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安拉召人到和平的家园,并引导他意欲的人走正路。
26.行善者将受善报,且有增益,他们脸上没有黑灰和忧色,这些人是乐园的居民,他们将永居其中。
27.作恶者每作一恶,必受同样的恶报,而且脸上有忧色——没有谁能帮助他们对抗安拉——他们的脸上仿佛被漆黑的夜色笼罩。这些人是火狱的居民,他们将永居其中。
28.在那日,我要把他们全部集合起来,然后,对以物配主的人说:“你们和你们的配主原地别动!”然后,我使他们彼此分离。他们的配主要说:“你们没有崇拜过我们,
29.安拉足以为我们和你们作证,我们的确不知道你们曾经崇拜我们。”
30.在那里,每个人将验证自己生前的行为,他们将被送到安拉——他们真实的保护者那里去,而他们所捏造的已回避他们了。
31.你说:“谁从天上和地上给你们提供给养?谁主持你们的听觉和视觉?谁使活物从死物中生出?谁使死物从活物中生出?谁管理事物?”他们要说:“安拉。”你说:“难道你们不敬畏他吗?
32.那是安拉,你们真正的养育者。在真理之外,除了迷误还有什么呢?你们怎么颠倒是非呢?”
33.就这样你的主的判决对放肆的人落实了,他们终究是不归信的。
34.你说:“你们的配主,有能创造万物 而且加以再造的吗?”你说:“安拉能创造万物,而且能加以再造。你们怎么弃真从假呢?”
35.你说:“你们的配主有能导人于真理的吗?”你说:“安拉能导人于真理。是能导人于真理的更应受人顺从呢?还是须受引导才能遵循正道的更应受人顺从呢?你们怎么这样判断呢?”
36.他们大多数只凭猜想,猜想对于真理是毫无裨益的。安拉是全知他们行为的。
安拉在阐明人类钟爱今世、忘却后世的浅薄本性后,描述行善者和作恶者在后世的不同回报,以警示人们仿效前者,择善而从。
25. 安拉在阐明今世的短暂后,鼓励人们追求永恒的乐园:“安拉召人到和平的家园。”即安拉号召你们归信他并行善,以便后世得入乐园,那是完美无瑕、永久和平的幸福家园。安拉的这一号召是针对全人类的,其中没有排除任何民族或任何人。但真正响应安拉的号召而获得乐园的并非全人类,而是那些主动追求真理的人,这些人也正是“安拉意欲引导的人”。显然,是否响应号召,能否获得和平家园,首先取决于人是否主动追求,这是人的自由,不具任何宿命性。
26. 在后世,那些有正信和善行的人将获得至优的回报——乐园,并有一种额外的赏赐,那就是亲眼见到安拉。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在复生日,安拉将派一个呼唤者用全体乐园居民都能听到的声音呼吁:乐园的居民们!安拉确已为你们许诺了至美的回报和额外的赏赐,至美的回报就是乐园,额外的赏赐,是让你们见到主的尊容。”(伊本•杰伯勒、伊本•艾比•哈提目辑录)乐园中的人满心欢喜,脸上没有火狱居民脸上笼罩的浓烟般的灰暗和卑贱,他们将永远享受乐园的幸福,不担忧离开乐园或恩典消失。
27. 至于终生作恶的人,将根据他们罪行的多少受到最公正的惩罚。他们的脸被耻辱和黑暗所笼罩,个个后悔不已,痛苦不堪。正如安拉所说:“你将看见他们身临火狱,显得卑贱而恭顺,只敢暗暗偷看。归信者将说:‘在复生日,亏折的人确是丧失自身和家属的。’真的,不义者必受永恒的刑罚。”(42:45)“他们将抬头往前奔走,他们的眼睛不敢看自己,他们的心是空虚的。”(14:42-43)“在那日,有些脸将变成白皙的,有些脸将变成黧黑的。至于脸色变黑的人,[天使将对他们说]:‘你们归信之后又不信了吗?你们为不归信而尝试刑罚吧。’至于脸色变白的人,将永享安拉的慈恩。”(3:106-107)
显而易见,安拉对信士的加倍赏赐体现了他的仁慈,而对悖逆者惩罚的“不增不减”则体现了他的公正和威严。
28-29.这是复生日清算场上的一幕:安拉将世人复活并集合在一处,然后对曾以被造物举伴安拉的人说:你们和你们的配主站在原地不要动!然后安拉将崇拜者和受拜者彼此分开。这时那些曾受崇拜者——诸如天使、山石、树木、人、镇尼等——对曾经崇拜他们者说:你们以前实际不是在崇拜我们,你们是在崇拜命令你们违抗安拉的恶魔,对此,全知的安拉是最好的见证者。我们并没有命令你们崇拜我们,我们也没有对你们的崇拜表示过认可,甚至我们根本不知道你们在崇拜我们。这表明,某个人在他根本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崇拜时,他是无辜的,从而不负罪责。而如果他知道有人崇拜他,对之表示首肯或满意,那么,复生日绝不能与之摆脱干系。
30. 在那时,一切秘密将不再是秘密,都将公诸于众,全部交由安拉公断,每个人都将看到自己行为的结果。此时,他们曾在今世妄称的那些主宰、说情者等全部不见踪影,剩下的只有自己。
31. 众所周知,先知穆罕默德时代的多神教徒由于受以往天启宗教的影响,基本保持了对安拉创造性和养育性的认可,但由于无知蔓延,迷信充斥,在崇拜对象上偏离正轨,错误地将泥石偶像、天使、镇尼等物视为使他们接近安拉的“中介”和“后世的说情者”。所以,安拉在这里让先知揭示他们错误信仰中的矛盾,引导他们去崇拜安拉。基于“唯一的创造者、供给者、支配者才是唯一的受拜者”的逻辑原则,既然他们承认只有安拉在天地间供养他们,只有安拉掌控着他们的听觉视觉,只有安拉使死物生、使生物死,只有安拉支配宇宙万事,那么,他们为何不放弃崇拜偶像的行为而使自己幸免于安拉的恼怒和惩罚呢?
32-33.既然人类通过种种宇宙现象认识到造物主的存在及全能和独一,那么就应该坚信造物主为自己的主宰,否则只能身陷迷误。然而迷误者终究还是要坚持迷误。他们的罪恶抉择证实了安拉的判决:他们最终不会归信而成为有福之人。
34. 安拉在前面向他们提出了四个问题:
(1)谁从天地供给他们?
(2)谁掌控人类的听觉和视觉?
(3)谁使死物生、活物死?
(4)谁支配一切?
他们的回答是:安拉。安拉继续命令先知质问他们:你们用以配主的泥石偶像等能从“无”中创造万物,然后使其毁灭,接着又使之复活吗?对这个问题,由于他们不信死后复活,所以无法答复。故安拉让先知回答他们:拥有这种能力的,只有安拉。蒙昧时代的阿拉伯人相信,草木在寒冬死去,又在暖春复苏,是安拉使然,而与此同时又否定人类死后复活的可能!他们怎能承认一部分而不承认另一部分?怎能抛弃真理而追求虚妄?
35. 安拉命令先知向以物配主者提出另一个问题:你们的所谓配主能否导人于真理?对这个问题,他们深谙自己的所谓配主无能为力,故未作答。安拉便让先知回答他们:只有安拉才能导人于真理。既然如此,他们更应该跟随谁,是安拉还是偶像?是导人于正道者,还是本身需要引导者?作为有理智、能识别真假利弊的人,怎能作出不符合理智的判断而将本需要引导者当作追随对象?
36. 安拉指出他们信仰荒谬的症结:大多依靠猜测,即盲从先辈,不求甚解。而猜测绝对不能使人发现真理。安拉全知他们的一切,终将给予他们公正的清算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