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你应凭智慧和善谏号召人遵循主道,你应当以最好的方式与人辩论,你的主的确知道谁是背离他的正道的,他的确知道谁是遵循他的正道的。
126.如果你们要报复,就应当依你们所受的伤害而报复。如果你们容忍,那对于容忍者是更好的。
127.你应当容忍——你的容忍只赖安拉的佑助——你不要为他们悲伤,不要为他们的计谋烦恼。
128.安拉确是与敬畏者和行善者同在的。
前面的经文中,安拉命令先知穆罕默德和穆斯林遵从先知易卜拉欣的正教。在这里,经文列举了必须遵从的一些工作:以正确的方式召人于主道,报复时坚持公正原则,为博得安拉的喜悦而忍耐。
125. 宣扬正教,是众先知的使命,也是所有穆斯林的职责。宣教者必须首先具备教门所要求的素质——信仰素质、知识素质、道德素质。这正是本节经文包涵的内容:“你应凭智慧和善谏号召人遵循主道,你应当以最好的方式与人辩论。”伊玛目拜达威说,这节经文指出对三种人应采用三种不同的宣教方法。第一种方法——智慧,针对追求真理的较高层次的人;第二种方法——善劝,适宜普通人;而第三种方法——辩论,则适用于固执之人。经文中的“最好的方式与人辩论”无疑指辩论者友好、平和的心态和方式。正如安拉对穆萨和哈伦说的:“你俩对他说话要温和,或许他会记取教诲或者有所畏惧。”(20:44)
“你的主的确知道谁是背离他的正道的,他的确知道谁是遵循他的正道的。”即宣传是使者和穆斯林的职责,至于谁将背离正道,谁将遵循正道,则不在他们的能力和责任范围。正如安拉所说:“你不能引导你所喜爱的人,但安拉却要引导他所意欲的人,他知道谁是遵循正道者。”(28:56)“引导他们,不是你的责任,但安拉要引导他所意欲的人。”(2:272)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生平给人们提供了大量成功的宣教案例。这里仅举一例,艾布·吾玛麦说,有一天,一位青年来见先知,他说:“安拉的先知!你允许我通奸吗?”话音未落,人们就喝斥那青年。先知说:“你们让他到我跟前来。”青年走到先知面前坐了下来。先知说:“你愿意别人对你母亲那样吗?”“不!”青年答道。“那么,别人也一样,也不会愿意你与他们的母亲通奸。”先知说。又问:“你愿意别人对你女儿那样吗?”“不!”青年答道。“那么别人也一样,不会愿意你与他们的女儿通奸。”先知说。紧接着又问:“你愿意别人对你姐妹那样吗?”“不!”青年答道。先知说:“那么别人也一样,也不会愿意你与他们的姐妹通奸。”此时,先知(愿主福安之)把自己的手放在青年的胸膛上祈祷道:“主啊!求你净化他的心灵,求你饶恕他的罪过,求你使他保持贞洁。”从此之后,那青年对通奸行为深恶痛绝。
126. 报复和抵偿,是人类社会中常见的现象,如果能够将它限制在公正合理的范围,就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侵权犯罪的概率。故安拉说:“如果你们要报复,就应当依你们所受的伤害报复。”但是,怨怨相报何时了,有时忍耐和赦免更能根除人们心中的怨恨:“如果你们容忍,那对于容忍者是更好的。”根据哈肯、拜海盖辑录的圣训,这节经文降示的背景是:在吾侯德战役,圣叔哈目宰阵亡而遭人碎尸,先知发誓要碎尸敌方七十人,以抵偿对哈目宰的残害。正当先知站在尸体前发誓时,吉布利勒天使带来了启示:“如果你们要报复,就应当依照你们所受的伤害报复。如果你们容忍,那对于容忍者是更好的。你应当容忍——你的容忍只赖安拉的佑助——你不要为他们而悲伤,不要为他们的计谋而烦恼。安拉确是与敬畏者和行善者同在的。”
127-128.在任何情况下,适度、恰如其分、目的正确的忍耐是最高尚的品德。所有人都需要忍耐,先知尤其需要忍耐。这节经文是在先知遭受古莱什人否认和迫害时降示,以安慰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
“你不要为他们悲伤,不要为他们的计谋烦恼。”即你不必为那些自甘堕落,自寻惩罚的人悲伤,你是受安拉保护的,你也不必担忧他们的计谋会伤害你,你应一如既往地宣扬真理,安拉与你及所有敬畏者和行善者同在。经文中的“同在”有特殊和普遍之分。特殊的“同在”,意味着安拉的援助、支持和引导。如安拉所说:“当时,你的主启示众天使:我是与你们同在的,故你们当使归信者坚定。我要把恐怖投在不信者的心中。”(8:12)“主说:你俩不要怕,我的确同你俩在一起,我在听,而且在看。”(20:46)“当时,他俩在山洞里,他对他的同伴说:不要忧愁,安拉确是和我们在一起的。”(9:40)
普遍的“同在”,则指安拉的全听、全观、全知。如安拉所说:“无论你们在哪里,他是与你们同在的,他是鉴察你们的行为的。”(57:4)“难道你不知道安拉是全知天地万物的?凡有三个人密谈,他就是第四个参与者;凡有五个人密谈,他就是第六个参与者;凡有比那更少或更多的人密谈,无论他们在那里,他总是与他们同在的;然后在复活日,他要把他们的行为告诉他们。安拉确是全知一切的。”(58:7)
感赞安拉,第十四卷注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