كَذَٰلِكَ أَرۡسَلۡنَٰكَ فِيٓ أُمَّةٖ قَدۡ خَلَتۡ مِن قَبۡلِهَآ أُمَمٞ لِّتَتۡلُوَاْ عَلَيۡهِمُ ٱلَّذِيٓ أَوۡحَيۡنَآ إِلَيۡكَ وَهُمۡ يَكۡفُرُونَ بِٱلرَّحۡمَٰنِۚ قُلۡ هُوَ رَبِّي لَآ إِلَٰهَ إِلَّا هُوَ عَلَيۡهِ تَوَكَّلۡتُ وَإِلَيۡهِ مَتَابِ (30) وَلَوۡ أَنَّ قُرۡءَانٗا سُيِّرَتۡ بِهِ ٱلۡجِبَالُ أَوۡ قُطِّعَتۡ بِهِ ٱلۡأَرۡضُ أَوۡ كُلِّمَ بِهِ ٱلۡمَوۡتَىٰۗ بَل لِّلَّهِ ٱلۡأَمۡرُ جَمِيعًاۗ أَفَلَمۡ يَاْيۡـَٔسِ ٱلَّذِينَ ءَامَنُوٓاْ أَن لَّوۡ يَشَآءُ ٱللَّهُ لَهَدَى ٱلنَّاسَ جَمِيعٗاۗ وَلَا يَزَالُ ٱلَّذِينَ كَفَرُواْ تُصِيبُهُم بِمَا صَنَعُواْ قَارِعَةٌ أَوۡ تَحُلُّ قَرِيبٗا مِّن دَارِهِمۡ حَتَّىٰ يَأۡتِيَ وَعۡدُ ٱللَّهِۚ إِنَّ ٱللَّهَ لَا يُخۡلِفُ ٱلۡمِيعَادَ (31) وَلَقَدِ ٱسۡتُهۡزِئَ بِرُسُلٖ مِّن قَبۡلِكَ فَأَمۡلَيۡتُ لِلَّذِينَ كَفَرُواْ ثُمَّ أَخَذۡتُهُمۡۖ فَكَيۡفَ كَانَ عِقَابِ (32) أَفَمَنۡ هُوَ قَآئِمٌ عَلَىٰ كُلِّ نَفۡسِۭ بِمَا كَسَبَتۡۗ وَجَعَلُواْ لِلَّهِ شُرَكَآءَ قُلۡ سَمُّوهُمۡۚ أَمۡ تُنَبِّـُٔونَهُۥ بِمَا لَا يَعۡلَمُ فِي ٱلۡأَرۡضِ أَم بِظَٰهِرٖ مِّنَ ٱلۡقَوۡلِۗ بَلۡ زُيِّنَ لِلَّذِينَ كَفَرُواْ مَكۡرُهُمۡ وَصُدُّواْ عَنِ ٱلسَّبِيلِۗ وَمَن يُضۡلِلِ ٱللَّهُ فَمَا لَهُۥ مِنۡ هَادٖ (33) لَّهُمۡ عَذَابٞ فِي ٱلۡحَيَوٰةِ ٱلدُّنۡيَاۖ وَلَعَذَابُ ٱلۡأٓخِرَةِ أَشَقُّۖ وَمَا لَهُم مِّنَ ٱللَّهِ مِن وَاقٖ (34) ۞مَّثَلُ ٱلۡجَنَّةِ ٱلَّتِي وُعِدَ ٱلۡمُتَّقُونَۖ تَجۡرِي مِن تَحۡتِهَا ٱلۡأَنۡهَٰرُۖ أُكُلُهَا دَآئِمٞ وَظِلُّهَاۚ تِلۡكَ عُقۡبَى ٱلَّذِينَ ٱتَّقَواْۚ وَّعُقۡبَى ٱلۡكَٰفِرِينَ ٱلنَّارُ (35)
【译文】

30.我这样派遣你去教化一个民族,他们之前已经有许多民族逝去了,以便你对他们宣读我启示给你的经典,他们是不信至仁主的。你说:“他是养育我的主,除他之外,绝无应受崇拜的。我只信托他,我只以他为依归。”
31.假若有一部经典,可移动山岳,或破裂大地,或使死者说话,那就是这部《古兰经》。不然,一切事情只归安拉。难道归信的人不知道吗?假若安拉意欲,他必引导全人类。不归信的人,还要因自己的行为遭受灾殃,或他们住宅附近遭受灾殃,直到安拉的应许到来。安拉是绝不爽约的。
32.在你之前,有许多使者已被人嘲弄了,但我延缓了悖逆者的刑期。随后我惩治了他们。我的惩罚是怎样的呢?
33.难道监视每个人行为者,与那不能监视者一样吗?他们为安拉树立了许多伙伴,你说:“你们说出他们的名称吧。难道安拉对大地上的事有所不知,而需要你们告诉他吗?不然,你们是在说虚言。”不然,不信者已为自己的计谋迷惑了。他们被阻挠而不能入正道。安拉使谁迷误,谁就没有向导。
34.他们在今世将受惩罚,后世的惩罚确是更严厉的。没有保护者能帮助他们抵御安拉的惩罚。
35.应许给敬畏者的乐园的情形是:诸河流于其下,那里的果实是永恒的,荫影也是永恒的。这是敬畏者的最终归宿;不信者的归宿是火狱。

『提示』

安拉在前面的经文中说,多神教徒刁难先知,让先知显示种种奇迹以证明使者身份。在这里申明,先知穆罕默德同以往所有先知一样,只是传达天启的一位使者,并不负有一定说服人们归信的责任,信与不信只与自身利益相关,取决于人自己的选择。以往许多民族也曾要求他们的先知显示奇迹,然而眼见奇迹之后并未归信,所以最后遭到来自安拉的灭顶之灾。

【注释】

30. 安拉在这里又一次强调穆罕默德的使者身份:犹如在逝去的各民族中都曾派遣使者一样,在这个人们普遍辜负安拉恩典的时代,派遣先知穆罕默德也是为了向人们传达天启信仰,以便让人们摆脱这种辜恩状态,重新回归天启生活方式。安拉命令先知身先士卒,告诉人们,安拉是宇宙万物唯一的创造者、养育者和支配者,只有安拉才是唯一值得崇拜者,即使人们都不信,先知自己也将永远信赖安拉。
31. 伊本•阿巴斯说,麦加多神教徒刁难先知说:“如果你真是先知,你就让我们的祖先复活,让我们和他们谈话,并且使麦加的山全部变成平地……。”于是安拉降示这节经文:“假若有一部经典,可移动山岳,或破裂大地,或使死者说话……”意谓假使在安拉降示的经典中有这样一部威力无限的经典,那必是《古兰经》。即使人类和镇尼联手也无力仿造的这部经典,具有以往任何一部经典不具备的奇迹性。尽管如此,悖逆者依然不会归信,因为他们缺乏的不是折服心灵的证据,而是接受真理的诚意。根据这种解释,本节经文的意思与这节经文相同:“即使我命众天使降临他们,即使死人对他们说话,即使我把万物集合在他们的面前,除非安拉意欲,他们不会归信;但他们大半是无知的。”(6:111)
“不然,一切事情只归安拉,难道归信的人们不知道吗?假若安拉意欲,他必引导全人类。”意即安拉是万物的创造者和最终归宿,只要他意欲,即可取消人类自由选择的意志而使他们全部变为归信他的人,然而安拉却意欲赋予人信与不信、行善与作恶的自由及辨别善恶的理性,以便让人们自行决定今后两世的幸福与不幸。而“不信的人们还要因自己的行为而遭受灾殃,或他们住宅附近遭受灾殃。”这就是他们在今世由于自己的悖逆而应得的报应。“直到安拉的应许到来。安拉是绝不爽约的。”是指他们在后世将要受到的惩罚。
32. 安拉宽慰先知:如果你遭到自己族人的嘲弄和迫害,那么要知道以往的先知也曾有同样遭际。困难和阻力只是眼前的,安拉不立即消灭那些悖逆者,那是惩罚到来前对他们的放纵,最后将以更重的惩罚惩治他们。自古以来,有太多类似的先例。
33-34.先知穆罕默德时代的多神崇拜者虽然相信安拉是创造万物的主,但却将诸多泥石偶像与安拉等同起来加以崇拜,所以安拉对他们的理性提出谴责和质疑:“难道监视每个人行为者,与那不能监视者一样吗?”即他们怎能将具备一切完美属性的安拉与不能独立产生利害的被造物等同呢?安拉的属性是:“无论你处理什么事物,无论你诵读《古兰经》哪一章经文,无论你们做什么工作,当你们着手的时候,我总是见证你们的。天地间微尘重的事物,都不能逃避安拉的监察,无论比微尘小还是比微尘大,都记载在一本明显的天经中。”(10:61)“安拉那里,有幽玄的宝藏,只有他认识那些宝藏。他认识陆上和海中的一切;零落的叶子,没有一片是他不认识的,地面下重重黑暗中的谷粒,地面上一切翠绿的和枯槁的草木,没有一样不详载在天经中。”(6:59)“大地上的动物,没有一个不是由安拉担负其给养的,没有一个不是安拉知道其住所和贮藏处的。一切事物都记载在一本明确的天经中。”(11:6)而他们崇拜的偶像能具备这些属性中的一丝一毫吗?回答必然是否定的。因为他们并不能确切地说出它们的情况,他们视其为“安拉的伙伴”纯属臆测。
“不然,不信者,已为自己的计谋所迷惑了。”即多神教徒自己编造迷信,然后又相信那些迷信,他们就是被自己编造的谎言阻挠而不能走正道的。
“安拉使谁迷误,谁就没有向导。”即因他们自己选择了迷误,所以安拉让他们深陷迷误,安拉使之迷误的人,绝对不会有谁能够引导他。
深陷迷误不能自拔,只是今世的惩罚。后世等待他们的还将是更严酷、任何人都不能使他们幸免的火刑:“他们在今世将受惩罚,后世的惩罚确是更严厉的。无任何保护者能帮助他们抵御安拉的惩罚。”先知(愿主福安之)说:“今世的惩罚比起后世的惩罚是微不足道的。”(穆斯林辑录)
35.《古兰经》每当提及安拉对逆徒的惩罚,总要提到对信士的奖赏,以便让人类比较两种境遇。这节经文便描述了信士在乐园的享受。类似的对照式描述在《古兰经》中极为常见,例如:“不然,他们否认末日,我已为否认末日者预备烈火。当它从远处看见他们时,他们就听见它的爆裂声和叹息声。当他们身着桎梏被投入烈火中一个狭隘地方时,他们在那里哀号求死。今天你们不要哀求一死,你们当哀求多死。你说:“这是更好的呢?还是应许敬畏者永居其中的乐园?它就是他们的报酬和归宿,他们在乐园中永远享受自己意欲的一切。这是可以要求你的主实践的诺言。”(25:11-16)“应许给敬畏者的乐园的情形是:其中有水河,水质不腐;有乳河,乳味不变;有酒河,饮者称快;有蜜河,蜜质纯洁;他们在乐园中,有各种水果,可以享受;还有从他们的主发出的赦宥。永居乐园者,难道与那永居火狱,常饮沸水,柔肠寸断的人是一样的吗?”(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