وَعَرَضۡنَا جَهَنَّمَ يَوۡمَئِذٖ لِّلۡكَٰفِرِينَ عَرۡضًا (100) ٱلَّذِينَ كَانَتۡ أَعۡيُنُهُمۡ فِي غِطَآءٍ عَن ذِكۡرِي وَكَانُواْ لَا يَسۡتَطِيعُونَ سَمۡعًا (101) أَفَحَسِبَ ٱلَّذِينَ كَفَرُوٓاْ أَن يَتَّخِذُواْ عِبَادِي مِن دُونِيٓ أَوۡلِيَآءَۚ إِنَّآ أَعۡتَدۡنَا جَهَنَّمَ لِلۡكَٰفِرِينَ نُزُلٗا (102) قُلۡ هَلۡ نُنَبِّئُكُم بِٱلۡأَخۡسَرِينَ أَعۡمَٰلًا (103) ٱلَّذِينَ ضَلَّ سَعۡيُهُمۡ فِي ٱلۡحَيَوٰةِ ٱلدُّنۡيَا وَهُمۡ يَحۡسَبُونَ أَنَّهُمۡ يُحۡسِنُونَ صُنۡعًا (104) أُوْلَـٰٓئِكَ ٱلَّذِينَ كَفَرُواْ بِـَٔايَٰتِ رَبِّهِمۡ وَلِقَآئِهِۦ فَحَبِطَتۡ أَعۡمَٰلُهُمۡ فَلَا نُقِيمُ لَهُمۡ يَوۡمَ ٱلۡقِيَٰمَةِ وَزۡنٗا (105) ذَٰلِكَ جَزَآؤُهُمۡ جَهَنَّمُ بِمَا كَفَرُواْ وَٱتَّخَذُوٓاْ ءَايَٰتِي وَرُسُلِي هُزُوًا (106) إِنَّ ٱلَّذِينَ ءَامَنُواْ وَعَمِلُواْ ٱلصَّـٰلِحَٰتِ كَانَتۡ لَهُمۡ جَنَّـٰتُ ٱلۡفِرۡدَوۡسِ نُزُلًا (107) خَٰلِدِينَ فِيهَا لَا يَبۡغُونَ عَنۡهَا حِوَلٗا (108) قُل لَّوۡ كَانَ ٱلۡبَحۡرُ مِدَادٗا لِّكَلِمَٰتِ رَبِّي لَنَفِدَ ٱلۡبَحۡرُ قَبۡلَ أَن تَنفَدَ كَلِمَٰتُ رَبِّي وَلَوۡ جِئۡنَا بِمِثۡلِهِۦ مَدَدٗا (109) قُلۡ إِنَّمَآ أَنَا۠ بَشَرٞ مِّثۡلُكُمۡ يُوحَىٰٓ إِلَيَّ أَنَّمَآ إِلَٰهُكُمۡ إِلَٰهٞ وَٰحِدٞۖ فَمَن كَانَ يَرۡجُواْ لِقَآءَ رَبِّهِۦ فَلۡيَعۡمَلۡ عَمَلٗا صَٰلِحٗا وَلَا يُشۡرِكۡ بِعِبَادَةِ رَبِّهِۦٓ أَحَدَۢا (110)
【译文】

100.在那日,我要把火狱陈列在不归信者面前。
101.他们眼中有翳膜,他们看不到我的教诲,也不能听从。
102.难道不归信者以为,他们可以舍我而以我的众仆为保护者吗?我确已为不归信者预备火狱,以作他们的招待处。
103.你说:“我告诉你们行为方面最吃亏的人好吗?
104.他们就是在今世生活中徒劳无功,却自认为做得很完美的人。”
105.这些人不信他们的主的迹象,也不信将与他相会,所以他们的善功将变为无效,复活日我不为他们计算任何功劳。
106.他们的报酬是火狱,因为他们不归信,而且把我的迹象和使者当作笑柄。
107.归信而且行善者,将以菲尔道斯的乐园为居所,
108.并永居其中而不求迁出。
109.你说:“假若海水为墨,记载我的主的言辞,那么,海水必定用尽,而我的主的言辞永不穷尽,即使我们以同量的海水补充之。”
110.你说:“我只是一个同你们一样的凡人,我奉的启示是:你们应当崇拜的,只是一个主宰。故谁希望与他的主相会,就让他力行善功,不要使任何物与他的主同受崇拜。”

『提示』

前面的经文,通过讲述左勒盖尔奈英、雅朱者和马朱者的故事,展示了善与恶在人类历史上的较量。在这个段落中,安拉预先展示了善恶两种人在后世的情状和结局,以警告悖逆者及早悔悟,鼓励信士坚守正道。同时,强调了安拉知识的无限性。

【注释】

100-106.第二次号角吹响后,人类将全部复活并集中起来,安拉让不信者亲眼目睹火狱及其惊恐:“在那日,我要把火狱陈列在不归信者的面前。”他们之所以受此惊恐,是因为:
(1)“他们的眼中有翳膜,他们看不到我的教诲,也不能听从。”他们在今世对正道视而不见,对真理充耳不闻。“翳膜”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自绝于真理的结果:“他们说:‘我们的心在蒙蔽中,不能了解你对我们的教导,我们的耳朵有重听;在我们和你之间有一道屏障。你干你的吧,我们必定要干我们的!’”(41:5)其实,瞎的是他们的心灵,正如安拉说:“并不是肉眼瞎了,而是胸中的心眼瞎了。”(22:46)
(2)“舍我而以我的众仆为保护者。”他们舍弃创造并养育万物的安拉,崇拜塑像、人物、金钱、地位等被造物,将其视为自己实现目标的保障。其实,他们所崇拜的对象,将在安拉跟前与他们解脱干系,并反戈一击:“不然,那些主宰将否认他们的崇拜,而变成他们的仇敌。”(19:82)他们的结局是:“我确已为不归信者预备火狱,以作他们的招待处。”
(3)自以为是,愚不可及:“你说:‘我告诉你们行为方面最吃亏的人好吗?他们就是在今世生活中徒劳无功,却自认为做得很完美的人。’”安拉命令先知告诉那些不归信者,如果不具备认主独一,拜主独一的天启信仰基础,无论他们干何种善事都是徒劳无益的。因为凡事不为安拉而干,不为后世清算而干,必是为了私欲,为了虚荣,既然在今世中已得其回报,复活日安拉不再使之有任何价值。这也正是安拉说的:“我将使他们所行的善功变成飞扬的灰尘。”(25:23)火狱才是他们最公正的回报:“他们的报酬是火狱,因为他们不归信,并且把我的迹象和使者当作笑柄。”
107-108.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种人:拥有正信和善行者——即思想和行为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灵魂和肉体统一的人,这些人将获得最美好的回报:“归信而且行善者,将以菲尔道斯的乐园为居所,并永居其中而不愿迁出。”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当你们向安拉要求乐园的时候,应该要求菲尔道斯——它是乐园的至高处,是乐园的中心,乐园中的所有河流均发祥于它。”(布哈里、穆斯林辑录)
109. 这个形象比喻说明安拉知识的无限性:“你说:‘假若海水为墨,记载我的主的言辞,那么,海水必定用尽,而我的主的言辞永不穷尽,即使我们以同量的海水补充之。’”这里的“言辞”包括《古兰经》,也泛指安拉的知识。就《古兰经》而言,即使所有海水为墨,一切树枝为笔,再加上数倍,也不足以阐释其丰富内涵。这揭示了《古兰经》无限的可阐释性。至于“安拉的知识”,情况更是如此,整个今世尚没有蚊子翅膀的分量,遑论海水和树枝写尽安拉无限的知识。拉比尔•本•艾奈斯说:“全人类的知识加起来,也只不过是安拉知识中的沧海一粟。”据传,这节经文降示的背景是,犹太人胡彦依•本•艾赫托布对《古兰经》挑刺,说你们的经典中讲“谁被赐予智慧,他就已获得了很多的福利”,为何又有经文说“你们只获得很少的知识”呢?于是安拉降示这节经文,告诉他们:智慧包含的福利虽多,它也只是安拉知识中的沧海一粟!
110. 确立了安拉的知识的无限性后,安拉命令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向人们申明自己身份的实质:他既是凡人,又是受安拉默示的使者。所受启示的核心内容是:“你们应当崇拜的,只是一个主宰。”这里的“崇拜”无疑意味着在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体现对安拉的服从和谦恭。归信独一安拉的人,必然坚信后世与安拉会见,而会见安拉的资格,便来自今世对安拉绝对独一性的信仰和对这一信仰的终身实践。
感赞安拉,“山洞”章注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