إِنَّ ٱلَّذِينَ جَآءُو بِٱلۡإِفۡكِ عُصۡبَةٞ مِّنكُمۡۚ لَا تَحۡسَبُوهُ شَرّٗا لَّكُمۖ بَلۡ هُوَ خَيۡرٞ لَّكُمۡۚ لِكُلِّ ٱمۡرِيٕٖ مِّنۡهُم مَّا ٱكۡتَسَبَ مِنَ ٱلۡإِثۡمِۚ وَٱلَّذِي تَوَلَّىٰ كِبۡرَهُۥ مِنۡهُمۡ لَهُۥ عَذَابٌ عَظِيمٞ (11) لَّوۡلَآ إِذۡ سَمِعۡتُمُوهُ ظَنَّ ٱلۡمُؤۡمِنُونَ وَٱلۡمُؤۡمِنَٰتُ بِأَنفُسِهِمۡ خَيۡرٗا وَقَالُواْ هَٰذَآ إِفۡكٞ مُّبِينٞ (12) لَّوۡلَا جَآءُو عَلَيۡهِ بِأَرۡبَعَةِ شُهَدَآءَۚ فَإِذۡ لَمۡ يَأۡتُواْ بِٱلشُّهَدَآءِ فَأُوْلَـٰٓئِكَ عِندَ ٱللَّهِ هُمُ ٱلۡكَٰذِبُونَ (13) وَلَوۡلَا فَضۡلُ ٱللَّهِ عَلَيۡكُمۡ وَرَحۡمَتُهُۥ فِي ٱلدُّنۡيَا وَٱلۡأٓخِرَةِ لَمَسَّكُمۡ فِي مَآ أَفَضۡتُمۡ فِيهِ عَذَابٌ عَظِيمٌ (14) إِذۡ تَلَقَّوۡنَهُۥ بِأَلۡسِنَتِكُمۡ وَتَقُولُونَ بِأَفۡوَاهِكُم مَّا لَيۡسَ لَكُم بِهِۦ عِلۡمٞ وَتَحۡسَبُونَهُۥ هَيِّنٗا وَهُوَ عِندَ ٱللَّهِ عَظِيمٞ (15) وَلَوۡلَآ إِذۡ سَمِعۡتُمُوهُ قُلۡتُم مَّا يَكُونُ لَنَآ أَن نَّتَكَلَّمَ بِهَٰذَا سُبۡحَٰنَكَ هَٰذَا بُهۡتَٰنٌ عَظِيمٞ (16) يَعِظُكُمُ ٱللَّهُ أَن تَعُودُواْ لِمِثۡلِهِۦٓ أَبَدًا إِن كُنتُم مُّؤۡمِنِينَ (17) وَيُبَيِّنُ ٱللَّهُ لَكُمُ ٱلۡأٓيَٰتِۚ وَٱللَّهُ عَلِيمٌ حَكِيمٌ (18) إِنَّ ٱلَّذِينَ يُحِبُّونَ أَن تَشِيعَ ٱلۡفَٰحِشَةُ فِي ٱلَّذِينَ ءَامَنُواْ لَهُمۡ عَذَابٌ أَلِيمٞ فِي ٱلدُّنۡيَا وَٱلۡأٓخِرَةِۚ وَٱللَّهُ يَعۡلَمُ وَأَنتُمۡ لَا تَعۡلَمُونَ (19) وَلَوۡلَا فَضۡلُ ٱللَّهِ عَلَيۡكُمۡ وَرَحۡمَتُهُۥ وَأَنَّ ٱللَّهَ رَءُوفٞ رَّحِيمٞ (20) ۞يَـٰٓأَيُّهَا ٱلَّذِينَ ءَامَنُواْ لَا تَتَّبِعُواْ خُطُوَٰتِ ٱلشَّيۡطَٰنِۚ وَمَن يَتَّبِعۡ خُطُوَٰتِ ٱلشَّيۡطَٰنِ فَإِنَّهُۥ يَأۡمُرُ بِٱلۡفَحۡشَآءِ وَٱلۡمُنكَرِۚ وَلَوۡلَا فَضۡلُ ٱللَّهِ عَلَيۡكُمۡ وَرَحۡمَتُهُۥ مَا زَكَىٰ مِنكُم مِّنۡ أَحَدٍ أَبَدٗا وَلَٰكِنَّ ٱللَّهَ يُزَكِّي مَن يَشَآءُۗ وَٱللَّهُ سَمِيعٌ عَلِيمٞ (21) وَلَا يَأۡتَلِ أُوْلُواْ ٱلۡفَضۡلِ مِنكُمۡ وَٱلسَّعَةِ أَن يُؤۡتُوٓاْ أُوْلِي ٱلۡقُرۡبَىٰ وَٱلۡمَسَٰكِينَ وَٱلۡمُهَٰجِرِينَ فِي سَبِيلِ ٱللَّهِۖ وَلۡيَعۡفُواْ وَلۡيَصۡفَحُوٓاْۗ أَلَا تُحِبُّونَ أَن يَغۡفِرَ ٱللَّهُ لَكُمۡۚ وَٱللَّهُ غَفُورٞ رَّحِيمٌ (22)
【译文】

11.造谣者确是你们中的一伙人。你们不要以为这件事对于你们是有害的,其实是有益的。他们中的每个人,要承担他所谋求的罪恶;他们中的罪魁要受重大的刑罚。
12.当你们听见谣言的时候,信士和信女对自己的教胞为何不作善意的猜想,并且说:“这是明显的谣言”呢?
13.他们为何不举出四个见证来证明这件事呢?他们没有举出四个见证, 所以在安拉看来他们是说谎的。
14.若非安拉在今世和后世赐予你们的恩惠和仁慈,你们必因诽谤而遭受重大的刑罚。
15.当时,你们道听而途说,无知而妄言,你们以为这是一件小事;而在安拉看来,确是一件大事。
16.当你们听见谎言的时候,你们为何不说:我们不该说这种话,赞颂安拉超绝万物!这是重大的诬蔑。
17.安拉劝告你们永远不要再说这样的话,如果你们是信士。
18.安拉为你们阐明一切迹象。安拉是全知的,是至睿的。
19.凡热衷于在信士之间传播丑闻的人,在今世和后世必受痛苦的刑罚。安拉知道,你们却不知道。
20.若非安拉赐予你们的恩惠和仁慈,若非安拉是仁爱的,是至慈的……
21.信士们啊!你们不要追随恶魔的步伐。谁追随恶魔的步伐,恶魔必命令谁干丑事,犯罪行。若非安拉赐予你们的恩惠和仁慈,你们中的任何人都不能清白。但安拉要使他所意欲者清白。安拉是全聪的,是全知的。
22.你们中高尚而富有的人不可发誓说:永不周济亲戚、贫民及为主迁居者。他们应当恕饶,应当原谅。难道你们不愿意安拉饶恕你们吗?安拉是至赦的,是至慈的。

『提示』

在上面的经文中,安拉阐明了解决夫妻和非夫妻间通奸指控的办法,在这里列举了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时代一个典型的诽谤案例——伪信士诽谤众信士之母阿依舍的事件。安拉在这些经文中确证了阿依舍的清白,颁降了相关的礼仪。
“易伏克”诬陷案梗概:在穆莱西尔战役,阿依舍随先知行军。战斗结束回家的途中,快接近麦地那城时,军队临时休息,阿依舍下驼轿去无人处解手,回来时发现自己的项链丢了,赶忙回头去找。等她再次回来,军队已开拔,赶驼轿者以为她在轿内,也一起走了。阿依舍希望人们能够发现她掉队而回来找她,便在原地等待。这时,掉队的索夫旺•本•穆安托勒赶了上来,从远处看见人影,便走了过来,认出了全身裹得很严的阿依舍。索夫旺伏下骆驼让阿依舍乘坐,然后起程赶路。一路上两人没说一句话。当他们到家时,流言蜚语就传开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似乎找到了污蔑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家人的把柄,便极尽造谣之能事。个别不明真相的穆斯林也轻信谣言,对是非的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伊本·吾班依等伪信士所期望的结果。此事对先知、艾布•伯克尔及所有穆斯林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后来,安拉降示这几节经文,阐明了阿依舍的清白,也揭露了敌人的阴谋。此次事件,对当时的人们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注释】

11.《古兰经》的部分经文,是针对当时特定的人和事降示的,尽管如此,经文一般不直接提及人的姓名或事情本身,而只是从思想和立法的高度予以分析,让人们通过了解具体降示背景,将其作为生活的普遍性指导。这几节经文正是如此,虽然是针对伪信者对圣妻阿依舍的造谣事件而降示,但并未提及阿依舍或造谣者的名字。这个事件,作为人类社会中极易发生的典型案例,人们完全可以根据它的指导去解决类似问题。
安拉告诉我们,对阿依舍造谣的,只是一小部分穆斯林:“造谣者确是你们中的一伙人。”此次谣言的发起人,是伪信士头目伊本•吾班依,将他算为“你们”之列,是因为他始终将自己伪装成穆斯林。还有部分穆斯林也无意中参与了谣言的传播,如罕萨尼、密斯托哈等人。
艾布•伯克尔及众多穆斯林为这件事十分痛心,所以安拉安慰他们:“你们不要以为这件事对于你们是有害的,其实是有益的。”即人们传播谣言看上去是坏事,其实它会使清白者更加清白,使造谣者暴露自己的丑恶,更何况安拉专为此事降示了经文,谁有幸获得如此殊荣呢?
“他们中的每个人,要承担他所谋求的罪恶;他们中的罪魁,要受重大的刑罚。”即凡参与此次造谣事件者,都要依参与程度承担罪责。而发起谣言的罪魁——伪信士伊本•吾班依要承担绝大部分罪责,将遭受重大惩罚:在今世,他的画皮被揭开;在后世,打入火狱最底层。
12-18.信士皆兄弟,本不应该与此次造谣有任何染指,但个别人还是被卷了进去。所以安拉降示以下训诫:
(1)“当你们听见谣言的时候,信士和信女对自己的教胞,为何不作善意的猜想,并且说:‘这是明显的谣言’呢?”即作为信士,应该对自己兄弟姐妹抱以善猜,不应该一听到谣言就立即相信并传播,而应对其真实性予以置疑。
(2)“他们为何不举出四个见证来证明这件事呢?他们没有举出四个见证,所以在安拉看来他们是说谎的。”当穆斯林社会中出现越轨现象时,有理有据地予以举报,是正信的体现,但无任何法定证据而指控他人,只能视为谎言。
(3)“若非安拉在今世和后世赐予你们的恩惠和仁慈,你们必因诽谤而遭受重大的刑罚。”即若非安拉准许造谣者忏悔,后世饶恕忏悔者,那么,造谣者就要遭到严厉惩罚。
(4)“当时,你们道听途说,无知妄言,你们以为这是一件小事;而在安拉看来,确是一件大事。”言而有据,是穆斯林面对是非应有的立场。他们无知而妄言,将造谣之事——尤其是对圣妻造谣看得很轻,其实那在安拉看来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先知(愿主福安之)说:“一个人说的一句话,会给他招致安拉的恼怒,但他并不经意,他将因之堕入比天地距离更深的火狱。”(布哈里、穆斯林辑录)
(5)“当你们听见谎言的时候,你们为何不说:我们不该说这种话,赞颂安拉超绝万物!这是重大的诬蔑。”作为穆斯林,听到谣言——尤其与圣人的家属有关的谣言时,他们本应立刻认识到那是诬蔑之辞而三缄其口。
(6)“安拉劝告你们永远不要再说这样的话,如果你们是信士。”穆斯林作为有正信的人,应该以此次事件为终生之诫,杜绝造谣、信谣和传谣。
(7)“安拉为你们阐明一切迹象。安拉是全知,是至睿的。”安拉阐明以上戒律,纯为人自身的利益。信士应该坚信,安拉的规定基于他对万物的全知,安拉的一切规定均蕴涵丰富哲理。
19. 安拉在这里对故意在穆斯林社会传播丑闻的人发出警告:“凡热衷于在信士之间传播丑事的人,在今世和后世,必受痛苦的刑罚。安拉知道,你们却不知道。”故意传播丑闻,表明他们对穆斯林社会心怀不满,惟恐穆斯林社会不乱,因此已成为正信的对立面,要在今后两世遭受安拉的惩罚。
20. 这又是一个省略结句的假设句,旨在让人自己去参悟,如果没有安拉的恩惠和仁慈,将产生怎样的结果:“若非安拉赐予你们的恩惠和仁慈,若非安拉是仁爱的,是至慈的……”可以理解出的结果是:若无安拉的恩惠和仁慈,你们早就遭到惩罚了。
21.“信士们啊!”安拉以信仰向信士发出的呼吁,而呼吁之后的责成,则是信仰应具备的内涵:“你们不要追随恶魔的步伐。谁追随恶魔的步伐, 恶魔必命令谁干丑事和犯罪行。”即认主独一、拜主独一的信仰与顺从恶魔的唆使互不相容。谁违背自己信仰而顺从恶魔,那么必然成为作恶之人,其结果是随恶魔入火狱。人非圣仙,孰能无过,没有哪个穆斯林是完全清白无罪的,只不过安拉以他的仁慈宽宥饶恕他们罢了。但安拉饶恕谁、使谁清白,完全取决于安拉的意欲。安拉全听全知人们的一切言行,将在后世予以公正回报。
22. 在诬蔑阿依舍的案件中,最令人遗憾的是,一个名叫密斯托合•本•吾萨塞的人,是大贤艾布•伯克尔的亲戚,也是长期受艾布•伯克尔接济的人,这次也受蒙蔽参与其中。密氏是一位优秀的穆斯林,为了保全信仰迁徙麦地那,曾与先知一道参加了白德尔战役。大贤艾布•伯克尔当时生气地对主发誓,以后不再接济密氏,所以,安拉降示此节经文:“你们中高尚而富有的人不可发誓说:永不周济亲戚、贫民及为主迁居者。他们应当恕饶,应当原谅。难道你们不愿意安拉饶恕你们吗? 安拉是至赦的,是至慈的。”经文降示后,艾布•伯克尔回应安拉的话“难道你们不愿意安拉饶恕你们吗?”说:“不然!主啊,我们当然希望你的饶恕。”此后,同往常一样继续接济密斯托合。
安拉不但自己饶恕人类的罪过,还命令人们彼此谅解。安拉确实是至赦的,是至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