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不然,对于这部经典,他们的心是处在浑噩中的,此外他们还要干许多与之相反的事情。
64.直到我惩治他们中沉湎于享乐者时,他们骤然呼救。
65.今天,你们不要呼救,你们绝不能得到我的援助。
66.我的迹象,确已对你们宣读过了,但你们旋踵而退,
67.不肯信仰,你们在夜间谈笑中对之胡言乱语,妄加鄙弃。
68.他们没有熟思真言呢?还是他们遇到了祖先未曾遇到的事情?
69.还是因为不认识他们的使者,而予以否认呢?
70.还是他们说他有疯病呢?不然,他给他们带来了真理,但他们大半是厌恶真理的。
71.假若真理顺从他们的私欲,天地万物必然毁坏。不然,我给他们带来了教诲,而他们却背弃了教诲。
72.难道你向他们索取报酬吗?你的主的赏赐是更好的,他是最善于给养的。
73.你确是号召他们走正路的。
74.不信后世者,确是偏离正路的。
75.假若我怜悯他们,而且解除他们所遭的苦难,他们仍然会沉湎于迷误不能自拔
76.我确已用刑罚惩治他们,但他们不顺从他们的主,他们也不对他表示谦逊。
77.直到我对他们打开严刑之门时,他们忽然变成绝望者。
在前面的经文中,安拉总结历史,阐明真正幸福的标准,强调教门的简易性。这里话题再次回到现实之中——分析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时代的阿拉伯多神教徒与真理背道而驰的根本原因。
63. 安拉告诉我们,阿拉伯多神教徒之所以与先知的号召背道而驰,并不是因为伊斯兰难以遵守——它是简而易行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自身:“不然,对于这部经典,他们的心是处在浑噩中的,此外他们还要干许多与之相反的事情。”即他们不但轻视《古兰经》,还做许多背离真理的事情,如指摘《古兰经》,侮辱先知,嘲弄信士,坚持多神崇拜等。
64. 每当安拉对那些生活奢华、趾高气扬的贵族降下某种惩罚时,他们才从浑浑噩噩中清醒过来,大呼救命。经文只提及“沉湎于享乐者”,是因为在各个时代,这种人是悖逆者中的主流。
65. 安拉降于他们的灾难,是对他们悖逆的惩罚,是他们的丑行必须付出的代价。所以,无论如何求救,也无济于事:“今天,你们不要呼救。你们绝不能得到我的援助。”
66-67.安拉惩罚他们,绝不是对他们的无端伤害,而是基于明确的原因:
(1)使者宣读安拉的迹象时,他们旋踵而退;
(2)他们骄傲自大,竟然将《古兰经》和先知当作夜谈的笑料。据传,他们常常彻夜围坐在天房克尔白前,亵渎《古兰经》和先知。
68-70.安拉明确指出,他们极力反对正教的原因主要有:
(1)安拉以他们的语言降示了《古兰经》,但是他们没有参悟它的教导。
(2)对他们而言,派遣使者和降示经典,并非初次遇到的奇事,他们从前人那里早就知道这一信息。他们要求先知显示奇迹的做法证明这一点。
(3)他们并非根本不了解使者,因为他们同使者一起度过了大半生,公认使者是诚实的人。
(4)他们也并不认为先知真的就是“疯子”,因为他们从不怀疑先知的聪颖睿智。
其实,根本症结还是在于他们自身:“不然,他给他们带来了真理,但他们大半是厌恶真理的。”这里的“大半”,是说明他们中还有一些人并不厌恶真理,而是迫于权贵主流的淫威,暂未加入信士行列。这种区分体现了安拉的全知和公正。
71. 无论人们选择何种立场,真理的标准业已确立,而且永无嬗变。假使真理顺随人类私欲而更改,那么天地万物早已失去统一有序的规律而毁坏。事实上,人类的悖逆性、破坏性均源于他们对天启教诲的背弃。
72. 阿拉伯多神教徒不接受真理,也不是因为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向他们索取任何报酬。如果真有此事,或许可以作为他们不信的合理理由,但事实绝非如此。安拉的使者追求的价值,是安拉的喜悦,而非物质财富。
73-74.这是安拉对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和悖逆者的评判:“你确是号召他们走正路的。不信后世者,确是偏离正路的。”
75. 安拉全知这些人的本性:“假若我怜悯他们,而且解除他们所遭的苦难,他们仍然会沉湎于迷误而不能自拔。”“假若安拉知道他们心中还有一点善意,必使他们能听;纵虽使他们能听,他们也还是要违背正道的。”(8:23)
76. 安拉曾惩罚他们,以激发他们的良知,但他们顽固不化:“我确已用刑罚惩治他们,但他们不顺从他们的主,他们也不对他表示谦逊。”“在你之前,我确已派遣许多使者去教化各民族,他们否认使者的使命,故我以穷困和患难惩治他们,以便他们谦逊。”(6:42)
77. 他们最后的结局必然是:“直到我对他们打开严刑之门时,他们忽然变成绝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