يَـٰٓأَيُّهَا ٱلنَّاسُ ٱعۡبُدُواْ رَبَّكُمُ ٱلَّذِي خَلَقَكُمۡ وَٱلَّذِينَ مِن قَبۡلِكُمۡ لَعَلَّكُمۡ تَتَّقُونَ (21) ٱلَّذِي جَعَلَ لَكُمُ ٱلۡأَرۡضَ فِرَٰشٗا وَٱلسَّمَآءَ بِنَآءٗ وَأَنزَلَ مِنَ ٱلسَّمَآءِ مَآءٗ فَأَخۡرَجَ بِهِۦ مِنَ ٱلثَّمَرَٰتِ رِزۡقٗا لَّكُمۡۖ فَلَا تَجۡعَلُواْ لِلَّهِ أَندَادٗا وَأَنتُمۡ تَعۡلَمُونَ (22) وَإِن كُنتُمۡ فِي رَيۡبٖ مِّمَّا نَزَّلۡنَا عَلَىٰ عَبۡدِنَا فَأۡتُواْ بِسُورَةٖ مِّن مِّثۡلِهِۦ وَٱدۡعُواْ شُهَدَآءَكُم مِّن دُونِ ٱللَّهِ إِن كُنتُمۡ صَٰدِقِينَ (23) فَإِن لَّمۡ تَفۡعَلُواْ وَلَن تَفۡعَلُواْ فَٱتَّقُواْ ٱلنَّارَ ٱلَّتِي وَقُودُهَا ٱلنَّاسُ وَٱلۡحِجَارَةُۖ أُعِدَّتۡ لِلۡكَٰفِرِينَ (24) وَبَشِّرِ ٱلَّذِينَ ءَامَنُواْ وَعَمِلُواْ ٱلصَّـٰلِحَٰتِ أَنَّ لَهُمۡ جَنَّـٰتٖ تَجۡرِي مِن تَحۡتِهَا ٱلۡأَنۡهَٰرُۖ كُلَّمَا رُزِقُواْ مِنۡهَا مِن ثَمَرَةٖ رِّزۡقٗا قَالُواْ هَٰذَا ٱلَّذِي رُزِقۡنَا مِن قَبۡلُۖ وَأُتُواْ بِهِۦ مُتَشَٰبِهٗاۖ وَلَهُمۡ فِيهَآ أَزۡوَٰجٞ مُّطَهَّرَةٞۖ وَهُمۡ فِيهَا خَٰلِدُونَ (25)
【译文】

21.人类啊!你们当崇拜创造你们和以前的人的主,以便你们成为敬畏者。
22.他使你们以地为席,以天为幕,并从空中降下雨水,借以生出各种果实供你们享用,所以你们不要明知故为地给安拉树立匹敌。
23.如果你们怀疑我降给我仆人的经典,那么,你们可试拟同样的一章,并舍安拉广召见证,如果你们是诚实的。
24.如果你们做不到──你们原本就做不到,那么,你们就提防以人和石为燃料的火狱,那是为不信者预备的。
25.你当向归信并且行善的人报喜:他们将获许多下临诸河的乐园。每当他们在那里蒙赐果实,他们就说:“这是从前曾赐过我们的。”其实,他们以前获赐的是形同质异的。他们在那里将享有纯洁的配偶,并将永居其中。

『提示』

在前面的经文中,安拉阐明了真信士、不信者和伪信者的特性及其结局,紧接着号召全人类向第一类型——敬畏者看齐,以他们为楷模,努力达到他们的精神境界,通过崇拜安拉实现人生价值,因为安拉是创造人类和宇宙万物的主,他为人类创造了天地间的一切:雨水、各种食物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条件。如果他们执迷不悟,无端怀疑天经,拒绝安拉的引导,那么在后世将进入为他们这种人预备的“人和石为燃料的火狱”。

【注释】

21. 安拉不但在给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降示的《古兰经》中命令人类只崇拜他,在给历代各民族的使者降示的经典中也下达了同样的命令。“我在每个民族中派遣了使者,他们都对自己的民族说:‘你们当崇拜安拉,远离恶魔。’”(16:36)在阿拉伯语中,崇拜(العبادة)一词的原意为“服从”、“谦恭”,所以,《古兰经》每次提到“崇拜安拉”,不仅指礼拜等特定的宗教仪式,而且包含认主独一,拜主独一,远离偶像崇拜,严格遵从安拉的一切命禁。
人只有崇拜安拉,方能成为“敬畏者”。敬畏一词,具有“因畏惧安拉的惩罚而谨防犯罪,以达保护自我之目的”之涵义。其中的“畏惧”、“谨防”、“保护”均为阿拉伯语“敬畏”(التقوى)一词的基本含义。
22. 创造天地,并为人类提供所有生存条件的主宰,正是唯一应受崇拜者。如茵的大地,似幕的天空,万物赖以生息的雨水及各种果实,均为造物主慷慨的恩赐。在所有被造物中,人类是这些恩典的最大受益者。或者说,这一切都是安拉为人类而创造的。那么,创造这一切的主,理应是人类唯一的受拜者,不应有任何匹敌。
“给安拉树立匹敌”,是将被造物等同于安拉,这是永远得不到安拉饶恕的“举伴”之罪。“举伴”有多种形式,大到崇拜偶像或图腾,小至过分尊崇某个人。一个人曾经对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说:“如果安拉和你意欲……”先知立即对那人说:“你想把我作为安拉的匹敌吗?”任何形式的“举伴”都是对安拉独一性的侵犯,对安拉恩惠的辜负。
23. 伊斯兰早期的麦加多神教徒、麦地那犹太人及伪信者,对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使命和《古兰经》均持无端怀疑的态度,故《古兰经》向他们发出挑战:试拟类似《古兰经》的一章。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只是受到启示的一个凡人——安拉的奴仆。安拉见证了先知使命的正确性,那么你们也召人见证你们的能力!如果你们是真诚待己待人的。
24. 不信者曾妄言:“如果我们愿意的话,也能说出类似的。”(8:31)安拉向他们提出挑战,让他们试拟类似《古兰经》的一部经典,或十章,甚或一章:“你说:‘如果人类和镇尼联合起来创造一部与《古兰经》一样的经典,那么,他们即使互相帮助,也必不能造出与它一样的。’”(17:88)“你说:‘你们试拟类似《古兰经》的十章吧!’”(11:13)“那么,就让他们作出与它一样的文辞来,如果他们是说实话的!”(52:34)可以肯定,这一挑战不但针对伊斯兰初期的阿拉伯人,也针对各个时代,针对全人类,但终究绝不可能有人敢于应战或应战胜利。
面对事实,仍无端持怀疑态度者,最终必将受到“人和石为燃料的火狱”的惩罚。
25. 安拉既以“敬畏者”为人类的楷模,将他们的品级视为人类理应追求的理想境界,那么,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坚持正信、履行主命的信士应当受到安拉的厚待:在后世永享下临诸河的乐园,纯洁的配偶和珍馐美味。
“形同质异”体现了造物主的化工之妙。先知说:“后世的一切享受是眼不曾见过,耳不曾听过,心不曾想过的。”有人会问,既然如此,为何要用尘世的名称称呼它们?原因或许在于,无论今世或后世的一切,均需以概念明确、人类能理解其义的词汇表达出来,尽管名同实异,形同质异。因为没有名称意味着没有概念,没有概念则意味着“子虚乌有”。
伊本·阿巴斯说,乐园中的一切, 除了名称之外,与俗世的一切毫无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