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你说:“谁是天地的养育者?”你说:“安拉。”你说:“难道你们舍安拉而把那些不能自主祸福者当作保佑者吗?”你说,“盲人与明目人是一样的吗?黑暗与光明是一样的吗?”他们为安拉树立了许多伙伴,难道那些伙伴能像安拉那样创造万物,以致他们分辨不出两种创造吗?你说:“安拉是万物的创造者,他确是独一的,确是万能的。”
17.安拉从云中降下雨水,于是一切沟壑尽量流行。山洪载着浮渣——他们为制造首饰和器皿而熔化的金属,也有同样的浮渣。安拉如此阐明真伪——至于渣滓,则被冲走;至于益人的东西,则留存在地面上。安拉如此阐明许多比喻。
18.已经响应安拉的人,将获极美的报酬;没有响应他的人,假若天地间的一切都归他们所有,再加上一倍,他们必定都用来做赎金。这等人将受严厉的清算,他们的归宿是火狱,那床铺真糟糕!
19.你的主降示于你的正是真理,难道认识这个道理者跟盲人是一样的吗?唯有理智者才能记住。
20.他们实践安拉的誓约,他们从不破坏盟约。
21.他们接续安拉命人接续的,他们敬畏他们的主,他们畏惧严厉的清算。
22.他们为求得主的喜悦而坚忍,他们谨守拜功,他们秘密和公开地分舍我赐予他们的财物,他们以德报怨。这等人将得后世的善果——
23.常住的乐园,他们将同他们的祖先、妻子和后裔中的善良者进入这座乐园。众天使从每道门进去祝福他们:
24. “祝你们平安!这是你们因坚忍获得的报酬,后世的善果真优美。”
25.而那些与安拉缔约,然后加以破坏,断绝安拉命人接续的,在地方上搞破坏的人,这等人将被诅咒,将遭后世的恶果。
26.安拉使他所意欲者享受宽裕的给养或窘迫的给养。他们因今世的生活而欢喜,然而今世的生活与后世的生活相比,只是暂时的享受。
27.不归信的人们说:“怎么没有一种迹象从他的主降临他呢?”你说:“安拉必使他意欲者入迷途,必使归依他的人走正路。”
28.他们归信,他们的心灵因记念安拉而宁静,是的,一切心灵必因记念安拉而宁静。
29.归信而且行善者,将享受幸福和优美的归宿。
前面的经文列举了安拉全能全知的种种证据后,在这里将认主独一、拜主独一的人与搞多神崇拜的人作了一番比较,指出拥有正确信仰者和错误信仰者在人生价值和后世归宿上绝不相同。
16. 人类虽然拥有辨别是非真伪的理性,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取益于安拉赐予的这份恩典。许多人将同自己一样甚至远不如自己的各种物象当作神明加以膜拜,就说明这一点。所以,安拉命令先知质问那些多神教徒:“谁是天地的养育者?”即谁创造并养育天地万物?如果他们理智地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一定会说:创造宇宙万物的必然是一个独一无二、全能睿智的创造者。先知时代的多神教徒,确曾作过这样的回答,安拉说:“如果你问他们:谁创造了天地?他们必定说:安拉。”(31:25)这无疑是正确思维的结果,安拉命令先知穆罕默德对此问题所作的答复也是:“你说:安拉。”于是安拉命令先知进一步质问:“难道你们舍安拉而把那些不能自主祸福者当作保佑者吗?”“盲人与明目人是一样的吗?黑暗与光明是一样的吗?”即你们的正确思维与具体行为之间,为何存在着如此严重的矛盾和误差?你们这种盲目的信仰,能与建立在思维和理性基础上的明智信仰一样吗?将你们引向两世黑暗的偶像,能与导人于两世光明的安拉一样吗?回答无疑是否定的。
“他们为安拉树立了许多伙伴,难道那些伙伴能像安拉那样创造万物,以致他们分辨不出两种创造吗?”即在种种证据表明那些所谓的神明均属能量有限的被造物的情况下,他们依然信奉和膜拜,其根本原因何在?安拉命令先知回答了这个问题:你说:“安拉是万物的创造者,他确是独一的,确是万能的。”即导致他们迷信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运用理性去认识创造者与被造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没有认识到“只有独立创造并养育宇宙万物者,才是真正应该信仰、应该顶礼膜拜者”的道理。也在于他们崇拜一些东西,却没有看它们是否具备“独一、万能”的完美属性。
17. 这节经文,除了给我们说明雨水为安拉所降之外,还为我们就真理和谬误打了两个比喻。其一,真理就像安拉从云中降下的雨水,当它降落于地面时,一切沟壑就尽其容量流淌,于是那些无用的渣滓就浮上水面,而这些渣滓就是谬误;其二,人们为制造首饰和器皿而熔化的金属也有废渣,真理就像从中提炼的纯金,而谬误则是无用的废渣。
“安拉如此阐明真伪——至于渣滓则被冲走,至于有益于人的东西则留存在地面上。”即如同废渣一样,无益有害的谬误将被抛弃、消灭,而对人有益的真理,则同真金一般世代永存。
“安拉如此阐明许多比喻。”创造人类的安拉全知人性的弱点,知道人类虽然拥有理智,但对许多极其重要但又抽象的问题难于理解,故在《古兰经》中降示了大量比喻。这既是对人的尊重,又是对所要阐明的问题的重视。
18. 既然真理与谬误的实质与区别如此清楚,那么人类就应该择善而从,响应真理的号召,但事实并非如此。人们中有响应者,更有拒绝者。所以安拉在今世就告知响应和不响应真理号召的结局,让人们自行抉择:“已经响应安拉的人,将获极美的报酬。”即永恒的幸福乐园。“没有响应的人,假若大地上的一切都归他们所有,再加上一倍,他们必定都用来做赎金。”即那时假如他们拥有大地上的一切,而将之作赎金以让自己获救,他们在所不惜。但此时后悔,已经太晚,他们得到的判决只能是:“这等人将受严厉的清算,他们的归宿是火狱,那床铺真糟糕!”
19-24.“从你的主降示你的正是真理,难道认识这个道理者跟盲人是一样的吗?唯有理智者才能领悟。”安拉在这里告诉我们,真正认识到《古兰经》是安拉降示的真理的人,与盲目轻信之人绝不相同,就像明眼人不同于盲人一样。这虽然是一个极为浅显的道理,但只有具备正确信仰,认真选择人生追求的“有心人”方能领悟。这些“有心人”具备如下特点:
(1)尽一切努力实践在人性和天经中与安拉缔结的约言:认主独一,拜主独一,终生遵守天启生活方式,从不违约。
(2)接续骨肉,敬畏安拉,惧怕后世的清算。
(3)为安拉而坚忍:坚持服从安拉的命令,克制自己不犯罪,经得住患难考验;力行拜功,根据具体情况公开或秘密地施舍,以德报怨。
安拉对这些人的回报是:“后世的善果——常住的乐园,他们将同他们的祖先、妻子和后裔中的善良者进入这座乐园。众天使从每道门进去祝福他们:“祝你们平安!这是你们因坚忍而得的报酬,后世的善果真优美。”
25. 这些人与上面提到的“有心之人”形成明显的对照,他们的特性恰恰相反:
(1) 违背安拉与他们的天性缔结的盟约,违背使者在传达的天经中与他们缔结的盟约,在信仰和行为上与真理要求背道而驰。“与天性缔结的盟约”指安拉给每个人赋予的追求真理,信仰安拉的天性。
(2)断绝安拉命令接续的一切关系,如骨肉关系,穆斯林兄弟关系等。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亦属此类。
(3)在大地上作恶多端。如倡导迷信邪说,杀人越货,拦路抢劫,引发战火等。
他们在后世的结局是:“这等人将被诅咒,将吃后世的恶果。”这就是他们行为的自然结果!
26. 在谋生方面,人类共有的一个经验,是有些人纵然聪明能干,忙碌不懈,获得的生活给养却依然很少;而有些人并不具备前者优势,却获利很容易,很丰厚。人们对这种现象总是百思不得其解,但实情正如安拉所说,这是安拉为人所不知道的哲理而安排、支配的结果。当然,富与贫并非绝对代表福与祸,而是对人类的考验,那些因获今世享受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的人,正处在“明升暗降”之中。正如安拉所说:“难道他们以为,我赐予他们的财产和子女是我用来使他们快得福利的手段吗?不然,他们是不晓得的。”(23:55-56)“否认我的迹象者,我要使他们不知不觉中明升暗降。”(7:182)这是因为,他们为了今世微不足道的享受而放弃了后世无与伦比的永恒幸福。
27. 根据世俗标准,人有钱有势,便拥有了将自己的言行理念作为衡量他人的标准的资格。所以当先知穆罕默德向麦加多神教徒宣传认主独一、拜主独一信仰时,他们的权贵首先对先知的圣品提出质疑。他们要求先知显示某种具体的奇迹,正如安拉所揭露:“但他们说:这是痴人说梦呢?还是他捏造谎言呢?抑或他是一个诗人呢? 让他像古代众使者那样昭示我们一种迹象吧。”(21:5)安拉固然能够让先知显示奇迹,但他们一再要求显示奇迹的态度表明,他们只是从物质方面衡量穆罕默德是不是先知,而不是看他思想和精神的高度。故安拉命令先知告诉他们,信仰绝无勉强,让归信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自行选择信仰,让不信者凭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不信。安拉将引导前者,而要使后者迷误。安拉的引导,始终以人的主观追求为前提。
28-29.这是归信安拉的信士具备的属性和享受的特恩:“他们归信,他们的心灵因记念安拉而宁静,是的,一切心灵必因记念安拉而宁静。”因为他们信仰安拉不是出自盲从和轻信,而是基于对宇宙万物的来源及支配一切的统一规律的思维和参悟,故他们对安拉独一性的信念无比坚定,每当他们记念安拉时,内心便充满宁静,他们因信仰而自豪,因记主而幸福。他们知道等待着自己的,是安拉的美好许约:“归信而且行善者,将享受幸福和优美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