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归信的人们!你们不要以自己的父兄为保护人,如果他们弃正信而取迷信的话。你们中谁以他们为保护人,谁是不义者。
24.你说:“如果你们以为自己的父亲、儿子、兄弟、妻子、亲戚,以及你们得来的财产,生怕滞销的生意和心爱的住宅,比安拉及其使者和为安拉奋斗更为可爱,那你们就等待,直到安拉执行他的命令吧。安拉是不引导放肆的民众的。”
25.在许多战场上和侯奈因之役,安拉确已援助你们。当时,你们自夸人众,但人数虽众,对你们却无裨益;地面虽广,你们却觉得狭窄无比,终于败北。
26.后来,安拉把宁静降于使者和众信士,并降下你们所未见的军队,他惩治了不信者,那是不信者的下场。
27.后来,他准许他所意欲者悔过自新。安拉是至赦的,是至慈的。
当安拉命令穆斯林与多神教徒划清界线时,部分人说:一个人怎能与他的父母兄弟决绝呢?安拉便在这里阐明,穆斯林之所以与他们决绝,是由于他们的悖逆,穆斯林与他人的亲疏,取决于信仰的异同。
23. 安拉告诫信士,如果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坚持悖逆立场,拒绝归信伊斯兰,那么,战斗中就不能站在他们一边,支持他们或向他们透露穆斯林的机密,或做任何有损于穆斯林集体利益的事情。安拉还强调,这不是一般性提醒,而是严禁之事:“你们中谁以他们为保护人,谁是不义者。”伊本·阿巴斯说,谁做这种事,他就已成为多神教徒的同伙。因为他的行为表现出他对多神教徒的喜爱,而喜爱多神教徒,就等于喜爱举伴行为。类似的经文还如:“他只禁止你们结交曾为你们宗教而与你们作战,把你们逐出故乡,曾协助别人驱逐你们的人。谁与他们结交,谁是不义者。”(60:9)
24. 安拉命令使者警告那些不遵主训,将亲人和物质利益看得高于安拉、使者和吉哈德的人:“如果你们以为自己的父亲、儿子、兄弟、妻子、亲戚,以及你们得来的财产,生怕滞销的生意和心爱的住宅,比安拉及其使者和为安拉而奋斗更为可爱,那你们就等待,直到安拉执行他的命令吧。”安拉是一切恩典和利益的掌握者,如果你们喜爱这些事物甚于安拉、使者和主道的工作,那么就只能等待安拉的惩罚。
毋庸置疑,喜爱自己的父母、子女、兄弟、亲戚及自己苦心经营的财产、生意和住宅,是安拉赋予人的天性。这里斥责的并非“喜爱”本身,因为安拉从不以无法做到之事责成人,这里斥责的是将这些事物看得高于安拉、使者和吉哈德。也就是说,他们本应将安拉和使者视为至爱,而他们却将安拉所赐之物看成了至爱,这恰恰是错误所在。先知(愿主福安之)说:“指掌握我生命的主发誓,任何人不能获得正信,直至他喜爱我胜过自己的父母、子女及所有人。”
安拉告诉我们,真正的信士是这样的人:“你不会发现确信安拉和末日的民众,会与违抗安拉和使者的人相亲相爱,即使那等人是他们的父亲,或儿子,或兄弟,或亲戚。这等人,安拉已将正信铭刻在他们心上,并且以降自他的精神援助他们。他将使他们进入下临诸河的乐园,永居其中。安拉喜悦他们,他们也喜悦他。这等人是安拉的党羽,真的,安拉的党羽确是成功的。”(58:22)
因这些人自己选择了悖逆,故安拉不引导他们:“安拉是不引导放肆的民众的。”
25-26.安拉在这里告诉人们,他们享受、喜爱和利用的一切均来自安拉的恩赐,只要将安拉作为至爱,那么人们就可以获得今后的一切幸福;而如果只依赖安拉所造的那些事物,人们就会尽失两世利益。以伊斯兰历史上的多次战争为例,是安拉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援助穆斯林节节胜利的,尽管有时为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失职,也使他们失败,如吾侯德战役。在侯乃尼战役,穆斯林自恃人多——当时他们人数多达一万二千人,而逆徒共四千人,他们骄傲地说,今天我们必胜无疑。结果战斗一打响就被赛基夫和海瓦曾二部族打散。幸亏安拉赐予先知和部分信仰坚定的穆斯林镇静和勇敢,加之天使助战,战事这才转败为胜。
27. 安拉虽然援助穆斯林战胜了不信者,但仍然为愿意弃邪归正者敞开自新之门:“后来,他准许他所意欲者悔过自新。安拉是至赦的,是至慈的。”即只要悖逆者内心倾向真理,接受正信,那么无论他们曾经如何反对伊斯兰,安拉依然会接纳他们,安拉是至赦的,是至慈的。事实上,侯乃尼战役结束后,战败的赛基夫和海瓦曾人都信奉了伊斯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