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我已赐予你反复诵读的七节经文和伟大的《古兰经》。
88.你不要觊觎我让他们中各等人享受的事物,你不要为他们悲哀。你应当温和地对待信士。
89.你说:“我确是一位坦率的警告者。”
90.这就像我曾降经典于分化者一样,
91.他们把经典肢解为若干份。
92.指你的主发誓,我必将审问他们全体,
93.审问他们生前的行为。
94.你应当公开宣传你所奉的命令,你不必理睬以物配主者。
95.我足以替你对付嘲笑者。
96.与安拉一道,他们还崇拜别的神灵,不久他们就会知道。
97.我的确知道你为他们的谰言而烦闷。
98.你应当赞颂你的主超绝万物,你应当与众人一起叩头,
99.你应当崇拜你的主,直到铁定之事来临。
前面的经文中,安拉讲述了几个古代民族因悖逆而遭灭绝的历史,同时命令先知以平和原谅的态度对待那些悖逆愚顽的多神教徒。在这里,安拉重申他赐予先知的种种恩惠,为先知坚持宣教增加力量。
87-88.安拉赐予先知穆罕默德完美的《古兰经》,其中包括“反复诵读的七节经文”。获赐如此洪恩的先知,是不应也不会去羡慕人们的世俗享受的:“你不要觊觎我让他们中各等人享受的事物,你不要为他们悲哀。你应当温和地对待信士。”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身为安拉遴选的先知,他自然不会觊觎人们的世俗享受,安拉的告诫其实是对他的稳麦的教导。至于这里说的“悲哀”,则指先知因一些人不接受真理而产生的忧伤。安拉告诉他,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他不必为他们将来遭受厄运而忧伤。对于真诚跟随他的信士,他应该温和对待。而先知的确做到了这一要求,安拉这样赞扬他:“凭借安拉的慈恩,你温和地对待了他们。假若你是粗暴的,是残酷的,那么,他们必定离你而去。”(3:159)
关于“反复诵读的七节经文”,经注家们有不同阐释,一是认为《古兰经》首章“法提哈”,这是伊玛目布哈里的解释。二是认为指《古兰经》中的七个长章——“黄牛”、“伊姆兰的家属”、“妇女”、“宴席”、“牲畜”、“高处”、“战利品”。因为这几章反复讲述各民族的历史、天启规定及各种法度等。
89. 安拉命令先知告诉人们,他只是一个坦率的警告者,他们是否听从他的警告,完全由他们自己选择。这正如先知(愿主福安之)所说:“安拉派遣我的情况,就如一个人来向自己的族人告急:人们啊!我已亲眼看见敌军正朝我们来,我真诚警告你们赶紧逃生吧!族中一些人相信了他,乘着夜色从容离开而获救,另一些人却认为他所言不实而原地未动,结果在早晨被敌人所灭。这正是服从我和接受我所带来的真理的人,与违抗我和拒绝我带来的真理的人的比喻。”(布哈里、穆斯林辑录)
90-93.如同安拉让先知穆罕默德给人类带来坦率的警告,安拉也为以前的有经人降示了富含警告的经典,但是他们却将自己的经典《讨拉特》和《引支勒》肢解成若干部分,相信符合他们私欲的内容,对其余的则予以篡改或否定。
对这里的“分化者”,注疏家们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上面只是其中一种。另一种解释是,“分化者”指麦加十多个多神教徒,他们接受古莱什贵族头目沃里德·本·穆埃尔的训示,在朝觐季节把守于麦加各个路口,诬蔑先知穆罕默德为术士,阻止人们接受伊斯兰。他们的分化行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分化《古兰经》,妄言其部分内容是邪术,部分内容是卜辞,部分内容是古代神话云云;其二,扰乱人心,阻止人们接受伊斯兰。根据这种解释,经文中的“古兰”指降于先知穆罕默德的《古兰经》,而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被诵读的经典”,正如第一种解释。
无论是以前分化自己经典的有经人,还是以后瓦解伊斯兰的人,创造并养育世人的主在后世必定要审讯他们生前的行为。
94-96.在这里,安拉命令先知穆罕默德从三年的秘密宣教转为长期的公开宣教。对于多神教徒的嘲弄、阻挠乃至破坏,他不必理会。安拉将保护和援助他顺利完成使命。至于那些多神教徒,将在安拉那里看到他们行为的结果。
97-99.安拉安慰先知,他知道先知因反动派的谰言而深感烦恼。安拉教导先知,消除烦恼的最好方法,是让自己时刻沉浸在赞主、拜主尤其是做礼拜之中。所以先知每当烦闷时,便去礼拜。安拉告诉先知,其实也是告诉所有穆斯林:崇拜安拉,是终生的任务,而不是时有时无的行为。布哈里说,萨里姆·本·阿卜杜拉解释说,经文中的“铁定之事”即指死亡。
感赞安拉,“石谷”章注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