如果你拒绝他们,他们丝毫不能伤害你。如果你给他们判决,你当秉公判决。安拉确是喜爱公道者的。
43.他们有《讨拉特》,其中有安拉的律例,怎么还要请你判决,而后又违背你的判决呢?这种人,绝不是信士。
安拉在前面的经文中阐明了杀人劫掠、偷盗等罪行的惩戒办法,并向人们强调了实施这些刑法的必要性。但在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轻视、逃避甚至试图篡改天启法律,如先知穆罕默德时代的犹太人和伪信士。对此,先知(愿主福安之)十分痛心,于是安拉降示了这几节经文安慰先知,告诉他不必为这些自甘堕落者忧心。同时,经文揭露了麦地那犹太部落及伪信士的丑恶面目。
41. 这几节经文是针对先知穆罕默德时代恣意妄为的犹太人和伪信士降示的。在麦地那,一部分犹太人标榜自己信奉了伊斯兰,但实际上是“口称归信,内心不信的人”。他们的所谓“归信”,只是为了破坏和瓦解穆斯林社会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此外,还有一些原为多神教徒的阿拉伯人,也佯装归信先知穆罕默德,以便能够苟存于穆斯林社会。他们宁肯相信犹太幕僚的谎言也不信真理。他们听从暗中指使他们的人的命令,替他们来见先知穆罕默德。据传述,犹太人居住的海拜尔地方发生了有妇之夫通奸案,他们委托表面信奉伊斯兰的麦地那犹太人去找先知穆罕默德,看他如何断案。他们嘱咐派去的人说:如果穆罕默德对此断以鞭刑和“抹黑脸”,你们就接受;如果断以“石刑”,就不要接受。所谓的“抹黑脸”是犹太人对《讨拉特》中通奸罪“以石击死”的刑罚的篡改。当时先知(愿主福安之)问他们:“你们的《讨拉特》是怎样处罚这种罪行的?”他们说:“用锅底的黑灰涂抹犯人的脸,然后游街示众。”先知(愿主福安之)说:“你们在说谎,《讨拉特》对此的规定是‘以石击死’,请你们拿出《讨拉特》,看看究竟是如何规定的。”《讨拉特》取来后,他们让一个名叫索利亚的独眼人诵读,读到一处时,他用手遮掩。有人说:“请把手拿开!”人们看这才到他用手遮掩的正是“以石击死”的经文。犹太人狡辩说,他们的经典中是有“以石击死”的规定,但犯此罪行者很多,而且贵人贱人都有,他们为了找到一个适合各等人的处罚方法,选择了“抹黑脸”,自此就再也不提以石击死的处罚了。
安拉的种种规定,是对人们的考验。犹太人篡改安拉的规定,正好暴露了他们的悖信、愚顽和奸佞。对于安拉的考验,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犹太人、伪信士自甘堕落,任何人也无力阻止。他们不愿意自我净化,所以安拉亦不欲净化他们的心灵——因为强制的净化并不具有实际价值,也失去了安拉考验人类的意义。所以,他们在今世遭各种凌辱,后世受重刑。
42. 安拉提醒人们牢记这些人的特征:“他们惯于听信谎言,吞食贿赂。”这两点无疑是对他们错误思想和行为的高度概括。他们每找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裁决他们之间的纠纷或案件时,总是别有用心,另有图谋。所以安拉让先知自由选择:“如果他们来找你,你可以给他们判决,也可以拒绝他们。”安拉对先知许诺:如果他拒绝裁决——这一般会招致对方的怀恨,那么安拉定会保护他不受他们的伤害。如果先知一旦选择为他们裁决,那么就必须依安拉的法律公正裁决,因为只有安拉的法律才能实现公正。安拉命令先知穆罕默德公正裁决,实际上是命令他的民族坚持公正原则。因为安拉永远喜欢公正的人,不喜欢顺从利欲而偏离公正者。
43. 安拉为先知穆罕默德分析犹太人找他裁决案件的根本意图:他们是民族优越意识极其强烈的人,因为嫉恨最后的使者没有出自本族而对伊斯兰采取了最顽固、最反动的立场。他们向来以“上帝的宠儿”自居,怎能接受你以《古兰经》律例为他们作的判决?如果他们对通奸罪愿意执行“以石击死”的处罚,那么他们的《讨拉特》中就有这种规定,何必来找你。他们期望你能认可他们以“抹黑脸”取代“以石击死”的作法,然后进一步瓦解伊斯兰。事实上,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对他们的案子作了石刑判决,但他们仍未执行。之所以如此悖逆、狡诈、奸佞、愚顽,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归信安拉和先知穆罕默德,也没有归信他们自己的经典《讨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