وَيَقُولُونَ ءَامَنَّا بِٱللَّهِ وَبِٱلرَّسُولِ وَأَطَعۡنَا ثُمَّ يَتَوَلَّىٰ فَرِيقٞ مِّنۡهُم مِّنۢ بَعۡدِ ذَٰلِكَۚ وَمَآ أُوْلَـٰٓئِكَ بِٱلۡمُؤۡمِنِينَ (47) وَإِذَا دُعُوٓاْ إِلَى ٱللَّهِ وَرَسُولِهِۦ لِيَحۡكُمَ بَيۡنَهُمۡ إِذَا فَرِيقٞ مِّنۡهُم مُّعۡرِضُونَ (48) وَإِن يَكُن لَّهُمُ ٱلۡحَقُّ يَأۡتُوٓاْ إِلَيۡهِ مُذۡعِنِينَ (49) أَفِي قُلُوبِهِم مَّرَضٌ أَمِ ٱرۡتَابُوٓاْ أَمۡ يَخَافُونَ أَن يَحِيفَ ٱللَّهُ عَلَيۡهِمۡ وَرَسُولُهُۥۚ بَلۡ أُوْلَـٰٓئِكَ هُمُ ٱلظَّـٰلِمُونَ (50) إِنَّمَا كَانَ قَوۡلَ ٱلۡمُؤۡمِنِينَ إِذَا دُعُوٓاْ إِلَى ٱللَّهِ وَرَسُولِهِۦ لِيَحۡكُمَ بَيۡنَهُمۡ أَن يَقُولُواْ سَمِعۡنَا وَأَطَعۡنَاۚ وَأُوْلَـٰٓئِكَ هُمُ ٱلۡمُفۡلِحُونَ (51) وَمَن يُطِعِ ٱللَّهَ وَرَسُولَهُۥ وَيَخۡشَ ٱللَّهَ وَيَتَّقۡهِ فَأُوْلَـٰٓئِكَ هُمُ ٱلۡفَآئِزُونَ (52) ۞وَأَقۡسَمُواْ بِٱللَّهِ جَهۡدَ أَيۡمَٰنِهِمۡ لَئِنۡ أَمَرۡتَهُمۡ لَيَخۡرُجُنَّۖ قُل لَّا تُقۡسِمُواْۖ طَاعَةٞ مَّعۡرُوفَةٌۚ إِنَّ ٱللَّهَ خَبِيرُۢ بِمَا تَعۡمَلُونَ (53) قُلۡ أَطِيعُواْ ٱللَّهَ وَأَطِيعُواْ ٱلرَّسُولَۖ فَإِن تَوَلَّوۡاْ فَإِنَّمَا عَلَيۡهِ مَا حُمِّلَ وَعَلَيۡكُم مَّا حُمِّلۡتُمۡۖ وَإِن تُطِيعُوهُ تَهۡتَدُواْۚ وَمَا عَلَى ٱلرَّسُولِ إِلَّا ٱلۡبَلَٰغُ ٱلۡمُبِينُ (54)
【译文】

47.他们说:“我们已信仰安拉和使者,我们已顺从了。”此后,他们中有一伙人违背正道;这等人绝不是信士。
48.当他们被召归于安拉及其使者,以便他为他们判决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伙人,忽然规避。
49.如果他们有理,他们就会乖巧地来见他。
50.他们心中有病呢?还是他们怀疑呢?还是他们恐怕安拉和他的使者对他们不公呢?不然!这等人正是不义的。
51.当信士被召归于安拉和他的使者,以便他替他们判决的时候,他们只是说:“我们已听从了。”这等人确是成功的。
52.凡顺从安拉和使者而且敬畏安拉者,确是成功的。
53.他们指安拉发出最热诚的誓言说:如果你命他们出征,他们必定出征。你说:“你们不要发誓。合理的服从是更好的。安拉确是彻知你们的行为的。”
54.你说:“你们当服从安拉,服从使者。如果你们违背命令,那么,他只负他的责任,你们只负你们的责任。如果你们服从他,你们就获得了正道。使者只负明白传达的责任。”

『提示』

虽然天启用各种方式毫无保留地阐明了安拉的全能独一及伊斯兰信仰的真理性,但是,人类的选择依然不同:有些人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真理和正信,而另一些人背道而驰。两种不同的选择得出的结果也迥然有别。

【注释】

47. 口是心非,是伪信者的基本特征。伪信者一般产生于正信势力占据优势的穆斯林社会,他们之所以掩盖真实身份,就是为了保全自己的物质利益,苟且偷生。他们为了迷惑穆斯林,往往将信仰挂在嘴上:“他们说:‘我们已信仰安拉和使者,我们已顺从了。’”而当要求他们将口头的表白付诸实践时,他们即刻原形毕露:“此后,他们中有一伙人违背正道,这等人绝不是信士。”这节经文表明,信仰不能只体现于口头表白,还必须体现在行动中,否则,安拉不会否定他们的信仰而说“这等人绝不是信士。”关于信仰与行为的关系,《古兰经》和圣训予以了大量阐释。可以说,用信仰指导行为,以行为体现信仰的话题,是天启的主要内容。
48. 伪信者的所谓信仰,总是经不起实践验证。当麦地那伪信者比什尔与一个犹太人因土地发生纠纷时,比什尔要求伪信者卡尔布为此事裁决,而犹太人要求先知穆罕默德裁决。最后两人来到先知跟前,先知发现犹太人是受害者,便作出了有利于犹太人的裁定。而比什尔对先知的裁定极其不满,他要求犹太人到欧麦尔那里作第二次裁决。两人来到欧麦尔跟前,犹太人说:“先知穆罕默德已经为我们的案子作出裁决,可是他不愿接受。”欧麦尔问比什尔:“是这样的吗?”比什尔答:“是的。”欧麦尔说:“那么,你俩在这里等一下。”欧麦尔进屋拿出宝剑,就地处决了伪信者比什尔。他说:“谁不接受安拉和他的使者的裁决,这就是下场!”安拉说:“当他们被召归于安拉及其使者,以便他为他们判决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伙人,忽然规避。”这节经文就是针对这件事而降的。对于伪信者的做法,安拉在别的经文中也曾多次予以揭示,如:“难道你没有看见吗?自称确信降示你的经典和你之前降示的经典的人,欲向恶魔起诉,而他们已奉命否定恶魔,恶魔欲使他们陷入迷误中。有人对他们说:‘你们来接受安拉降示的经典和使者的教诲吧’,这时你会看到伪信者规避你。”(4:60-61)
49. 洞彻心灵的安拉告诉我们,伪信者比什尔之所以要求让他的同类卡尔布裁决纠纷,就是因为他心中有鬼,知道自己无理,同时也预知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不会将案子断给自己。而那个犹太人专找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断案,也是深信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公正——这也是唯利是图的犹太人一贯的做法。假使比什尔有理,他决不会去找卡尔布,而会乖巧地来见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在这里,伪信者的“虚伪”特性竟然暴露得如此淋漓尽致!
50. 安拉深入分析这些伪信者的心态:“他们心中有病呢?还是他们怀疑呢?还是他们恐怕安拉和他的使者对他们不公呢?不然!这等人正是不义的。”也即是说,这些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做法,暴露出他们的心病——悖逆、伪信、对伊斯兰的怀疑及对安拉和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不信任。而这一切均表明他们是一些不义之徒。
51-52.与这些不义者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真信士。他们从信奉伊斯兰的第一刻起,就深知正信的内涵及对人生的要求,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纠纷,而被要求让安拉的经典和使者裁决时,他们毅然决然地接受:他们说:“我们已听从了。”他们知道“穆斯林”的涵义就是服从。他们真正体现了伊斯兰的内涵,所以安拉说他们是成功者:“这等人确是成功的。凡顺从安拉和使者而且敬畏安拉者,确是成功的。”
53. 话题重新回到伪信者,以便让我们在他们与真信士之间反复比较,认识真假信仰的区别。伪信者为了掩盖自己的虚伪,和平时期总是信誓旦旦地表白自己待命出战的决心;在无须付出时总表示自己如何慷慨,而当战争或需要付出时,他们或推托借故,或溜之大吉。所以,安拉命令先知告诉他们:重要的不是口头的誓言和承诺,而是实际的服从。安拉说此话,是因为安拉洞彻这些伪信者的内心世界。
54. 安拉命令先知(愿主福安之)告诉伪信者和所有人,伊斯兰信仰的真正内涵,体现在人生各个方面对安拉和使者的绝对服从。与此同时,信仰又是自行选择的,自愿服从者,自获其益;选择悖逆者,自受其害。使者只负有传达的责任,人们负有执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