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在那日,我要把火狱陈列在不归信者面前。
101.他们眼中有翳膜,他们看不到我的教诲,也不能听从。
102.难道不归信者以为,他们可以舍我而以我的众仆为保护者吗?我确已为不归信者预备火狱,以作他们的招待处。
103.你说:“我告诉你们行为方面最吃亏的人好吗?
104.他们就是在今世生活中徒劳无功,却自认为做得很完美的人。”
105.这些人不信他们的主的迹象,也不信将与他相会,所以他们的善功将变为无效,复活日我不为他们计算任何功劳。
106.他们的报酬是火狱,因为他们不归信,而且把我的迹象和使者当作笑柄。
107.归信而且行善者,将以菲尔道斯的乐园为居所,
108.并永居其中而不求迁出。
109.你说:“假若海水为墨,记载我的主的言辞,那么,海水必定用尽,而我的主的言辞永不穷尽,即使我们以同量的海水补充之。”
110.你说:“我只是一个同你们一样的凡人,我奉的启示是:你们应当崇拜的,只是一个主宰。故谁希望与他的主相会,就让他力行善功,不要使任何物与他的主同受崇拜。”
前面的经文,通过讲述左勒盖尔奈英、雅朱者和马朱者的故事,展示了善与恶在人类历史上的较量。在这个段落中,安拉预先展示了善恶两种人在后世的情状和结局,以警告悖逆者及早悔悟,鼓励信士坚守正道。同时,强调了安拉知识的无限性。
100-106.第二次号角吹响后,人类将全部复活并集中起来,安拉让不信者亲眼目睹火狱及其惊恐:“在那日,我要把火狱陈列在不归信者的面前。”他们之所以受此惊恐,是因为:
(1)“他们的眼中有翳膜,他们看不到我的教诲,也不能听从。”他们在今世对正道视而不见,对真理充耳不闻。“翳膜”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自绝于真理的结果:“他们说:‘我们的心在蒙蔽中,不能了解你对我们的教导,我们的耳朵有重听;在我们和你之间有一道屏障。你干你的吧,我们必定要干我们的!’”(41:5)其实,瞎的是他们的心灵,正如安拉说:“并不是肉眼瞎了,而是胸中的心眼瞎了。”(22:46)
(2)“舍我而以我的众仆为保护者。”他们舍弃创造并养育万物的安拉,崇拜塑像、人物、金钱、地位等被造物,将其视为自己实现目标的保障。其实,他们所崇拜的对象,将在安拉跟前与他们解脱干系,并反戈一击:“不然,那些主宰将否认他们的崇拜,而变成他们的仇敌。”(19:82)他们的结局是:“我确已为不归信者预备火狱,以作他们的招待处。”
(3)自以为是,愚不可及:“你说:‘我告诉你们行为方面最吃亏的人好吗?他们就是在今世生活中徒劳无功,却自认为做得很完美的人。’”安拉命令先知告诉那些不归信者,如果不具备认主独一,拜主独一的天启信仰基础,无论他们干何种善事都是徒劳无益的。因为凡事不为安拉而干,不为后世清算而干,必是为了私欲,为了虚荣,既然在今世中已得其回报,复活日安拉不再使之有任何价值。这也正是安拉说的:“我将使他们所行的善功变成飞扬的灰尘。”(25:23)火狱才是他们最公正的回报:“他们的报酬是火狱,因为他们不归信,并且把我的迹象和使者当作笑柄。”
107-108.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种人:拥有正信和善行者——即思想和行为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灵魂和肉体统一的人,这些人将获得最美好的回报:“归信而且行善者,将以菲尔道斯的乐园为居所,并永居其中而不愿迁出。”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当你们向安拉要求乐园的时候,应该要求菲尔道斯——它是乐园的至高处,是乐园的中心,乐园中的所有河流均发祥于它。”(布哈里、穆斯林辑录)
109. 这个形象比喻说明安拉知识的无限性:“你说:‘假若海水为墨,记载我的主的言辞,那么,海水必定用尽,而我的主的言辞永不穷尽,即使我们以同量的海水补充之。’”这里的“言辞”包括《古兰经》,也泛指安拉的知识。就《古兰经》而言,即使所有海水为墨,一切树枝为笔,再加上数倍,也不足以阐释其丰富内涵。这揭示了《古兰经》无限的可阐释性。至于“安拉的知识”,情况更是如此,整个今世尚没有蚊子翅膀的分量,遑论海水和树枝写尽安拉无限的知识。拉比尔•本•艾奈斯说:“全人类的知识加起来,也只不过是安拉知识中的沧海一粟。”据传,这节经文降示的背景是,犹太人胡彦依•本•艾赫托布对《古兰经》挑刺,说你们的经典中讲“谁被赐予智慧,他就已获得了很多的福利”,为何又有经文说“你们只获得很少的知识”呢?于是安拉降示这节经文,告诉他们:智慧包含的福利虽多,它也只是安拉知识中的沧海一粟!
110. 确立了安拉的知识的无限性后,安拉命令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向人们申明自己身份的实质:他既是凡人,又是受安拉默示的使者。所受启示的核心内容是:“你们应当崇拜的,只是一个主宰。”这里的“崇拜”无疑意味着在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体现对安拉的服从和谦恭。归信独一安拉的人,必然坚信后世与安拉会见,而会见安拉的资格,便来自今世对安拉绝对独一性的信仰和对这一信仰的终身实践。
感赞安拉,“山洞”章注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