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لَتَجِدَنَّ أَشَدَّ ٱلنَّاسِ عَدَٰوَةٗ لِّلَّذِينَ ءَامَنُواْ ٱلۡيَهُودَ وَٱلَّذِينَ أَشۡرَكُواْۖ وَلَتَجِدَنَّ أَقۡرَبَهُم مَّوَدَّةٗ لِّلَّذِينَ ءَامَنُواْ ٱلَّذِينَ قَالُوٓاْ إِنَّا نَصَٰرَىٰۚ ذَٰلِكَ بِأَنَّ مِنۡهُمۡ قِسِّيسِينَ وَرُهۡبَانٗا وَأَنَّهُمۡ لَا يَسۡتَكۡبِرُونَ (82) وَإِذَا سَمِعُواْ مَآ أُنزِلَ إِلَى ٱلرَّسُولِ تَرَىٰٓ أَعۡيُنَهُمۡ تَفِيضُ مِنَ ٱلدَّمۡعِ مِمَّا عَرَفُواْ مِنَ ٱلۡحَقِّۖ يَقُولُونَ رَبَّنَآ ءَامَنَّا فَٱكۡتُبۡنَا مَعَ ٱلشَّـٰهِدِينَ (83) وَمَا لَنَا لَا نُؤۡمِنُ بِٱللَّهِ وَمَا جَآءَنَا مِنَ ٱلۡحَقِّ وَنَطۡمَعُ أَن يُدۡخِلَنَا رَبُّنَا مَعَ ٱلۡقَوۡمِ ٱلصَّـٰلِحِينَ (84) فَأَثَٰبَهُمُ ٱللَّهُ بِمَا قَالُواْ جَنَّـٰتٖ تَجۡرِي مِن تَحۡتِهَا ٱلۡأَنۡهَٰرُ خَٰلِدِينَ فِيهَاۚ وَذَٰلِكَ جَزَآءُ ٱلۡمُحۡسِنِينَ (85) وَٱلَّذِينَ كَفَرُواْ وَكَذَّبُواْ بِـَٔايَٰتِنَآ أُوْلَـٰٓئِكَ أَصۡحَٰبُ ٱلۡجَحِيمِ (86)
【译文】

82. 指安拉发誓,你一定会发现最仇恨信士的人,是犹太教徒和以物配主的人;你必定发现最亲近信士的人,是自称“奈萨拉”的人;因为他们当中有许多学者和修士,也因为他们不高傲自大。
83.当他们听见降于使者的经典时,你看到他们为自己认识的真理而潸然泪下,他们说:“我们的主啊!我们已经归信了,求你把我们记录在见证者之列。”
84.既然我们希望主让我们与善良的人同进乐园,却又怎能不信安拉和降于我们的真理呢?
85.因为他们所言,安拉将恩赐他们下临诸河的乐园,他们将永居其中。这是行善者的报酬。
86.悖逆并否认我的迹象的人,都是火狱的居民。

『提示』

在前面的经文中,安拉揭露并批驳了犹太人的种种卑劣言行和基督教“三位一体”、神化尔撒的荒谬性。这几节经文, 客观评价了犹太教和基督教对穆斯林的态度:《古兰经》降示时代最仇视穆斯林者,是犹太人和多神教徒;更亲近穆斯林者,是那些归信《引支勒》、跟随尔撒的人。他们对穆斯林的亲疏,有其深层原因。“你必定发现最亲近信士的人,是自称‘奈萨拉’的人。”关于这节经文降示的原因,据阿卜杜拉·本·祖拜尔传述,是针对阿比西尼亚国王奈扎希及其大臣信奉伊斯兰而降示。

【注释】

82. 安拉以自己尊贵的本体起誓:“指安拉发誓,你定会发现最仇恨信士的人,是犹太教徒和以物配主的人。”即在《古兰经》降示时代,最仇视信士的人是犹太人,其次是多神教徒。前者的仇视源于对穆斯林的嫉妒,源于对其祖先屡屡否认真理,枉杀众先知之罪恶历史的固守。麦地那犹太人曾不止一次地谋划暗杀先知穆罕默德,如在先知的食物中投毒,用邪术伤害先知等。以物配主的多神教徒仇视穆斯林,则是因为无知正教的真谛、安拉的独一性及先知穆罕默德的圣品。二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宁肯放浪于迷信和罪恶,也不愿束身于正信和善行。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所受的最深重的伤害,正来自麦地那犹太人和麦加、塔伊夫多神教徒。
安拉同时指出:“你必定发现最亲近信士的人,是自称‘奈萨拉’的人。”“奈萨拉”即确信《引支勒》、支持尔撒的人。安拉告诉我们,这些人之所以亲近信士,是“因为他们当中有许多学者和修士,也因为他们不高傲自大。”即他们受益于这些坚持真理,召人于正教,谦恭虚己的学者和修士的真知与虔诚,真诚信奉《引支勒》,从而对穆斯林表现出了由衷的亲近。在阿比西尼亚,他们接纳并优待不堪忍受多神教徒迫害而远涉重洋的穆斯林;罗马君主希拉克略对先知穆罕默德派人送去的信件给予了很好的回应;埃及科普特国王穆高盖斯对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书信的态度尤为友好,不但款待信使,还为先知馈赠礼物。穆斯林攻克埃及和沙目地区之后,这些国家的基督教徒由于认识到伊斯兰的种种优越性,欣然信奉伊斯兰。还有阿比西尼亚国王艾斯哈麦·奈扎希同他的王公大臣一道信奉了伊斯兰,他去世后,先知(愿主福安之)和穆斯林在遥远的麦地那为他举行了殡礼。
83-84.先知穆罕默德受命时,这些笃信《引支勒》的人,对自己的经典预告的这位使者期许已久。所以,当他们听到先知诵读《古兰经》时,为有幸再次聆听安拉的话语而流下了欣喜的泪水:“当他们听见降于使者的经典时,你看到他们为自己认识的真理而潸然泪下。”他们祈求安拉说:“我们的主啊!我们已经归信了,求你把我们记录在见证者之列。”他们坚信,如果想获得后世的永恒幸福,不归信和遵从安拉降示的正教,那只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既然我们希望主让我们与善良的人同进乐园,却又怎能不信安拉和降于我们的真理呢?”
85. 因为他们的纯洁和真诚,安拉许诺,将使他们如愿以偿:“因为他们所言,安拉将恩赐他们下临诸河的乐园,他们将永居其中。这是行善者的报酬。”安拉在“伊姆兰的家属”和“故事”两章中,曾高度评价这些归信伊斯兰的基督教徒:“有经的人中,的确有人信仰安拉,信仰你们所受的启示和他们所受的启示;他们对安拉毕恭毕敬,从不以安拉的迹象换取些微代价,这些人将在他们的主那里享受他们的报酬。”(3:199)“在它之前我赐予经典的人,是确信它的。当有人给他们宣读它时,他们说:‘我们确信它是从养育我们的主降示的真理,我们在它降示之前就已经归信了。’”(28:52-53)
86. 虽然犹太人中也有人归信伊斯兰,但安拉仍称他们是“最仇视信士的人”,这显然是针对绝大多数和犹太人主流而言的。多神教徒中虽有许多人信奉了伊斯兰,但安拉仍将他们排在最仇视信士者之列,这是针对信士最初受到的迫害而言的。基督教徒中虽有不少人反对伊斯兰、迫害穆斯林,但安拉仍称他们是“最亲近信士的人”,这是就有经人中接受真理者的比例而言的。这些无疑都是客观公正的评定。无论是基督教徒、犹太教徒或多神教徒,凡他们中归信真理、接受伊斯兰者,都将享受“下临诸河的乐园”,而他们中“悖逆并否认安拉迹象的人”将领受适宜他们的归宿——火狱。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经文中表示归信或不信的词,都是主动式动词。说明这是人的主动选择。所以,谁进乐园,适得其所;谁入火狱,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