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当时,我与你们缔约:你们不能自相残杀,不能把同族的人逐出家乡。然后,你们承诺并作证了。
85.然后,你们这些人仍自相残杀,仍将部分同族逐出家乡,你们彼此以罪恶和仇恨相辅,压迫他们。而当他们被俘到你们处时,你们又赎救他们。其实,你们驱逐他们本身就是非法行为。难道你们信一部分经典,不信一部分经典吗?你们中有此行为者,其回报是今世受辱,后世还将遭受最严厉的刑罚。安拉绝不忽视你们的行为。
86.这些人,是以后世换今世的,故他们的刑罚不被减轻, 他们也不获援助。
在前面的经文中,安拉列举了犹太人背弃誓约、违抗主命的大量例证,并告诉先知和穆斯林不要对这些人信奉伊斯兰抱有希望。这几节经文,安拉通过揭露犹太人对待自己亲族的毒辣手段,进一步告诉穆斯林,他们绝不可能皈依正教。
84. 这又是一次缔约。依然是最起码的要求:兄弟勿阋于墙。他们欣然承诺,但是他们真的会践约吗?
85. 结果不难想象,依然同往常一样是违约。《古兰经》显然在暗示穆斯林,犹太人既可以六亲不认,自相残杀,他们对穆斯林绝不可能手软,因此穆斯林必须提高警惕。他们不是在真理正义的事业中携手共进,而是在仇视和压迫同族方面彼此勾结,极尽破坏人伦道德之能事。
《古兰经》记叙的这段历史,发生在伊斯兰统一麦地那前不久。居住麦地那的奥斯和赫兹拉吉两大阿拉伯部落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居住在麦地那的三个犹太部落中,白尼·盖奴卡尔和白尼·乃兑尔与赫族结盟;白尼·古莱佐与奥族结盟,每逢战事,各同盟合力向对方发起进攻。在战场上,犹太人无情地向自己的同族举起屠刀。战争结束时,胜利者将失败者的财产洗劫一空,并将对方驱逐出境。然而,杀害同族、将同族逐出家乡,在犹太经典中属于安拉严禁之事。于是他们亡羊补牢,又将犹太俘虏赎回,以表现他们遵守《讨拉特》的规定。他们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难道他们相信一部分经典,不信另一部分吗?
这种在经典原则与具体行为之间制造的矛盾,是对天启信仰的严重亵渎,凡有这种行为者,今世应遭凌辱,后世应受重刑。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安拉是明察秋毫的。
86. 他们之所以违背与安拉缔结的盟约,归根结底是为了获取物质利益,满足个人欲望。 不然的话,他们怎会同信仰上与他们格格不入的多神教徒结盟呢? 正由于他们为了今世享受抛弃后世,他们的刑罚不蒙减轻,“今世的同盟”也丝毫不能援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