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我没有为你以前的任何人注定永生,如果你死了,难道他们能够永生吗?
35.凡有生命者,都要尝死的滋味。我以祸福考验你们,你们只被召归于我。
36.当不信者看见你的时候,他们只把你当作笑柄,他们说:“就是这个人贬低你们的神明吗?”而他们对至仁主是不予归信的。
37.人生来是急躁的,我将要昭示你们我的迹象,所以你们不必催促我。
38.他们说:“这个警告将在何时实现呢?如果你们所言属实的话。”
39.假若不信者知道,在那个时候,他们不能防御自己的面部和背部受火刑,也得不到任何援助。
40.但复活时将突然来临,他们将惊慌失措,他们不能抵抗它,也不蒙延缓。
41.在你之前,有许多使者,确已被人嘲弄,而嘲弄的刑罚已降临愚弄者了。
经文阐明安拉独一全能的证据之后,在这里告诉我们,凡人必有一死,是物定将消亡;今世是人类接受考验的场所,考验期满时,日月天地再无留存的必要——末日突然到来。那时,曾经否认安拉,嘲弄使者,拒绝真理的人都将恍然大悟。
34. 创造万物的安拉,在这里向我们宣布了一条规律:宇宙万有,无一物可永存于世。即便是先知、使者也不会永生不死。安拉说:“大地上的一切都要毁灭;惟有你的主的本体,具有尊严与大德,将永恒存在。”(55:26-27)据柏海盖传述,阿依舍说:“先知(愿主福安之)逝世时,艾布•伯克尔来了,他亲吻先知,哀伤地说:我们的先知啊!我们的朋友啊!我们的知心人啊!然后他诵了这节经文:‘我没有为你以前的任何人注定长生……’”
35. 凡有生命之物,都将尝试死亡的痛苦。先知(愿主福安之)曾说过:“死亡伴随着种种痛苦。”(伊本•玛哲辑录)除了亡者本人外,谁也无法感知死亡的痛苦滋味,而考验正包含在这种痛苦的不可知中。
“我以祸福考验你们。”死亡意味着人类将面对结算和回报,而活着则是为了接受双重考验——福与祸,贫与富,予与夺,善与恶的考验。人以自己的感官认为的祸,未必是真祸;人以自己的理智认定的福,也未必是真福。能够蒙福不淫,遇祸不怨,才算经受住了考验。
在今世的考验之后,所有人必将回归安拉,接受清算:“你们只被召归我。”
36.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时代,艾布•哲赫勒等多神教徒只要遇到先知,总要嘲弄、讥笑一番,安拉降示这节经文安慰先知:作为反对正信的人,讥笑、嘲弄甚至迫害你,是必然的。他们的“就是这个人贬低你们的神明吗?”“这个人就是安拉派遣的使者吗?”等言辞之中,蔑视意味极其明显。令人愤慨的是,他们不容先知谈论那些一文不值的偶像,却对至仁主极尽贬低之能事。
37. 非但如此,他们还急不可耐地要求先知给他们兑现安拉许约的惩罚。人与生俱来的浮躁,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本应将人性中的这种“急躁”变为对正义的“积极”,进而踊跃归信安拉,接受真理。
人类不必如此匆忙要求降灾,灾难在预定的时日必然到来。
38. 他们依然对使者持嘲弄态度,依然不信任使者的许诺:“这个警告将在何时实现呢?如果你们所言属实的话。”
39. 安拉指出,他们的急不可耐,暴露了他们的愚蠢和浅薄。假如预想一下天惩到来时自己的处境——“他们不能防御自己的面部和背部受火刑,也得不到任何援助”,那么,他们决不会固持悖逆立场,更不会急不可待地要求惩罚降临。
40. 事实上,安拉的惩罚断不会在人类可知的时间降临,而将采取猝不及防的形式:“但复活时将突然来临,他们将惊慌失措,他们不能抵抗它,也不蒙延缓。”
41. 不仅先知穆罕默德遭到了多神教徒的嘲讽和讥笑,之前的所有使者都有同样的遭遇。面对嘲讽、讥笑乃至迫害,众使者坚定不移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嘲弄者们最后也见到了自己的下场。正如安拉所说:“在你之前,有许多使者,确已被人否认,但他们忍受他人的否认和迫害,直到我的援助降临他们。”(6:34)作为万圣的封印,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亦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