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以物配主者说:“假若安拉意欲,我们和我们的祖先不会舍弃他而崇拜任何一物,我们也不会禁止任何一物。”他们之前的人,也做过这样的事。众使者只负明白传达的责任。
36.我在每个民族中,确已派遣一个使者说:“你们当崇拜安拉,远离恶魔。”但他们中有获安拉引导的,有该迷误的。故你们当在大地上旅行,看看否认者的结局是怎样的。
37.如果你热望他们获得引导,那么,安拉不引导误导人者。他们绝没有任何援助者。
38.他们指安拉发出最严重的誓言:“安拉不会使死人复活。”不然!这是他真实的诺言。但世人大半不知道。
39.他将揭晓他们所争论的是非,并让不信者知道自己原是说谎的。
40.当我要创造一件事物的时候,我只对它说声“有!”,它就有了。
在驳斥多神教徒不信的理由——《古兰经》是“古人的神话”之后,安拉在这里列举他们的另一借口——他们崇拜偶像和规定禁忌,纯属无以变更的“前定”使然,并对此予以有力的批驳。
35. 安拉赋予人取舍和依违的自由,人们的行为,例如干不干某事、信奉哪种宗教,均属他们的自由选择。既然是自己的“自由行为”,他们就要对其负责,没有推卸责任的丝毫理由。然而,面对先知穆罕默德的号召,阿拉伯多神教徒却说,他们崇拜多神并制定诸多禁忌,都是安拉为他们“注定”的,是不可变更之事。依照他们的逻辑,人的一切善恶行为无一不是安拉“前定”,人不必对自己的行为负任何责任。事实上,他们在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务中并不是这样,他们为了维护自己部落群体的利益,而执行并守护着诸多规范和制度。他们这样说,是在彻底拒绝先知穆罕默德带来的认主独一、拜主独一的信仰。
安拉告诉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阿拉伯多神教徒的行为并非首创,以前的民族中也大有人在。
安拉告诉先知,他大可不必为人们的这种冥顽立场悲伤,更不必对他们采取任何强制手段,因为既然已向他们发出明确的号召,那么他的使命已告完成。从这个角度讲,降示这节经文,是安拉对先知的一种安慰。
36. 安拉创造人类之后,并没有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而是在各个民族中派遣了使者,向他们阐明被造的目的——崇拜他们的创造者、供给者安拉,依照他指定的方式生活,避免崇拜或受役于恶魔——安拉以外奴役人的人或事物。通过这种天启生活方式,真正实现他们作为“人”的价值。正如安拉对先知所说:“在你之前,我所派遣的使者都奉到我的启示: 除我之外绝无应受崇拜的。所以你们应当崇拜我。”(21:25)拥有自由意志的人类,在这一号召面前分化为两类,有安拉引导的,有迷误的。前者,无疑是主动追求正道而获得安拉引导的,而后者,则是自己倾向迷信和罪恶而迷误的。这也正是安拉说的:“以灵魂及使它均衡,并启示他善恶者发誓,凡净化自己性灵者,必定成功;凡玷污自己性灵者,必定失败。”(91;8-10)“为我奋斗的人,我必将他们引向我的道路。安拉确是与善人同在的。”(29:69)
在宇宙万物中,惟人类善于观察历史,总结教训。所以,安拉号召人们在大地上旅行,从诸多历史遗迹中去探寻前人的殷鉴,以便改善自己的现在和将来——人们重视历史的目的也在于此。聪明的人们,在大地上旅行,从前人的“遗迹”寻找历史的踪影。这也是各个时代的历史研究者不可或缺的认知途经。
37. 安拉在这里告诉先知和穆斯林,尽管他们渴望所有人都成为信主拜主之人,但总有一些人,是他们无力挽救的——因为他们不但自己迷误,而且还要使他人迷误,他们得不到安拉的引导。安拉不引导的人,谁还能引导他们、援助他们呢?
38. 这是安拉不引导那些人的根本原因:他们指安拉发出最严重的誓言:“安拉不使死人复活。”他们说这样的话,只是在拒绝真理。他们并无何凭据断言安拉不能复活死人。其实,安拉的判决才是应该作为依据的:安拉复活死者的诺言一定兑现。然而大多数人执迷不悟——而这正是他们最大的悲哀与不幸!
39-40.在今世,对于先知本人和他带来的真理,悖逆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他是诗人,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说他是术士……不一而足。而当复生日到来时,安拉将展示事情的真相:“这就是你们生前所否认的火刑。这是魔术呢?还是你们看不见呢?你们进入火狱吧!无论你们是否忍受其中的刑罚,那对你们是一样的。你们只受自己行为的回报。”(52:14-16)此时他们定将懊悔,但悔之晚矣!
当人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去衡量创造、毁灭和复活时,觉得这些都不可能发生。然而对安拉,那是再简单不过的——当安拉要创造一件事物的时候,只对它说声“有!”就有了。对于安拉的诸多伟大属性,人类原本能够通过对奇妙万物的观察和参悟而认识,问题在于不少人自愿地荒芜了自己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