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你说:“如果你们是诚实的人,你们就告诉我,当安拉的刑罚或末日降临时,你们会舍安拉而祈祷他物吗?
41.不然,你们只会祈祷安拉。如果他意欲,就解除你们希求解除的灾难。你们将忘却你们曾用来配他的。”
42.在你之前,我确已派遣许多使者去教化各民族,(他们否认使者的使命),故我以穷困和患难惩治了他们,以便他们谦逊。
43.当我的惩罚降临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谦逊呢?他们的心变硬了,恶魔以他们的行为迷惑了他们。
44.当他们忘却自己所受的劝告时,我为他们打开万事之门;正当他们因自己所获的赏赐狂喜的时候,我忽然惩治了他们,他们立刻变成了沮丧的。
45.不义的民众,已被根绝了。-切赞颂,全归安拉——养育众世界的主!
46.你说:“你们告诉我吧,如果安拉使你们失去听觉和视觉,而且封闭你们的心,那么,除安拉外,还有哪个主宰能使之复原呢?”你看我是怎样阐述一切迹象的,然后再看他们是怎样置之不顾的。
47.你说:“你们告诉我吧,如果安拉的刑罚忽然或显然降临你们,那么,除不义的民众外,还有谁会被毁灭呢?”
48.我派遣众使者,只作报喜者和警告者。谁归信而且行善,谁在将来没有恐惧,也不忧愁。
49.否认我的迹象的人,将为犯罪而遭受刑罚。
50.你说:“我不对你们说,我拥有安拉的宝藏;我也不对你们说,我能知幽玄;我也不对你们说,我是一个天使,我只遵从我所受的启示。”你说:“瞎子和明眼人一样吗?你们为何不思考呢?”
51.你当用这部经典警告这些人:他们害怕将来被集合到他们的主那里,既无人保护,也无人说情。以便他们敬畏。
52.早晚祈祷主,追求主的喜悦的人,你不要驱逐他们。你对于他们受的清算,毫无责任;他们对你受的清算,也毫无责任。如果你驱逐他们,你就会变成不义的人。
53.我这样使他们互相考验,以便他们说:“难道这些人就是我们中受安拉恩宠的人吗?”难道安拉不是最了解感谢者的吗?
安拉在以上的经文中揭示了悖信之人的愚昧程度,这几节经文提醒人们注意一种极其微妙的现象:悖逆者否认安拉、无恶不作,但他们每到危难关头,总会不由自主地呼求:主啊!天哪!此时他们的天性拂去覆盖其上的“库夫尔”尘埃而露出本貌。
40. 安拉让先知质问那些悖逆者:“如果你们是诚实的人,你们就告诉我,当安拉的刑罚或末日降临时,你们会舍安拉而祈祷他物吗?”即你们一向否认安拉,将一些偶像、人或物视为神明,倘若安拉为你们突降天灾或使末日到来,你们还会呼求那些所谓的“神明”来为你们除灾祛祸吗?这个问题看似平淡,但要回答它,必须运用洞见和智慧,以判别那些所谓“神明”的真实能量。
41.“不然!”这一词是对危难时刻呼求虚假神明的可能性的否定。无论他们如何回答,安拉断然回答他们:“你们只会祈祷安拉。”即此时他们只会呼求万能的、创造一切的主为他们解除灾祸,断不会去呼求任何像他们一样的被造物,或他们亲手所造的“神明”!此时他们定会将这些“神明”忘得一干二净:“你们将忘却你们曾用来配他的。”那是因为,安拉在人的天性中创造了“相信造物主存在”、“皈依真正主宰”的本能,只是这种本能在安逸、平静的状态下被人的私欲所遮盖,而到了山穷水尽,周围的一切都了无裨益时,深重的灾难方能使其显露原貌。而这正是安拉赋予人的亘古不变的天性。正如安拉所说:“安拉所创造的是不容变更的,这才是正教,但人们大半不知道。”(30:30)
至于他们此时的呼求是否被安拉应答,则完全取决于安拉的意欲:“如果他意欲,就解除你们希求解除的灾难。”
42-43.诚然,灾难和逆境能激活人的天赋本性而使之对唯一万能的主宰产生渴望和希求,但这能否使悖逆者弃恶从善,则是另外一回事。安拉在这里告诉我们,他为了使某些历史时期的人弃恶从善、回归正道,给他们降以贫困、疾病等天灾:“在你之前,我确已派遣许多使者去教化各民族,(他们否认使者的使命),故我以穷困和患难惩治他们,以便他们谦逊。”但深重的罪恶已使他们天性泯灭,心硬如钢,他们甘愿遵从恶魔的唆使,死心踏地迷误到底:“当我的惩罚降临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谦逊呢?他们的心变硬了,恶魔以他们的行为迷惑了他们。”
44-45.对这些顽固到底的人,安拉的惩罚并没有止于贫穷、疾病等寻常方式,而是采用“以福为祸,放任自流”的方式,让他们在罪恶中走得更深更远,然后再突然予以严惩:“当他们忘却自己所受的劝告时,我为他们打开万事之门;正当他们因自己所获的赏赐狂喜的时候,我忽然惩治了他们,他们立刻变成了沮丧的。”即当他们对使者的规劝和惩罚的警示置之不理时,安拉为他们打开“万事之门”——财富之门、享乐之门及一切使他们深陷罪恶的途径和渠道,使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地拥有满足欲望的条件。正当他们得意忘形时,严刑突然降临,使他们全部从享乐的巅峰跌至痛苦的低谷,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
“不义的民众,已被根绝了。一切赞颂,全归安拉——养育众世界的主!”此时的受赞颂者只有安拉,因为他使罪人得到了应有的惩处,为使者和信士兑现了他的许约。
欧格拜·本·阿米尔传述,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当你看到安拉总是让一个犯罪者如愿以偿时,你要知道那是对他的明升暗降。”然后先知诵读了此节经文:“当他们忘却自己所受的劝告时,我为他们打开万事之门……”(艾哈迈德辑录)
46. 安拉为了让人们了解他全能、独一的证据,继续让先知责问不信者:“你说:你们告诉我吧,如果安拉使你们失去听觉和视觉,而且封闭你们的心,那么,除安拉外,还有哪个主宰能使之复原呢?”视觉、听觉、心灵只是“人”的一部分,专提它们是因为它们是人用以完成行为的核心工具。丧失这些,人就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拿去”、“封闭”意谓使这些器官丧失核心功能。
毋庸置疑,能为他们恢复听觉、视觉、心灵的,只有安拉——独一无偶的受拜者。
然而,可悲的是安拉以各种方式向他们阐明他独一、全能的迹象,他们却依然故我:“你看我是怎样阐述一切迹象的,然后再看他们是怎样置之不顾的。”
47. 安拉命令先知质问他们:“你说:你们告诉我吧,如果安拉的刑罚忽然或显然降临你们,那么,除不义的民众外,还有谁会被毁灭呢?”意即你让他们告诉你,如果安拉的惩罚白天或夜间突然降临不义者——它只会降临不义者,而认主独一、拜主独一的信士安然得救时,你们将会做什么?这是惩罚降临前的预警,这是安拉对他们的慈悯。
48-49.信仰绝无强迫,使者的使命只是以乐园的永久享受向归信并行善者报喜:他们将无后世受罚的恐惧,对今世为信仰牺牲的利益毫不忧戚:“我派遣众使者,只作报喜者和警告者。谁归信而且行善,谁在将来没有恐惧,也不忧愁。”而以火狱警告那些不信安拉迹象、悖逆安拉意志的人:“否认我的迹象的人,将为犯罪而遭受刑罚。”
50. 使者的使命只是报喜讯、传警告,然而多神教徒却愚顽地一再要求先知为他们显示奇迹。安拉让先知明确地告诉他们:“你说:我不对你们说,我拥有安拉的宝藏;我也不对你们说,我能知幽玄;我也不对你们说,我是一个天使,我只遵从我所受的启示。”即向他们讲明三件事:一是我不会说我掌握着安拉的宝藏,能随意给人们分配什么。分配、供给是安拉的独权,他要以绝对的睿智和意志分配给一些人,而不分配给另一些人。二是我也不说我知道幽玄,那也是安拉的独权,除安拉意欲让我知道的外,我无任何知识。正如安拉所说:“他是全知幽玄的,他不让任何人窥见他的幽玄,除非他所喜悦的使者。”(72:26-27)三是我也不自称是天使,我只是受安拉启示的一介凡人,只要人类不能的,我亦不能。我只遵从天启,从不越雷池半步。否定这三件事,实际上否定了人们可能认为先知穆罕默德拥有的任何“非人性质”。
“你说:瞎子和明眼人一样吗?你们为何不思考呢?”这是一种谴责性疑问。因为瞎子和明眼人的区别是人人皆知的。这里的“瞎子”和“明眼人”喻指人生观迥异,对真理持不同立场的两种人。正如安拉所说:“你的主降示给你的,正是真理,难道认识这个道理者跟盲人是一样的吗?唯有理智者才能谨记。”(13:19)他们的黑白不分,是非不明,正说明他们根本没有运用安拉赋予的理智。
51. 安拉命令先知随时以《古兰经》警示信士:“你当用这部经典警告这些人:他们害怕将来被集合到他们的主那里,既无人保护,也无人说情,以便他们敬畏。”意思是说,既然他们害怕将来见主,害怕身陷那无人保护,无人说情的绝境,那么,他们应该一如既往地坚持正信,遵从主命,向敬畏者看齐。因为在后世,除了一个人拥有的正信和善行外,不会有任何人或物能救助他、为他说情。安拉之所以命令先知警告这些信士,是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从中受益。正如安拉所说:“你只能警告在秘密中敬畏主,且谨守拜功者。”(35:18)
52. 在这节经文中,安拉为先知和穆斯林确立了一种价值观:对真诚畏主的信士,无论他们生活多么贫困、地位多么低下,都应该亲近他们,而不疏远他们:“早晚祈祷主,追求主的喜悦的人,你不要驱逐他们。”关于这几节经文降示的原因,伊本·麦斯欧德传述:有一次,一伙多神教贵族来见先知穆罕默德,他们看见罕巴布·本·艾令特、苏海布、比俩勒、安玛尔等几个贫困的穆斯林在先知身边,于是鄙夷地说:“穆罕默德!你喜欢这些人吗?我们中唯有他们受安拉宠爱吗?如果你把这些人从你身边赶走,我们就跟随你。”这时安拉降示了这几节经文。
事实上,这只是安拉的教导,先知(愿主福安之)并没有驱逐那些虔诚的信士。
安拉告诉先知,即使这些信士内心的信仰不如外在的表现,先知也不能驱逐他们。他只须从外在表现判断,至于内心世界,则交付给安拉:“你对于他们受的清算,毫无责任;他们对你受的清算,也毫无责任。”而假如先知驱逐那些朝夕祈祷安拉的信士,那必定是自亏和不义:“如果你驱逐他们,你就会变成不义的人。”
53. 安拉告诉我们,他之所以让那些古莱氏贵族看见先知穆罕默德周围的贫困信士而产生愚蠢的优越意识,是为了考验他们,让他们充分暴露自己的愚昧无知和狂妄自大:“我这样使他们互相考验,以便他们说:难道这些人就是我们中受安拉恩宠的人吗?”其实,人们心目中的贫贱者,在安拉跟前并非低贱者,而是值得恩赐者。安拉质问这些人:“难道安拉不是最了解感谢者的吗?”安拉曾明确地说,他要将恩典赏赐给那些虔信并感恩的弱者:“我要把恩典赏赐给大地上受欺负的人,我要以他们为表率,我要以他们为继承者。”(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