مَن كَفَرَ بِٱللَّهِ مِنۢ بَعۡدِ إِيمَٰنِهِۦٓ إِلَّا مَنۡ أُكۡرِهَ وَقَلۡبُهُۥ مُطۡمَئِنُّۢ بِٱلۡإِيمَٰنِ وَلَٰكِن مَّن شَرَحَ بِٱلۡكُفۡرِ صَدۡرٗا فَعَلَيۡهِمۡ غَضَبٞ مِّنَ ٱللَّهِ وَلَهُمۡ عَذَابٌ عَظِيمٞ (106) ذَٰلِكَ بِأَنَّهُمُ ٱسۡتَحَبُّواْ ٱلۡحَيَوٰةَ ٱلدُّنۡيَا عَلَى ٱلۡأٓخِرَةِ وَأَنَّ ٱللَّهَ لَا يَهۡدِي ٱلۡقَوۡمَ ٱلۡكَٰفِرِينَ (107) أُوْلَـٰٓئِكَ ٱلَّذِينَ طَبَعَ ٱللَّهُ عَلَىٰ قُلُوبِهِمۡ وَسَمۡعِهِمۡ وَأَبۡصَٰرِهِمۡۖ وَأُوْلَـٰٓئِكَ هُمُ ٱلۡغَٰفِلُونَ (108) لَا جَرَمَ أَنَّهُمۡ فِي ٱلۡأٓخِرَةِ هُمُ ٱلۡخَٰسِرُونَ (109) ثُمَّ إِنَّ رَبَّكَ لِلَّذِينَ هَاجَرُواْ مِنۢ بَعۡدِ مَا فُتِنُواْ ثُمَّ جَٰهَدُواْ وَصَبَرُوٓاْ إِنَّ رَبَّكَ مِنۢ بَعۡدِهَا لَغَفُورٞ رَّحِيمٞ (110) ۞يَوۡمَ تَأۡتِي كُلُّ نَفۡسٖ تُجَٰدِلُ عَن نَّفۡسِهَا وَتُوَفَّىٰ كُلُّ نَفۡسٖ مَّا عَمِلَتۡ وَهُمۡ لَا يُظۡلَمُونَ (111)
【译文】

106.除了被迫宣称不信、内心信仰依然坚定者外,既信安拉之后又表示不信,且为不信敞开胸怀的人,他将遭天谴,并受重大刑罚。
107.这是因为他们宁爱今世生活而不爱后世,也因为安拉不引导不归信的民众。
108.这些人是安拉封闭其心灵和视听的人。这些人是昏聩的。
109.毫无疑问,他们在后世必然是亏折的。
110.然后,对于那些受迫害而迁居,然后奋斗而且坚忍者,你的主在那之后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
111.在那日,每个人都要来为自己辩护,而每个人都将得到自己行为的全部报酬。他们不受亏枉。

『提示』

在前面的经文中,安拉批驳了阿拉伯多神教徒对先知穆罕默德和《古兰经》提出的质疑。在这里,安拉严重警告归信伊斯兰后又叛教的行为,同时对那些受敌人胁迫,口头否认信仰,内心坚持正信的人作了特殊评判,显示了天启的客观性和现实性。

【注释】

106-109.根据伊斯兰的原则,一个人的信仰自由,仅在于信奉前的选择。信奉之后放弃伊斯兰或改奉他教,则按叛教论处——依法处以极刑。正如先知(愿主福安之)所说:“叛教者,当诛杀之。”(艾哈迈德等辑录)。因为信奉之后的背叛,是对正教尊严的侵犯,是对大众信仰的干扰。更何况先知穆罕默德时代的犹太人早信晚叛的目的,就是为了动摇穆斯林的信仰。背叛正教者的动机,可概括为为“宁爱今世生活而不爱后世”。除了处以极刑之外,安拉对这些人的惩罚还有:遭受天谴,封闭其心灵和视听,不引导他们,成为亏折者而在后世受严厉的刑罚。
至于遭敌人胁迫而表面“叛教”,内心依然保持正信的人,则不以上述标准评判。对于这种人,穆斯林大众应理解和同情。在伊斯兰初期,圣门弟子安玛尔不堪忍受古莱什多神教徒的酷刑折磨,说了取悦于他们宗教的话,先知得知后并未直接责备,而是问他:“你说那些话时,内心是否愿意?”安玛尔答道:“不是的。”针对这种情况,安拉说:“除非被迫宣称不信、内心信仰依然坚定者。”
这充分体现了伊斯兰特有的灵活性——即使在比生命更重要的信仰问题上,也有变通余地。原本,穆斯林为了保卫信仰,应该不惜献出自己生命,但在麦加时期那样严酷的情况下,不必作无畏的牺牲。当然,从另一方面讲,这也取决于穆斯林的整体实力和个人境界。
110-111.这是与被迫叛教相类似的一种情况:在迷信猖獗的时代,坚持真理的人随时遭到迫害。虽然如此,为了保住自己的信仰,为了真理大业,他们不惜弃家迁徙,他们坚持奋斗、忍耐。有些时候,为势所迫,可能违心地作出一些妥协和让步,但最终还是坚定地走在真理的大道上。这种人,在“每个人都要来为自己辩护”、“每个人都将得到自己行为的全部报酬”的日子到来之时,将获得安拉的赦宥和慈悯:“对于那些受迫害而迁居,然后奋斗而且坚忍者,你的主在那之后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在那日,每个人都要来为自己辩护,而每个人都将得到自己行为的全部报酬。他们不受亏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