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你为他们打一个比喻:有两个人,我赐予其中一人两座葡萄园,我将其环抱在椰枣林中间,将两园之间的地方作为耕地。
33.两园都出产果实,从不歉收,我使两园之间河水流淌。
34.他资财丰硕,故矜夸地对他的朋友说:“我财产比你多,人比你强。”
35.他自负地走进自己的园圃说:“我想这个园圃永不荒芜,
36.我想复活时不会到来。即使我被召归于主,我也能得到比这园圃更好的归宿。”
37.他的朋友回应道:“你不信造物主吗?他创造你,先用泥土,继用精液,然后使你变成一个完整的男人。
38.但是我坚信安拉是我的主,我不以任何物配我的主。
39.当你走进你的园圃的时候,你为何不说:‘这是安拉意欲的,无法无力,惟靠安拉!’如果你认为我的财产和后嗣都比你少,
40.那么,我的主或许会赏赐我比你的园圃更好的东西,而降天灾于你的园圃,使它变为光秃秃的土地;
41.或使园里的水干涸,你再也找不到水了。”
42.他的财产终遭毁灭。园里的葡萄架倒塌在地上。他惋惜为之付出的费用而反复翻转着自己两掌,他说:“但愿我没有以任何物匹配我的主。”
43.除安拉外,没有人援助他,他也不能自助。
44.此时,援助全归安拉——真应受拜的主,他的回报是最好的,他给的结局是最美的。
前面的经文中,安拉教导先知不可顺从贵族的私欲而驱逐贫困的穆斯林。在这里,安拉讲述了两个人的故事,一个是拥有两座花园的富足的悖逆者,另一个是贫困的信士。通过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人纵有万贯家财,也不足以夸耀;人即使身无分文,亦不应该自卑。因为,富足者可能顷刻变为贫困者,而贫困者可能转瞬成为富足者——这一切均由创造万物的主掌握。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富足时加倍感谢主恩,贫困时沉着接受考验——因为骄傲会毁掉幸福,坚忍会带来转机。
32-36.这是一则桀骜不驯的悖逆者的实例。他们自命清高,不愿与贫困的穆斯林同席而坐,他们以拥有的财势和门第炫耀于世……
安拉命令先知把这个故事讲给要求他驱逐贫困信士的多神教贵族:从前有两个人,其中一人,安拉恩赐他两座林木茂盛,果实累累,清溪流淌的花园,然而他却是忘恩负义者;而另一个清贫无财,却头脑清醒,信仰坚定。有一天,富裕的庄园主邀请清贫的邻人到园中一游,想借机炫耀一番。两人步入园内,庄主看着自己茂盛的园林,想着拥有的钱财,得意地自夸:“你我相比,我钱比你多,人比你强。”而且还狂妄地说:“如此繁茂的花园,是断不会荒芜的!所谓的死后复活也不过是吓唬人的谎话。即使有后世,凭我的本事,也会拥有比这更好的享受!”他越说越兴奋,越说越离谱。
37-41.说到这里,他的朋友开口了:“难道你不认为这一切是安拉创造的吗?不只你的园子,就是你这个人也是安拉用泥土创造的。不管你怎样说,我确信创造我、养育我的主宰安拉,我绝不以任何一物匹配我的主。作为你——被恩赐巨大恩典的人,每当进入园圃,应该说:这是安拉的意欲,除了依靠安拉,我毫无能力。是的,如你所说,在钱财和子女方面我目前确实不如你,尽管如此,我坚信安拉一定会赏赐我比你的园圃更好的东西。而你如果依然持辜恩的态度,我担心你会遭遇灾难。难道你不害怕安拉降霹雳于你的园圃而将其夷为平地,或使园里的水干涸吗?那时你能有什么办法?”
42-44.他的结局不幸被朋友言中:安拉令这个不可一世者的财产顷刻间化为乌有。眼前是一片坍塌景象,昔日茂密的园圃荡然无存,仿佛这里根本不曾有过什么园圃。此时他痛惜而无奈地连连翻转着两手说:“但愿我不曾辜负我的主、举伴我的主……”
他痛悔前非,但为时已晚。除了安拉,此时谁也不能援助他,他也不能自助。其实,他早就应该想到,安拉是全能、独一的,安拉的回报是最好的,安拉安排的结局是最美的。但人的最大悲哀,在于往往要到事无回旋余地时方能彻悟,但那时的醒悟已经毫无裨益。安拉说:“当看见我的刑罚的时候,他们说:‘我们只信安拉,不信我们所用以配他的。’当看见我的刑罚的时候,他们的正信对他们毫无裨益。”(40: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