وَأَتِمُّواْ ٱلۡحَجَّ وَٱلۡعُمۡرَةَ لِلَّهِۚ فَإِنۡ أُحۡصِرۡتُمۡ فَمَا ٱسۡتَيۡسَرَ مِنَ ٱلۡهَدۡيِۖ وَلَا تَحۡلِقُواْ رُءُوسَكُمۡ حَتَّىٰ يَبۡلُغَ ٱلۡهَدۡيُ مَحِلَّهُۥۚ فَمَن كَانَ مِنكُم مَّرِيضًا أَوۡ بِهِۦٓ أَذٗى مِّن رَّأۡسِهِۦ فَفِدۡيَةٞ مِّن صِيَامٍ أَوۡ صَدَقَةٍ أَوۡ نُسُكٖۚ فَإِذَآ أَمِنتُمۡ فَمَن تَمَتَّعَ بِٱلۡعُمۡرَةِ إِلَى ٱلۡحَجِّ فَمَا ٱسۡتَيۡسَرَ مِنَ ٱلۡهَدۡيِۚ فَمَن لَّمۡ يَجِدۡ فَصِيَامُ ثَلَٰثَةِ أَيَّامٖ فِي ٱلۡحَجِّ وَسَبۡعَةٍ إِذَا رَجَعۡتُمۡۗ تِلۡكَ عَشَرَةٞ كَامِلَةٞۗ ذَٰلِكَ لِمَن لَّمۡ يَكُنۡ أَهۡلُهُۥ حَاضِرِي ٱلۡمَسۡجِدِ ٱلۡحَرَامِۚ وَٱتَّقُواْ ٱللَّهَ وَٱعۡلَمُوٓاْ أَنَّ ٱللَّهَ شَدِيدُ ٱلۡعِقَابِ (196) ٱلۡحَجُّ أَشۡهُرٞ مَّعۡلُومَٰتٞۚ فَمَن فَرَضَ فِيهِنَّ ٱلۡحَجَّ فَلَا رَفَثَ وَلَا فُسُوقَ وَلَا جِدَالَ فِي ٱلۡحَجِّۗ وَمَا تَفۡعَلُواْ مِنۡ خَيۡرٖ يَعۡلَمۡهُ ٱللَّهُۗ وَتَزَوَّدُواْ فَإِنَّ خَيۡرَ ٱلزَّادِ ٱلتَّقۡوَىٰۖ وَٱتَّقُونِ يَـٰٓأُوْلِي ٱلۡأَلۡبَٰبِ (197) لَيۡسَ عَلَيۡكُمۡ جُنَاحٌ أَن تَبۡتَغُواْ فَضۡلٗا مِّن رَّبِّكُمۡۚ فَإِذَآ أَفَضۡتُم مِّنۡ عَرَفَٰتٖ فَٱذۡكُرُواْ ٱللَّهَ عِندَ ٱلۡمَشۡعَرِ ٱلۡحَرَامِۖ وَٱذۡكُرُوهُ كَمَا هَدَىٰكُمۡ وَإِن كُنتُم مِّن قَبۡلِهِۦ لَمِنَ ٱلضَّآلِّينَ (198) ثُمَّ أَفِيضُواْ مِنۡ حَيۡثُ أَفَاضَ ٱلنَّاسُ وَٱسۡتَغۡفِرُواْ ٱللَّهَۚ إِنَّ ٱللَّهَ غَفُورٞ رَّحِيمٞ (199) فَإِذَا قَضَيۡتُم مَّنَٰسِكَكُمۡ فَٱذۡكُرُواْ ٱللَّهَ كَذِكۡرِكُمۡ ءَابَآءَكُمۡ أَوۡ أَشَدَّ ذِكۡرٗاۗ فَمِنَ ٱلنَّاسِ مَن يَقُولُ رَبَّنَآ ءَاتِنَا فِي ٱلدُّنۡيَا وَمَا لَهُۥ فِي ٱلۡأٓخِرَةِ مِنۡ خَلَٰقٖ (200) وَمِنۡهُم مَّن يَقُولُ رَبَّنَآ ءَاتِنَا فِي ٱلدُّنۡيَا حَسَنَةٗ وَفِي ٱلۡأٓخِرَةِ حَسَنَةٗ وَقِنَا عَذَابَ ٱلنَّارِ (201) أُوْلَـٰٓئِكَ لَهُمۡ نَصِيبٞ مِّمَّا كَسَبُواْۚ وَٱللَّهُ سَرِيعُ ٱلۡحِسَابِ (202) ۞وَٱذۡكُرُواْ ٱللَّهَ فِيٓ أَيَّامٖ مَّعۡدُودَٰتٖۚ فَمَن تَعَجَّلَ فِي يَوۡمَيۡنِ فَلَآ إِثۡمَ عَلَيۡهِ وَمَن تَأَخَّرَ فَلَآ إِثۡمَ عَلَيۡهِۖ لِمَنِ ٱتَّقَىٰۗ وَٱتَّقُواْ ٱللَّهَ وَٱعۡلَمُوٓاْ أَنَّكُمۡ إِلَيۡهِ تُحۡشَرُونَ (203)
【译文】

196.你们当为安拉完成大朝和小朝。如果你们被困于途中,那么,就当献一只易得的牺牲。你们不要剃发,直到牺牲到达其定所。你们当中谁因生病或头部患疾而剃发,谁当以斋戒,或施舍,或献牲作为罚赎。当你们平安的时候,凡在小朝后享受到大朝的人,都应当献一只易得的牺牲。凡不能献牲的,当在大朝期间斋戒三日,归家后斋戒七日,共计十日。这是家眷不在禁寺区域内的人应尽的义务。你们当敬畏安拉,你们当知道安拉的刑罚是严厉的。
197.朝觐的月份,是几个可知的月份。凡在这几个月内决计朝觐的人,在朝觐中当戒除淫辞、恶言和争辩。凡你们所行的善功,安拉都是知道的。你们当以敬畏为川资,最好的川资,就是敬畏。有理智的人们啊!你们当敬畏我。
198.寻求主的恩典,对于你们是无罪的。你们从阿拉法特结队而行的时候,当在禁标附近记念安拉,你们当记念他,因为他曾引导你们,从前你们确是迷误的。
199.然后,你们从众人结队而行的地方结队而行,你们当向安拉求饶。安拉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
200.你们在举行朝觐的典礼之后,当记念安拉,犹如记念你们的祖先一样,或记念得更多。有人说:“我们的主啊!求你在今世赏赐我们。”他在后世,绝无福份。
201.有人说:“我们的主啊!求你在今世赏赐我们美好生活,在后世也赏赐我们美好生活,求你保护我们,免受火狱的刑罚。”
202.这等人,将因他们的营求而享受厚报。安拉是清算神速的。
203.你们当在数日内记念安拉。在两日内先行起程的人,毫无罪过;延迟的人,也无罪过,畏主之人自行选择。你们当敬畏安拉,须知,你们只被集合到他那里。

『提示』

在前面的经文中,安拉提及斋戒、禁月、禁寺及在禁月和禁寺中作战的问题,这里论述有关朝觐的律例,因为朝觐的月份就在斋戒的月份之后。经文着重阐述了前往麦加朝觐者,因某种原因被困于途中而不能完成功课时的处理办法,也谈到了禁地之外的人作“享受朝”的规定等,并明确告诉人们,朝觐的根本目的在于净化人的心灵,以实现对安拉的敬畏。

【注释】

196. 朝觐,是安拉在人类历史上派遣的众先知传承下来的天启宗教仪式。经过时代的变迁和信仰的异化,至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受命时,正确的朝觐仪式已不复存在。除了遗存“巡游天房”的部分仪式,更多的是人们擅自创立的蒙昧仪式,如拜偶像、赤身巡游天房、打口哨等。伊斯兰出现后,安拉保留了他们的朝觐仪式中的正确成份,废除了蒙昧的内容,还增加了若干仪式。
朝觐是在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迁徙麦地那后的第六年定为主命的,根据是当时下降的经文:“凡有能力者,为安拉朝觐天房是主命。”(3:97)先知时代的穆斯林第一次朝觐,是在迁徙后的第九年由艾布·拜克尔率领完成的。第二次,在第十年由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亲自率领完成。在这次朝觐中,艾布·拜克尔奉命当众宣布:从今以后,任何一个多神教徒不得巡游天房。安拉降示了这节经文:“多神崇拜者都是污秽,从今年以后,他们不得临近禁寺。”(9:28)从那时起,穆斯林真正拥有了捍卫圣地尊严的权力,他们每年高呼着响应词,从世界的四面八方涌向麦加,万众一心地完成安拉为他们规定的朝觐功课。
在这节经文中,安拉对穆斯林作了以下几项规定:
(1) 完成正朝和副朝。即按照经训规定诚笃而全面地完成这一功课。
(2) 举意朝觐者在受戒后,如果因疾病或敌人的困扰未能完成朝觐功课,当以方便的“献牲”,即宰一只所能得到的驼或牛或羊作罚赎。
(3) 剃头或剪短头发。朝觐者须在指定的受戒地点穿戒衣、举意。受戒意味着朝觐的开始。从这时起,朝觐的男子除了穿上下两块戒衣外不得穿任何用线缝制的衣物,戒绝用香、房事、打猎等事宜。对于女子,着装方面没有特殊的要求。剃发或剪发,是开戒的标志,朝觐者必须在完成索法与麦尔卧之间的疾走后方能做此事。在此之前,受戒者不得无故剃发或剪发,即使因病剃发,也须以斋戒,或施舍,或献牲作罚赎。
(4) 作“享受朝”的人,即在小朝之后开戒,享受平常人的生活直到大朝之日者,当以宰牲感谢安拉赐予的享受之恩。倘若找不到可宰的牲畜,或无经济能力,可以斋戒十天的方式弥补:“在大朝期间斋戒三日,归家后斋戒七日,共计十日。”这是对家眷不在禁寺区域内的人的规定。至于家眷在禁寺区域内的人,则不存在此类需要,对他们来说也不存在享受朝和连朝的情况。
对于安拉的任何一项规定,穆斯林必须一丝不苟地去完成,这才是对安拉的敬畏。如果人们不遵守安拉的命令,那么他们应当知道,安拉的刑罚是严厉的。
197. 做朝觐功课的时间,是在所有穆斯林都熟知的几个月:伊历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的前十天。在这段时间内为朝觐而受戒的人,须杜绝淫荡邪恶的言辞,避免与人争辩,还须杜绝诸如房事、狩猎、用香、穿缝制的衣服等事宜。因为,朝觐的目的在于服从安拉的命令,净化心灵,争做安拉喜悦之人。在这样神圣的日子里,远离罪恶是最起码的表现,更高的境界应体现于多行善事。
朝觐,是一项身体、财帛和精神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功课。其中朝觐赖以成行的川资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条件。安拉告诉我们,朝觐中最重要的川资尚不是物质意义上的路费,而是对安拉的全方位的敬畏——信仰的提高,精神境界的升华,行为的规范。因为没有畏主内核的朝觐,只能算是一次普通的旅行,而非崇拜安拉的功课。
198. 朝觐期间,穆斯林在不影响功课质量的情况下,从事适量的商业活动,以获取合法的生活给养,是安拉允许的。但这只能是一种次要的、辅助性的行为,不可将其视为出行的根本目的。一心一意地前去朝觐,无疑是最好的。
安拉命令人们从阿拉法特禁标(朝觐地的一座山)前离开而涌向穆兹戴里法(另一朝觐场所)记念安拉。根据圣训教导,驻阿拉法特是朝觐中最主要的功课。先知(愿主福安之)说:“朝觐
,便是驻阿拉法特。”(艾哈迈德等辑录)安拉命令穆斯林在穆兹戴里法的禁标前依照安拉教导的方式虔恭、忏悔地记念他,感谢他,因为若无安拉的引导,他们至今仍处在迷信和多神崇拜的黑暗中。据传述,先知(愿主福安之)在穆兹戴里法做完晨礼后,乘驼来到禁标跟前向安拉祈祷,赞主至大,念清真言,直至天亮。伊本·阿巴斯说,在穆兹戴里法的夜晚,人们彻夜记主拜主,无人睡觉。
199. 这节经文中的“你们”专指古莱什族及其盟友,他们在蒙昧时代为显示自己的贵族地位而只驻穆兹戴里法,不与其他阿拉伯人一道驻阿拉法特。所以安拉命令他们“从众人结队而行的地方结队而行”,因为,伊斯兰的原则是人人平等,不分贵贱,在安拉跟前最尊贵的人是最敬畏安拉的人。因此,安拉命令他们向主求饶,通过真诚的求饶摒弃蒙昧的贵族意识,树立起伊斯兰的平等观念。
200. 蒙昧时代的阿拉伯人在朝觐完毕后,停留在米那山夸耀各自祖先的丰功伟绩,而不是记念安拉,故安拉命令穆斯林摒弃这种陋习,在朝觐结束后比蒙昧时代的人记念祖先更多地记念安拉。
安拉是全知人类心事的,他告诉我们,朝觐中人们的祈求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只向安拉要求今世的幸福,对后世的幸福只字不提,他们的心中似乎只装着今世。这种人肯定得不到安拉在后世为敬畏者许诺的幸福。
201. 另一些人,既向安拉祈求今世的幸福,也祈求后世的幸福,而且他们承认自己在崇拜安拉方面的欠缺,他们希望安拉饶恕他们,为他们免除后世的火刑。
202. 第二种人无疑是蒙主恩赐的人,因为他们深知:安拉的教门兼顾今后两世,今世的成功离不开信仰的保护,后世的成功取决于人在今世对安拉始终不渝的崇拜。
203. 这里的“数日”,指驻米那的三天:伊历十二月的第十一、十二、十三日。这三日又称“米那的日子”或“晒干肉的日子”。顾名思义,是朝觐
者在米那宰牲后将肉晒干做食物的日子。除宰牲、晒干肉外,朝觐者们还要履行射石、记主的功课。在这几日,朝觐者在每番拜后都要念“安拉至大辞”和“清真言”,还要在中午日偏后去三个石柱前射石,每个石柱射七粒石子,射出每一粒石子时口颂“安拉至大”。三个石柱每日共射21粒石子。驻米那的最佳作法是驻全三日,但在两日内完成射石等全部功课而离开者无妨。这种灵活规定,是安拉为不敷衍了事的敬畏者提供的方便。人们在朝觐期间的一切工作,均应以实现对安拉的敬畏为最终目的,因为安拉是万物的最终归宿,他要清算人的一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