وَلَوۡ تَرَىٰٓ إِذۡ يَتَوَفَّى ٱلَّذِينَ كَفَرُواْ ٱلۡمَلَـٰٓئِكَةُ يَضۡرِبُونَ وُجُوهَهُمۡ وَأَدۡبَٰرَهُمۡ وَذُوقُواْ عَذَابَ ٱلۡحَرِيقِ (50) ذَٰلِكَ بِمَا قَدَّمَتۡ أَيۡدِيكُمۡ وَأَنَّ ٱللَّهَ لَيۡسَ بِظَلَّـٰمٖ لِّلۡعَبِيدِ (51) كَدَأۡبِ ءَالِ فِرۡعَوۡنَ وَٱلَّذِينَ مِن قَبۡلِهِمۡۚ كَفَرُواْ بِـَٔايَٰتِ ٱللَّهِ فَأَخَذَهُمُ ٱللَّهُ بِذُنُوبِهِمۡۚ إِنَّ ٱللَّهَ قَوِيّٞ شَدِيدُ ٱلۡعِقَابِ (52) ذَٰلِكَ بِأَنَّ ٱللَّهَ لَمۡ يَكُ مُغَيِّرٗا نِّعۡمَةً أَنۡعَمَهَا عَلَىٰ قَوۡمٍ حَتَّىٰ يُغَيِّرُواْ مَا بِأَنفُسِهِمۡ وَأَنَّ ٱللَّهَ سَمِيعٌ عَلِيمٞ (53) كَدَأۡبِ ءَالِ فِرۡعَوۡنَ وَٱلَّذِينَ مِن قَبۡلِهِمۡۚ كَذَّبُواْ بِـَٔايَٰتِ رَبِّهِمۡ فَأَهۡلَكۡنَٰهُم بِذُنُوبِهِمۡ وَأَغۡرَقۡنَآ ءَالَ فِرۡعَوۡنَۚ وَكُلّٞ كَانُواْ ظَٰلِمِينَ (54)
【译文】

50.假如你能看见,众天使鞭挞不信者的脸和脊背,使他们死去,并且说:“你们尝试烈火的刑罚吧!
51.这是因为你们所犯的罪恶,又因为安拉绝不是亏枉众仆的。”
52.他们的情况,如同法老的百姓和以前的民族的情况,他们不信安拉的迹象,故安拉因他们的罪行惩治了他们。安拉确是全能的,他的刑罚确是严厉的。
53.这是因为安拉不变更他施于任何民众的恩典,直到他们变更自己的情况,又因为安拉是全聪的,是全知的。
54.他们的情况,如同法老的百姓和以前的民族的情况,他们否认自己的主的迹象,故我因他们的罪恶毁灭了他们,把法老的百姓淹死在海里,他们统为不义者。

『提示』

安拉描述了多神教徒在战斗中失败的情形后,紧接着描述他们在死亡时更为凄惨的情景,并把他们与古代暴君法老作对照,以警醒多神教徒和持同样立场的人。

【注释】

50-51.全知的安拉告诉先知穆罕默德及所有人,假设他们能够亲眼看见众天使取悖逆者性命的恐怖情景,必会毛骨悚然。众天使将用铁鞭抽打他们,以极其严厉的方式抽取他们的灵魂,对他们说:“你们尝试烈火的刑罚吧!”
众天使之所以如此惩罚他们,是由于他们生前放荡不羁,作恶多端。安拉是绝对公正的判决者,如此惩治作恶者是毫不过分的。据艾布·赞尔传述,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安拉说:我的众仆啊!我禁止自己亏害众生,也禁止你们亏害众生,你们不可相互亏害。我的众仆啊!你们的所有行为,我将悉数记录,将来谁看到的是好的,那么就感赞安拉!看到的是不好的,那就只能自责。”(穆斯林辑录)
52. 安拉在这里将先知穆罕默德时代的多神教徒与历史上的暴君法老及其走狗相提并论,旨在告诉我们,他们有着同样的劣根性——否认安拉、反对真理,所以安拉以不同的方式严惩他们:使麦加多神教徒遭杀戮和俘虏;使法老及其党羽全体覆没,葬身海底。在人类历史上,一度拥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由于信仰大厦坍塌而遭毁灭的,何止法老一个。
53. 安拉的绝对公正和“不亏枉众仆”体现在他无论惩罚谁或奖励谁,均根据人自身的选择:“安拉不变更他施于任何民众的恩典,直到他们变更自己的情况。”即安拉不会使任何一个民族的状况由好变坏或由坏变好,除非他们主观上首先改变。这充分肯定了人的选择自由及与之相应的责任。类似的经文还如:“每个人的前面和后面,都有许多接踵而来的天使,他们奉安拉的命令来监护他。安拉必定不变更任何民众的情况,直到他们变更自己的情况。当安拉欲降灾害于任何民众的时候,那灾害是不可抗拒的。除安拉外,他们绝无保佑者。”(13:11)
这表明,人是否有资格享受安拉的恩典,取决于信仰是否正确,行为是否端正,道德是否高尚。当然还会有另外一种情况,即安拉对某些人的表象性恩赐,那实际上是明升暗降式惩罚。
所有人都在支配他们的主的监督之下:“安拉确是全听的,全知的。”安拉全听人类的言论,全知他们的行为。
54. 安拉又一次强调:麦加多神教徒的现状和结局,与法老及其党羽的状况确实相似,否认主的迹象——使者和天经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只是惩罚方式:法老及其党羽被淹死,麦加多神教徒在战场上遭杀戮和俘获。
“他们统为自亏者”,即他们遭受安拉的惩罚是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