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安拉确已允许先知和在困难时刻追随他的迁士和辅士悔过。当时,他们中一部分人的心几乎偏邪。其后,安拉允许他们悔过。安拉对他们确是至爱的,确是至慈的。
118.他也允许那三个听候命令的人悔过。他们已经感到大地虽广却无地自容;心境也很窘迫,觉得除向安拉悔过外无法逃避安拉的震怒。此后,他允许他们悔过,以便他们自新。安拉确是至恕的,确是至慈的。
119.归信的人们!你们要敬畏安拉,要与诚实的人为伍。
在前面的经文中,安拉揭示了伪信士在泰布克战役中的丑行,赞扬了为真理奉献生命和财产的信士。在这几节经文中,安拉宣布:他已经予以饶恕那些在艰苦的战争岁月犯下错误的信士;那三位因懒惰而未参加战斗的信士,经历了长达五十天的集体孤立和自我反省后,安拉也宽恕了他们。
117. 经文中“安拉允许先知悔过”一句似乎让人觉得先知犯了某种错误,实际上这里指先知放弃了“更应该做的”而做了“应该做的”,即安拉在本章第43节经文中提到的允许伪信士不参战之事:“安拉已原谅你了!认清诚实者和撒谎者之前,你为什么就准许他们不出征呢?”(9:43)这就是说,当时先知更应该让他们参战,以便他们的虚伪充分暴露。后来,安拉在“光明”章中降示经文,许可先知允许某些人不参战。至于安拉对迁士和辅士的饶恕,其含义则十分明显,他们虽然最终不顾战备不足、粮草缺乏、天干地旱的困难条件跟随先知出征,但有人曾经犹豫,有人甚至在极度困境中信念几近动摇……纵然如此,安拉依然接受他们的真诚忏悔。安拉是至赦的,至慈的,他宽恕处于极度困境的人所犯的过错。据传述,泰布克之役被称作“困苦之役”,参加那次战役的军队称作“困苦之军”。当时正值旱年,军队缺乏战马、粮草及饮用水,仅有的装备是由奥斯曼等人筹集的。当时两人分吃一棵椰枣,十人轮骑一只骆驼,从驼粪中挤水润口,困难到如此程度!但安拉最后还是让他们凯旋而归。
118. 本章第106节经文提到“听候安拉命令的人”,指因懒惰而未参加泰布克战役的卡尔布•本•马立克、希俩勒•本•吾曼叶和穆拉勒•本•拉比尔三人。在经历了人人回避他们,没有人与他们谈话,家人发誓与他们断绝关系的五十多个日夜后,终于迎来了安拉的饶恕。此前他们的心境是:大地虽广,他们却无地自容;心理极度压抑,因亲人、朋友均疏远了他们,众人都以鄙视的目光看待他们;深切意识到除真诚向主忏悔外,别无摆脱安拉恼怒的途经。其实,这正是让他们迟迟得不到安拉赦宥的哲理所在,这是促使他们彻底反省。对于犯错误的信士,安拉是至赦的,至慈的。安拉全知他们这种错误是因懒惰而不是出于伪信。
119. 安拉宣布了对三位信士的赦令后,紧接着命令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事事谨慎,远离罪恶,与先知和真诚的信士紧密团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