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养育你们的主,确是安拉。他在六日内创造了天地,然后,升上阿尔什,他使黑夜追赶白昼,而遮蔽它;他把日月和星宿造成顺从他的命令的。真的,他拥有创造和命令权。多福哉安拉——养育众世界的主!
55.你们要虔诚地、秘密地祈祷你们的主,他确是不喜欢过分者的。
56.你们不要破坏已经改善的大地,你们当恐惧和希冀地祈祷他。安拉的慈恩确是临近行善者的。
57.他派遣风作他的慈恩之前的报喜者,直到它承载了沉重的乌云,我就把云赶到一个已死的地方,我从云中降雨,使各种果实借雨水而生出——我这样使死的复活——以便你们觉悟。
58.肥沃的地方的植物,奉安拉的命令而生长;瘠薄的地方的植物,很少生长。我这样为感激的民众阐述-切迹象。
《古兰经》有四个核心内容:1、认主独一、拜主独一;2、确信先知穆罕默德的使命;3、确信后世的清算和回报;4、确信前定。全部经文的论述均围绕这四个内容。
在前面的经文中,安拉强调了人类在后世的归宿问题,这里,重新回到认主独一、拜主独一话题,通过宇宙间大量证据证明安拉的全知、全能、伟大,以及后世赏罚的必然性。
54. 安拉是宇宙万有唯一的创造者、供给者、支配者、拥有者。安拉在“六天”中创造了天地。这里的“六天”,绝不是安拉的创造“需要”的时间,而是为了给人类教授做事的秩序,或者说,其中蕴涵着只有安拉知道的哲理。安拉要创造一物,仅对其说“有”便有了。安拉说:“当他欲造化任何事物的时候,他的事情只是说声:‘有’,它就有了。”(36:82)
毫无疑问,“六天”中创造万物的问题,超越了人类的理性。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不应超出以下经文的描述,:“你说‘你们真的不信在两日内创造大地者,而要为他树立许多匹敌吗?那是养育众世界的主。’他在大地上创造了许多山岳,他降福于大地,并预定了大地上众生的食物。那些事,在四整天就完成了。那是用来答复询问者的。”(41:9-10)“他在两日内创造了七层天,他给各天的居民启示了他的命令,他以众星点缀最低的天,并加以保护。那是万能的、全知的主的预定。”(41:12)艾布·胡莱勒传述,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安拉在周六创造了大地,周日在大地上创造了山岳,周一创造了树木,周二创造了憎恶之事,周三创造了光明,周四创造了动物,周五晡礼后创造了阿丹,他是周五晡时到夜晚的最后时间创造的最后的被造物。”(艾哈迈德辑录)
安拉创造一切后,升上阿尔什,支配万物。这里表示“升上”的(استوى)一词,具有“稳定”、“趋向”等意,而阿尔什(العرش)一词的字面意义为国王的“宝座”、“屋顶”等。这是安拉对自己的表述,对此,我们应该坚持“任何一物不像他,他是全聪的,全知的”原则,只须确信,不想象,不比拟,不否定。伊玛目·布哈里的老师纳伊目·本·罕麻德说:“以被造物比拟安拉的人,已经叛教;否定安拉的自我表述的人,已经叛教。安拉对自己的表述和使者对安拉的表述,绝无‘比拟’之嫌。谁以符合安拉尊严的方式,确信了《古兰经》和正确圣训对安拉的表述,并为安拉否定了一切缺陷,那么,他已获得正道。”
“他使黑夜追赶白昼,而遮蔽它。”指安拉为昼夜创造了不断更替循环的规律。正如安拉所说:“他们有一种迹象,我使白昼脱离黑夜,他们便忽然在黑暗中。太阳疾行,至一定所。那是万能的、全知的主预定的。月亮,我为它预定星宿,直到它再变得像枯椰枝一样。太阳不得追及月亮,黑夜也不得超越白昼,各在一个轨道上浮游。”(36:37-40)通过昼夜的往复更替,生命得以延续,人类利益得以实现。
如同昼夜一样,日月星辰的有序运行,也体现了对安拉的顺从。那是因为,只有安拉是万物的创造者,所以也只有安拉才是唯一的支配者和被顺从者。
创造和养育宇宙的主真伟大!人类应同万物一样,将安拉奉为唯一的受拜者。
55. 既然确信安拉是唯一的创造者、养育者、支配者,那么,人们必须只向安拉祈求,因为“祈求”如先知所说,是崇拜之精髓。而且,在祈求安拉时,必须态度谦恭、声音低沉:“你们要虔诚地、秘密地祈祷你们的主。”艾布·穆萨·艾什尔传述,有一次人们高声祈求安拉,先知(愿主福安之)听到后说:“你们不要难为自己,你们祈求的不是聋子,也非不在场者,你们祈求的是全听的、临近的主,他时刻与你们同在。”(布哈里、穆斯林辑录)
据此,部分学者主张,在人数众多的场合如清真寺应低声祈求,而在许可高声祈求的场所如朝觐、两会礼时应高声祈求和赞主。
“他确是不喜欢过分者的。”即无论是祈祷,还是其它事务,超越规定的限度,便得不到安拉回赐,甚而可能遭受惩罚。
56. 安拉绝不允许人在大地上作恶,因为伊斯兰信仰的全部内容,都在命令人们以安拉降示的方针治理大地,而非破坏大地。破坏行为包括传播迷信、邪教、异端、伤害他人性命、掠夺他人的钱财、破坏他人家庭等。摆脱破坏行为的有效方法,是时刻祈求安拉,在自己心中培养对安拉惩罚的畏惧,对安拉饶恕和慈悯的希冀。而这种拜主犹见主的境界,正是伊斯兰提倡的最高境界——至善,安拉最喜欢达此境界者。
57. 这是人类必须祈求和崇拜的主宰的全能属性之体现:安拉将风作为雨的前兆,派遣到意欲之地。当满载水分的云,在风的推动下被驱至旱死的大地上空时,便降下雨水,使其复苏长出种种果实。这一涵义的经文还如:“安拉使风兴起云来,然后,把云赶至一个已死的地方,借它使已死的大地复活。死人的复活就是这样的。”(35:9)令人称奇的是,同样的雨水往往可以培育出种类繁多、形味各异的果实。如安拉说:“大地上有许多邻近的区域,有葡萄园,有庄稼,有椰枣树,其中有二株同根生的,二株异根生的,这些都是用同样的水灌溉的,我却使这一部分果实比那一部分佳美。对于能理解的民众,此中确有许多迹象。”(13:4)
花果、草木同为生命,既然安拉能使它们生死枯荣,那么同样能够将死人复活,人类应该从万物的生存状况和规律中获得这样的感悟。
58. 如同大地有肥沃、瘠薄甚至不毛的区别,人们对正信召唤的态度和立场亦各有不同:“肥沃的地方的植物,奉安拉的命令生长,瘠薄的地方的植物,很少生长,我这样为感激的民众阐述-切迹象。”伊本·阿巴斯说,这是安拉为信士和悖逆者打的譬喻,他将信士比作肥沃的土地,将悖逆者比作瘠薄之地。
艾布·穆萨·艾什尔里传述,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安拉用以派遣我的正道和知识,有如滋润的大雨降至大地,肥沃的土地吸收水分,长出葱绿的牧草;有一些干硬的地方则保留了雨水,安拉让人们从中取益,他们可以喝,可以灌溉,可以播种。另有一些地方是沼泽地,即不能保持水分,也长不出牧草。这就是精通安拉的宗教,获益于我的使命,学习并教授知识者的比喻和未能凭知识抬起头,也未接受安拉派我送来的引导的者比喻。”(艾哈迈德、布哈里、穆斯林、奈萨依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