أَلَمۡ تَرَ كَيۡفَ ضَرَبَ ٱللَّهُ مَثَلٗا كَلِمَةٗ طَيِّبَةٗ كَشَجَرَةٖ طَيِّبَةٍ أَصۡلُهَا ثَابِتٞ وَفَرۡعُهَا فِي ٱلسَّمَآءِ (24) تُؤۡتِيٓ أُكُلَهَا كُلَّ حِينِۭ بِإِذۡنِ رَبِّهَاۗ وَيَضۡرِبُ ٱللَّهُ ٱلۡأَمۡثَالَ لِلنَّاسِ لَعَلَّهُمۡ يَتَذَكَّرُونَ (25) وَمَثَلُ كَلِمَةٍ خَبِيثَةٖ كَشَجَرَةٍ خَبِيثَةٍ ٱجۡتُثَّتۡ مِن فَوۡقِ ٱلۡأَرۡضِ مَا لَهَا مِن قَرَارٖ (26) يُثَبِّتُ ٱللَّهُ ٱلَّذِينَ ءَامَنُواْ بِٱلۡقَوۡلِ ٱلثَّابِتِ فِي ٱلۡحَيَوٰةِ ٱلدُّنۡيَا وَفِي ٱلۡأٓخِرَةِۖ وَيُضِلُّ ٱللَّهُ ٱلظَّـٰلِمِينَۚ وَيَفۡعَلُ ٱللَّهُ مَا يَشَآءُ (27)
【译文】

24.难道你不知道安拉有这样一个比喻吗?一句良言,好比一棵优良的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25.它奉主之命适时结果。安拉为众人打了许多比方,以便他们记取教诲。
26.一句恶言,恰似一棵恶劣的树,从大地上被连根拔去,一点也不牢靠。
27.在今世和后世,安拉以坚定的言辞使归信者坚定,安拉使不义者走入迷途,安拉是为所欲为的。

『提示』

在前面的经文中,安拉描述了不幸者和幸福者在清算场上的情形。这里对这两种人在今世坚持的“言辞”——即信仰和思想纲领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以此告诉世人,后世的幸福与不幸是今世坚持的“言论”及它所产生的行为的结果。

【注释】

24-25.伊本•阿巴斯说,“一句良言”指“清真言”——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者;而“一棵优良的树”则是椰枣树。因为在布哈里辑录的圣训中,先知(愿主福安之)曾将椰枣树比作穆斯林。伊本•欧麦尔说,有一天我们与先知同坐,先知问我们:“有一种树,很像穆斯林,无论寒冬酷暑,叶子都不会枯落,总是依主的意欲适时结果。请你们告诉我它是什么树?”我认定它就是椰枣树,但我看见艾布伯克尔和欧麦尔都没说话,所以我也没说什么。这时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它就是椰枣树。”
把清真言比作椰枣树,是因为它具备以下特性:
(1)“根深蒂固。”认主独一,拜主独一信仰深入内心者,顽强勇敢,坚不可摧。
(2)“枝繁叶茂。”从认主独一、拜主独一的信仰衍生的,是充满宇宙的真理和正义。
(3)“奉主之命适时结果。”同样,认主独一、拜主独一的信仰在今后两世将如期结果:今世的正义人生、后世的幸福乐园。
经文之所以用比喻阐明这个问题,是因为安拉是人类的创造者,最清楚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此外,如此详尽地阐明这个问题,是为了让人们充分理解,以免在后世有任何托辞。
26. 这里的“一句恶言”,指人在今生坚持的违背认主独一、拜主独一信仰的一切言论、主义及学说。据艾乃斯传述,先知说这棵“恶劣的树”是苦瓜树。这样比喻是因为这种树也有三个特性:
1.“恶劣”,即气味恶臭,果实有毒。同样,一切荒谬的言论、主义和学说毒化人们的思想,驱使人们违背安拉创造的客观规律,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2.“从大地上被连根拔去。”荒谬的言论和信仰也是这样,它们在人类社会和整个宇宙的客观规律中没有任何根基,是可谓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人运用安拉赋予的理智鉴别和推断时,它们必然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3.“一点也不牢靠。”荒谬的言论和信仰也如此,它们可以骗人一时,但决不能骗人一世。
27. 安拉揭示了这一比喻的实质:“在今世和后世,安拉以坚固的言辞使归信者坚定,安拉使不义者走入迷途,安拉是为所欲为的。”即如同安拉创造根深叶茂、浑身是宝的椰枣树一样,要通过认主独一、拜主独一的信仰,使穆斯林坚定地前进在主道上,用整个生命去实践正信,体现正信。至于那些“不义者”——即拒绝真理、顺从私欲、崇拜物质的人,安拉则根据他们的选择使他们走上迷途——不仅今世遭受惩罚,在后世还将遭受更严厉的惩罚。
“安拉是为所欲为的。”即发生的这一切,都是安拉绝对自由意志的体现,任何被造物无力改变,亦无权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