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以前我确已把正直赐予易卜拉欣,我是深知他的。
52.当时,他对他的父亲和宗族说:“你们所崇拜的这些雕像是什么东西?”
53.他们说:“我们发现我们的祖先崇拜他们。”
54.他说:“你们和你们的祖先,均已深陷在迷误之中。”
55.他们说:“你在认真和我们说话?还是在开玩笑?”
56.他说:“不然,你们的主,应该是创造天地的主,对此我是见证者。
57.指安拉发誓,你们离去后,我必设法毁掉你们的偶像。”
58.他把偶像打碎了,只留下一个最大的,以便他们转回来问他。
59.他们说:“谁对我们的神灵做了这样的事?他确是不义的人。”
60.他们说:我们曾听见一个名叫易卜拉欣的青年在指摘他们。”
61.他们说:“你们把他抓到众人面前,以便他们作证。”
62.他们说:“易卜拉欣啊!你对我们的神灵做了这样的事吗?”
63.他说:“不然,是这个最大的偶像做了这事。如果他们会说话,你们就问问他们吧。”
64.他们互相指责说:“你们确是不义的。”
65.他们旋即又乖张地说:“你知道这些是不会说话的。”
66.他说:“你们舍安拉而崇拜那些不能主宰你们祸福的东西吗?
67.你们真可怜!你们不崇拜安拉,却崇拜这些东西,你们为何不思考呢?”
68.他们说:“你们烧死他吧!你们援助你们的神灵吧!如果你们有所作为。”
69.我说:“火啊!你对易卜拉欣变成凉爽的、和平的吧!”
70.他们想谋害他,我却使他们变成最亏损的。
71.我拯救他和鲁特,让他俩迁移到我为世人降福的地方。
72.我赏赐他伊司哈格,又增赐他叶尔孤白,我使他们都成为善人。
73.我以他们为世人的表率,他们奉我的命令引导众人。我启示他们:你们应当力行善事,谨守拜功,完纳天课。他们是只崇拜我的。
这是本章第二个历史故事。安拉向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讲述这些故事,一方面是抚慰他在传播正信的过程中受到的伤害,另一方面启示他效仿众先知,始终不渝地完成肩负的使命。在这个故事中,安拉着重描述了先知易卜拉欣的人格及与父亲和族人的迷信崇拜作斗争并为此经受考验的场景,也提及安拉赐予先知易卜拉欣和先知鲁特的特恩。
51. 遴选任何一位先知,都是前定使然。安拉赋予先知易卜拉欣“正直”是他为圣的依据和前兆。这里的“正直”一词,既有普遍意义,也有特殊内涵。伊玛目古尔图比及众多注疏家对它的解释是“圣品”。
“我是深知他的。”即安拉知道他有资格获赐圣品。
52. 先知易卜拉欣从自己父亲和族人崇拜的偶像着手,先从理论上阐释,后以行动示范,引导人们摆脱荒谬的迷信崇拜。他首先向人们提出这样的质疑:“你们所崇拜的这些雕像是什么东西?”即它们究竟是什么,能使你们如此痴迷地崇拜、侍奉它们。这是为了启发他们思考偶像本质,因为偶像崇拜者,历来都缺乏对自己行为的理性反思。
53. 人们的回答揭示了他们的所谓信仰是盲目的和缺乏理性的:“我们发现我们的祖先崇拜他们。”即他们只是继承祖先遗留的信仰,不曾思考偶像本身是什么的问题,所以没有正面回答。
54. 先知易卜拉欣对他们的所谓信仰作出明确的结论:“你们和你们的祖先,均已深陷在迷误之中。”也就是说,你们是在以讹传讹,传承谬误。在信仰问题上,安拉禁止人们盲从。因为信仰是决定每个人永久幸福的关键,每个人必须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鉴别和选择。一些穆斯林,在教门问题上盲目跟随先祖或某些个人的做法,实际也有此类嫌疑,理当彻底摒弃。
55. 先知对信仰问题已经讲得再明白不过,然而那些惯于荒废理智的人,仍不明其理:“你在认真和我们说话?还是在开玩笑?”他们竟然认为一个奉命前来传播正信的先知会拿信仰开玩笑!他们的愚蠢暴露无遗。由此可以看出,崇拜偶像,是只有愚蠢者才选择的信仰。
56. 他们既然说不清所崇拜的偶像是什么,实际上供认了崇拜偶像是在盲从先人,所以先知易卜拉欣就给他们阐释真正的“受拜者”的属性:“不然,你们的主,应该是创造天地的主,对此我是见证者。”即人制造的偶像,绝无受人崇拜的资格,真正的受拜者,应该是创造天地万物的主。
“对此我是一个见证者。”即我见证,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者。
57. 讲到这个程度,民众对先知易卜拉欣的话仍不置可否,仍不愿放弃迷信。于是,先知决意付诸行动:“指安拉发誓,你们离去后,我必设法毁掉你们的偶像。”鉴于目的是以现场实景教育人们,所以先知易卜拉欣没打算藏匿,而是故意让人听到这一计划。
58. 先知易卜拉欣独自来到陈列偶像的地方,用一把利斧将迷信者膜拜的偶像一个个捣毁,只留下其中一个大的,以便借它切入话题。
59. 人们像往常一样前来叩拜偶像时,看到自己的神明被砸得七零八落,万分惊异:是哪个不义之人,如此冒犯我们的神灵?
60. 曾听到先知易卜拉欣说要捣毁偶像的人立刻说道:“我们曾听见一个名叫易卜拉欣的青年在指摘他们。”让人们知道此事是谁所为,正是先知易卜拉欣的目的。这里需要读者注意,“指摘他们”中的复数代词“他们”原本指那些偶像,应该用“它们”来表达,但崇拜偶像的人相信那些偶像是万能的神明,而不是毫无生命的东西,因此使用了“他们”。
61-63.他们命人传唤易卜拉欣,当面问他:这是你干的吗?先知回答:“不然,是这个最大的偶像做了这件事。如果他们会说话,你们就问问他们吧。”先知这样说,自然不是为了逃避责任,而是要看他们会不会询问偶像,到了那时,先知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批驳迷信,确立正信。
64. 他们一听先知的回答就泄气了,因为心里明白偶像不可能听闻,更不可能回答。于是开始互相指责。有人指责没有看护好偶像,也有人指责先人留给自己的信仰竟然如此荒唐,如此不堪一击。
65. 他们对自己的信仰产生瞬间质疑之后,又回到原有的迷误之中,强词夺理地对先知说:你明明知道偶像不会说话,却要我们问它,你究竟心怀何意?语气中不乏软弱与无奈——而这正是先知易卜拉欣所要看到的。
66-67.先知驳斥道:你们真可怜!说到底,你们所崇拜的只是一些既不能招福,又不能避祸的东西,你们崇拜这些一无是处的东西,而不崇拜创造万物、养育万物的安拉,难道你们丧失理智了吗?
68. 本来,先知的质疑已经为他们认识正确信仰提供了切入点,如果此时冷静思考,就会步入正信殿堂。然而,他们自绝于真理,竟然决定对易卜拉欣施暴——这是历代悖逆者的共同逻辑:“你们烧死他吧!你们援助你们的神灵吧!如果你们有所作为。”
69. 他们固然有能力对真理的传播者实施暴力,全能的安拉也有能力保护他的先知免受暴力伤害。赋予火燃烧特质的安拉,此时此地取消了火的这一特质,使之变成凉爽的、安全的:“火啊!你对易卜拉欣变成凉爽的和平的吧!”
70. 他们原想加害于先知,然而最后亏折的却是自己——罪恶的阴谋不但没有得逞,反而给自己招致了后世最严厉的惩罚。
71. 安拉不仅拯救了先知易卜拉欣,还将他从伊拉克差遣到吉庆之地——美丽富饶、先知辈出的巴勒斯坦。当时,与他有同样遭遇的先知还有鲁特,他面对的是一些荒淫无耻,极度变态的民众,安拉把鲁特同易卜拉欣一道解救至巴勒斯坦。
72-73.应先知易卜拉欣的祈求,安拉给他赏赐儿子伊司哈格,又增赐叶尔孤白,他们个个都是虔诚的信士,优秀的先知,世人的师表。他们恪守主命,引导众人。他们受到启示:“应当力行善事,谨守拜功,完纳天课。”
“他们是只崇拜我的。”即他们终生实践了安拉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