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这是那些已遭毁灭的市镇的消息,我把它告诉你。那些市镇有些废墟犹在,有些已荡然无存。
101.我没有亏待他们,但他们亏待了自己。他们舍安拉而祈祷的众神灵,当你的主的命令降临的时候,对于他们无济于事,只使他们更受伤害。
102.当你的主毁灭不义的市镇的时候,他的惩罚就是这样的。他的惩罚确是痛苦的,确是严厉的。
103.对于畏惧后世惩罚的人,此中确有一种迹象。那是世人将被集合之日,那是世人将被证明之日。
104.我只将它延缓到一个定期。
105.在那日惩罚要降临,每个人须经安拉的允许才能发言,他们中有簿命的,有幸福的。
106.至于薄命的,将入火狱,他们在其中要叹气,要哽噎。
107.他们将永居其中,只要天长地久,只要你的主意欲。你的主确是为所欲为的。
108.至于幸福者,将入乐园,永居其中,只要天长地久,只要你的主意欲。那是不断的赏赐。
109.你对这等人所崇拜的,不必怀疑,他们只像他们祖先一样崇拜,我必定要把他们的份额完整无缺地给予他们。
安拉在讲述七位先知教化民众的故事后,这里总结了这些故事蕴涵的历史教训。《古兰经》讲述前人的历史,旨在以其蕴涵的安拉独一全能的证据及真理必胜、谬误必败的规律启迪后人,让人们从历史教训中获得警醒和启迪,防止重蹈前人覆辙。上述历史故事的共同特点,是所提及的先知的族人均以不同形式遭灭绝,而且安拉还在后世为他们准备了永久的痛刑。
此外,对于古人的历史,若非安拉启示,先知穆罕默德——一个文盲是无从知悉的。安拉命令先知穆罕默德向人们讲述这些历史,实际上也是在昭示他的圣品。
安拉为何给人类讲述前人的故事:
在《古兰经》中,有的故事以不同形式在不同背景中重复出现,每次都给读者以新的启发。其中出现最多的是众先知与其族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所揭示的,是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归纳起来,主要表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讲述前人的历史,分析和评判其中不为人知的幽玄细节。对于文盲先知,这无疑是他圣品的标志。正如安拉所说:“那是一些幽玄的消息,我把它启示给你。当他们用计谋决策的时候,你不在他们跟前。”(12:102)
2. 通过讲述众先知与其族人之间的事件,揭示人类社会真理与虚妄斗争的历史。让人们知道,虽然众先知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并未得到全体民众的响应。这对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及世代宣扬真理的人而言,无疑是莫大的安慰。正如安拉所说:“关于众使者的消息,我把它告诉你,用来安定你的心。在这些消息中,真理以及对信士们的训诫和教诲已降临你了。”(11:120)同时说明,众先知那种坚忍精神是每个宣教者都应具备的素质:“你应当坚忍,如有决心的众使者那样坚忍,你不必要求他们应得的刑罚早日实现。”(46:35)
3. 展示众先知使命中信仰纲领和道德准则的一致性。
4. 用“故事”的形式讲述或寓示某些事物的真相,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5.《古兰经》讲述故事的首要目的,在于确立安拉的独一和全能、先知的圣品和死后复生,其间穿插适合各个层次人们的生活哲理。
6. 阐明先知和使者只有传警告、报喜讯的责任,没有独立支配事物的能力和权限。
7. 揭示人类诸多共有的特点。
8. 在今世惩罚乃至灭绝恶人或罪恶的民众,并非不可能之事。
9. 安拉是始终援助坚持真理者的。
10. 来自安拉的天启宗教兼顾今世与后世、精神与物质、个人与社会。
11. 显示出众先知对真理的坚持和对天启使命的忠诚,他们是人类的楷模。
12. 某些故事多次出现,旨在重申某些重要原则和观念,而非简单的重复。这也说明“重申”是阐述真理、强化认识的一种必要而有效的方式。
100. 安拉在讲述七位先知与其民众的故事后,对先知穆罕默德说,那是已遭毁灭的城镇的信息,我让你了解它,是让你把它告诉人们,让各个时代的信士以此教育后人。那些遭灭绝的民族有些遗址尚存,有些已了无痕迹。
101. 他们之所以遭到灭绝,不是安拉伤害他们,而是他们亏害自己。安拉是无所求的,他派遣使者,降示经典,只为慈爱人类——今世走正道,后世入乐园。然而他们却跟随私欲,自造崇拜对象,拒绝安拉的慈悯。当他们今世遭灭绝,后世入火狱时,他们舍安拉而顶礼膜拜的那些“主宰”,不但没有丝毫裨益,反而会使他们更加不幸,更加亏折。
102. 这是对世代不义者、自亏者的警告:无论是谁,只要多行不义,背弃真理,那么,创造并养育万物的主宰就会严厉惩罚他们。或许安拉会暂时放任一些人,但绝不会疏于管理。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安拉会放任不义者,但在惩罚他时,他绝不放走他。”然后先知读了这节经文:“当你的主毁灭不义的市镇的时候,他的惩罚就是这样的。”
103. 归信安拉、畏惧后世惩罚的信士,能从启示讲述的逆徒遭毁灭、信士获拯救的历史讯息中获得有益启发,从而更加确信安拉的全能和独一,更加远离悖逆和不义。他们坚信,所有人将毫不例外地接受后世的清算和回报。
104. 根据先知穆罕默德的表述,复生日离他受命的时代近若二指,但沉湎于罪恶和欲望者却认为遥遥无期,抑或根本不存在。安拉告诉人类,复生日之所以迟迟不至,是因他已为之规定限期——那便是今世的终结。安拉要给予人类充分的机会,让他们或及时忏悔,或罪恶本性充分暴露,然后再予以彻底清算。正如安拉所说:“你的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假若他为他们所犯的罪恶而惩治他们,那么,他必为他们促进刑罚的来临,但他们有个定期,他们对那个定期,绝不能获得一个逃避之所。”(18:58)
105. 复生日到来之时,安拉是唯一的发号施令者,不经安拉许可,任何一个被造物不能擅自发言。正如安拉所说:“在精神和众天使排班肃立之日,他们不得说话,除非获至仁主特许而且能说正话的才能发言。”(78:38)“在那日,众人将顺从号召者,毫无违拗,一切声音将为至仁主而安静下来,除足音外,你听不见什么声音。”(20:108)
在那日,人分两类:一类是薄福的,不幸的;另一类是幸福的,成功的。正如安拉所说:“一部分人将在乐园中,一部分人将在烈火中。”(42:7)
欧麦尔说,当“他们当中有簿命的,有幸福的……”经文降示时,他问先知:安拉的使者!我们的行为基于什么?是基于既定之事呢,还是基于未定之事?先知回答说:“欧麦尔,是基于既定之事的,并且笔已写就。但是,每个人都要各行其是。”然后,先知(愿主福安之)诵了这几节经文:“至于赈济贫民,敬畏安拉,且承认至善者,我将使他易于达到最易的结局。至于吝惜钱财,自谓无求,且否认至善者,我将使他易于达到最难的结局。”(92:5-10)(提尔米济等辑录)这告诉我们,人类尚未被造时,安拉便知每一个人未来的一切情况,并且已将所有详情记录在案,后来发生的情况与之完全一致,毫无出入。这并不意味着安拉剥夺已赋予人类的自由意志,经文中“赈济”敬畏”“吝惜”“无求”等主动式动词所表达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拥有抉择自由的明显证据。
106. 薄福者的归宿是火狱。他们在其中发出的沉闷的喘息声、呻吟声,反映出所受惩罚的严酷程度。
107. 薄福者将永居火狱。经文第一个条件句“天长地久”所表达的含义,或者指后世的天和地,因后世亦有天地,如安拉所说:“在那日,这大地要变成别的大地,诸天也要变成为别的诸天,他们要出来见独一的、全能的安拉。”(14:48)“他们说:一切赞颂,全归安拉!他对我们实践了他的约言,他使我们继承乐土,我们在乐园中随意居住。工作者的报酬真优美!”(39:74)或者相当于人们表示事物永久、永恒时所说的“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而另一个排除式条件句“除非你的主所意欲的”,表示永恒与否取决于安拉的意志,强调了安拉对万事万物的绝对支配权。“你的主确是为所欲为的。”这是对前面两个条件句内涵的诠释。
108. 幸福者的归宿是乐园,他们将永居其中。当然,这依然取决于安拉的意志:“只要天长地久,只要你的主意欲。”在那里,他们将享受永不中断的恩典。
关于后世的乐园和火狱的永恒,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在复生日,‘死亡’以一只俊美的绵羊形象被带到众生面前,在乐园与火狱之间将其屠宰,然后天使宣布:乐园的居民们!从此只有永恒,没有死亡!火狱的居民们!从此只有永恒,没有死亡!”(布哈里、穆斯林辑录)又说:“在复生日,天使将宣布:乐园的居民们!你们将永生不死,你们将青春永驻,从不衰老,你们将永远健康,从不生病,你们将永远安乐,从不忧郁。”
109. 安拉在讲述幸福者和不幸者后世的情形后,让先知丝毫不要怀疑多神教徒最终的结局,在信仰方面他们与他们的祖先一样,是一些因袭盲从之辈,根本没有运用自己的理智去鉴别前人信仰的真伪。安拉将毫不减损地把他们应得的“报酬”给予他们。他们在后世的“报酬”无疑是永久的痛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