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安拉创造你们,然后使你们寿终。你们中有些人返回到一生中最恶劣的阶段,以致他在有知识之后又变得一无所知。安拉确是全知的,确是全能的。
71.在给养上,安拉使你们彼此优越。给养优厚者绝不愿把他们的给养让给自己的奴仆,从而与他们平等。难道他们否认安拉的恩惠吗?
72.安拉以你们的同类做你们的妻子,并由妻子为你们创造儿孙。他还赐予你们佳美的给养。难道他们信仰虚妄而辜负主恩吗?
73.他们舍安拉而崇拜的偶像,不能从天上地下为他们带来任何给养,他们绝无此能力。
74.你们不要为安拉打比喻。安拉知道,你们不知道。
以上经文所揭示的,是人们身边所能看到的迹象。那么人类自身是否也有参悟之处呢?这个段落的经文就给我们展示了存在于我们自身却长期被忽视的一些奇迹——生长阶段,给养,夫妻结合,子孙繁衍。
70. 安拉用泥土创造人祖阿丹,又为阿丹创造了配偶哈娃,然后再通过他俩的结合创造了后代。从此,人类便以父母结合的形式繁衍——尽管父母结合不是人出生唯一的、必然的模式,例如麦尔彦之子尔撒便是无父而生。人来到这个世界,生存时间各不相同,有些人或幼年夭折,或英年早逝,有些人则颐养天年而寿终正寝。但无论如何,死亡是一道人人皆入的门,是谁也不能逃避的结局。对此,任何人都无异议。试看人的生长阶段:“安拉从羸弱创造你们,羸弱之后又使你们强壮,强壮之后又使你们羸弱并白发苍苍,他任意地创造。他确是全知的,确是全能的。”(30:54)此处的羸弱、白发苍苍正是本节经文中“一生中最恶劣的阶段”的含义。“以致他在有知识之后又变得一无所知”是对“最恶劣的阶段”的进一步阐释。这种“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强极变弱”的变化,不但是人类生理、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证明,支配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是独一无二、全知全能的安拉。
71. 贫富差异是人类社会亘古存在的现象,从主观上分析,与人自身努力的多寡,计划的密疏有关。但从客观来看,这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还将持续到世界末日的必然现象。这一必然性显示了它与支配宇宙的规律的关系。人们可以努力消除这种差异和悬殊——这种努力是人的天职,但最终只能减少或缩小,而不能彻底消灭。依照天启信仰的准则,贫富是安拉考验人类是否感恩的一种形式,它与人的高低贵贱毫无关系。或许富者被其富有所害,贫者被其贫困所益,反之亦然。人是否为其财富所累,关键在于人的品质。
安拉揭示了人的一种本性——吝啬与自私:“给养优厚者绝不愿把他们的给养让给自己的奴仆,从而与他们平等。”“难道你们准许你们的奴婢与你们共享我赏赐的给养,而你们彼此完全平等吗?”(30:28)如同对待贫富差距一样,人们可以努地力消除人性的这种弱点——这种努力是人的天职,但最终充其量只能减少或缩小,而不能彻底消除。同人性中的其它成分一样,吝啬与自私也具有促使人“自我保护”的合理意义。如果人能做到将恐惧变为警惕,将嫉妒变为羡慕,将吝啬和自私变为利己利人,那就真正发挥了安拉赋予的这种天性的功用。否则,就辜负了安拉的恩赐。
在这个问题上,安拉对人信仰方面的启发是,既然人害怕变得主仆无别而不愿与自己的同类——人性上与自己平等的奴仆共享给养,那就更不应该将任何被造物与造物主等同对待。否则,就完全辜负了安拉的恩赐。
72. 男女结合使两性和谐相处,夫妻和睦使家庭和社会安宁。这是安拉赐予人类的诸多恩典之一。众所周知,“男女”两个词合起来,才是“人类”一词的完整内涵。安拉在这里强调妻子是丈夫的“同类”的意义,在于确立男女双方在人格上的平等和彼此的依赖。后面的经文紧接着说:“并由妻子为你们创造儿孙。”人种的繁衍,是由双方的结合得以实现的。安拉供给佳美食物,是让男女共同享有的:“他还赐予你们佳美的给养。”即人没有任何理由和权力剥夺女人享受的权利。既然这样,人为何还迷信偶像,擅定诸如缺耳驼、孪生羊之类的蒙昧禁忌,剥夺女性的合法权益而辜负主恩呢?
73. 现实生活中,因利欲驱使和迷信误导,人们崇拜五花八门的“神明”。归结起来,那些“受崇拜者”统属物质——它们没有创造自己,也没有创造任何一物。无论是天上的云荫、雨水、氧气、阳光,还是地上的流水、粮食及一切生产资料。哪一样是人们所崇拜的那些神明创造的?它们绝对没有这种能力!
74. 伊本·阿巴斯说,“你们不要为安拉打比喻”的含义是,除安拉外,你们不可树立别的受拜者;除安拉外绝无值得崇拜者。
“安拉知道,而你们不知道。”即你们应当接受并遵循全知的安拉的教导——这能保障你们的全部幸福,而不要受被利欲驱使和迷信误导,无知地选择崇拜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