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难道你不知道因为怕死而成千上万地弃家逃跑的人的故事吗?安拉曾对他们说:“你们死亡吧。”嗣后,又使他们复活。安拉是有恩于世人的,但大多数人不感谢。
244.你们当为主道战斗,当知道安拉是全聪的,是全知的。
245.谁给安拉借以善债,他将加倍偿还他。安拉能使人窘迫,亦能使人宽裕,你们只被召归于他。
246.你不知道穆萨死后以色列人中的权贵们的情况吗?当时他们对自己的一位先知说:“请你为我们立一个国王,我们就为主道战斗。”他说:“如果战斗成为你们的定制,你们会不战斗吗?”他们说:“我们已被敌人逐出故乡,父子离散,我们怎会不为主道而战斗呢?”而当战斗成为他们的定制时,除少数人外,他们都违背了命令。安拉是全知不义者的。
247.他们的先知对他们说:“安拉已派塔鲁特为你们的国王。”他们说:“他怎么配做我们的国王呢?我们比他更有资格做国王,况且他没有雄厚的资财。“他说:“安拉确已遴选他为你们的领袖,并且加赐他渊博的学识和健壮的体魄。”安拉常常把国权赐予他所意欲的人。安拉是宽大的,全知的。
248.他们的先知对他们说:“他的国权的迹象是‘约柜’降临你们,它里边有来自主的宁静、穆萨的门徒和哈伦的门徒的遗物,众天使载负着它。对于你们,此中确有一种迹象,如果你们是信士的话。”
249.当塔鲁特统率军队出发的时候,他说:“安拉将以一条河考验你们,谁饮河水,谁不是我的部属;谁不尝河水,谁确是我的部属;只用手取一捧水喝的人,不算抗命。”嗣后,他们除少数人外,都痛饮了河水。当他和归信的人渡过河的时候,他们说:“今日我们绝无能力对付查鲁特和他的军队。”一些确信将来会见安拉的人说:“凭安拉的佑助,少数人往往能够战胜多数人。安拉是与坚忍者同在的。”
250.当他们出去与查鲁特及其军队交战时,他们祈祷说:“我们的主啊!求你将坚忍注入我们的心灵,求你使我们步伐稳健,求你援助我们战胜不归信的民众。”
251.他们靠安拉的佑助打败了敌人。达乌德杀死了查鲁特,安拉把国权和智慧赏赐给他,并将他所意欲的知识教授给他。若非安拉使世人互相抵制,大地必遭到破坏,但安拉是慈悯众世界的。
252.这些都是安拉的迹象,我本真理给你宣读它,你确是众使者之一。
安拉在前面的经文中阐明了有关婚姻家庭方面的律例,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庭、婚姻的正常与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伊斯兰作为人类生活的天启方针,不但重视个人与家庭的方方面面,同时又关注穆斯林的整体利益,以保障穆斯林稳麦的整体发展,所以安拉在这些经文中阐明了保护民族生存的途径之一—吉哈德的律例。我们从有关战争的经文中了解到,伊斯兰绝不主张侵略,但又不轻易放弃保护自我利益的权利。战争在人类的生活中不可避免,伊斯兰许可保卫信仰,守卫人类天赋权益,捍卫民族合法利益的战争。经文还缓引以往民族的历史,阐明“安拉掌握生死大权”、“正义战争可获安拉嘉奖”、“胜利只来自安拉”等信仰原则。
243. 关于“为怕死而成千上万地弃家逃跑的人”,究竟出自哪个民族、人数多少等问题,不同的传述有不同的说法。伊本·杰利勒·泰伯里对此作了较为全面的阐释,他说:“在这节经文中,安拉为先知穆罕默德和他的民族讲述了人类历史上某些人试图逃避死亡但遭失败的经历。他们想逃脱死亡,但安拉仍使他们死亡,然后再复活他们,以让他们以及后人知道:生死大权统由万能的安拉掌握,恐惧、逃避都无济于事;他们只有信仰和服从安拉,方可在死后有一个好的结局。这节经文是安拉命令穆斯林为主道战斗的前奏……”安拉及时为人类阐明种种事物的真相,这是对人类的慈悯,但人类往往不感恩图报。
244. 在阐明“生死大权由安拉掌握”的道理之后,安拉命令穆斯林为主道而战,为宣扬真理正义而战。对于人类的言行,安拉是全听全知的,他将在后世依人们在今世的表现回报他们。
245. 穆斯林无论在主道上付出的是生命还是财产,都堪称“借给安拉的善债”,均非损失,而是赢利,将在安拉那里得到无数倍的回赐。安拉拥有生杀予夺的一切权力,一切对他都是容易的。他是万物的最终归宿,人类的善行在他那里将得到加倍的回报,他们的罪行将受到公正的审判。
246. 安拉在这里向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和他的民族讲述历史上的以色列人对天启命令所持的错误立场。在先知穆萨去世后,以色列人一度坚持正道,但后来他们中有人开始创立异端,有人甚至崇拜偶像。当时他们中的先知命令他们行善,制止他们作恶,号召他们坚持《讨拉特》的教导,但他们抗命不从,于是安拉让他们的敌人惩治他们,使他们所到之处遍遭杀戮和驱逐。后来安拉从他们中遴选了一位先知——舍牟威勒,号召他们认主独一、拜主独一。屡经厄难的以色列人此时似乎看到了复兴以往荣耀的希望,便要求先知舍牟威勒为以色列人选一位国王,率领他们讨伐敌人。鉴于他们的前愆,先知怀疑他们的诚意,所以对他们说:国王一旦选定,你们就必须与他一同战斗,而届时你们会不会背叛呢?他们振振有辞地表示,自己已被敌人残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有何理由不战斗?然而,安拉告诉我们,当战斗对他们成为定制时,除少数人外,他们都逃跑了。他们最终并未履行自己的诺言。安拉是全知他们一切不义行为的。
247. 先知舍牟威勒应以色列人的请求,祈求安拉为他们派一位国王,安拉答应先知的请求为他们遴选了一位叫塔鲁特的人做他们的国王。当先知将此消息告诉以色列人时,他们却以塔鲁特非官宦帝王之后或富商巨贾之裔为由,拒绝接受。他们是多么势利和无知!安拉的先知告诉他们,渊博的知识和健壮的体魄才是国王的条件,安拉遴选的塔鲁特正具备这样的条件。面对安拉的授权,无条件地服从才是他们的本份,然而他们却暴露出一贯顽固刁钻的本性,这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上屡见不鲜。安拉是彻知他们丑行的。
248. 以色列人对安拉的命令和先知的教诲历来都持玩世不恭的态度,这方面“黄牛”的故事所展示的情况及他们多次要求自己的先知显示奇迹的行为,都是最好的例证。
在先知为他们安排国王的问题上,他们依然毫不例外地要求显示某种物质证据,以证明塔鲁特作国王的资格。先知便奉安拉的启示告诉他们,塔鲁特做国王的资格凭证,是装载着《讨拉特》及先知穆萨和哈伦家族遗物的“约柜”由天使抬着降于塔鲁特。该约柜原为他们最重要的宗教信物,在与雄居巴勒斯坦的强大敌人的交锋中一度失去。这个约柜从天而降,除了证明塔鲁特有做国王的资格外,还能再度鼓舞以色列人去战胜自己的敌人。先知明确告诉以色列人,如果他们真的有信仰,就应相信来自安拉的这一证据。
249. 以色列人终于同意让塔鲁特做他们的国王,从此结束了三百年群龙无首的历史。
既然国王已经选就,按理说应该服从其领导,齐心协力去对付敌人,以结束数世纪以来遭受屈辱的历史,但以色列人的情况是否真的如此呢?
塔鲁特的国王地位被正式认可之后,他从以色列人中选拔了七、八万身强力壮的青年男子,组成一只大军挺进敌方。当时正值炎热季节,人们在行军过程中口渴难忍,就向国王要求饮水。国王知道,要战胜前方的敌人,人们所需要的就是坚强的耐力和绝对服从的意识,只有经得住考验,严格服从军令的人,才能胜任这场战斗的重负,于是就告诉他们:你们的前面就有一条河,但安拉要考验你们,看你们中谁能服从军令:除允许每个人只喝一捧水外,不准喝更多的水,滴水不沾者,才是我真正的部下;抗命而饮水无度者,不是真诚跟随我的人。
然而,同往常一样,绝大多数人仍然违反了军令。只有少数信仰坚定,意志坚强的人经受住了考验。其实,胜利的希望也就在这少数立场坚定、态度真诚的人身上。
塔鲁特率军过河后,从远处望见数目庞大,装备精良的敌军在查鲁特率领下严阵以待。这时军队中的一些人,尤其是抗命饮水的那些人开始怯懦,散布失败的言论:敌众我寡,力量悬殊,我们无力与之抗衡,更别说取胜等等。然而,那些自始至终立场坚定的人表示,人数和装备并非取胜的关键,坚定的信仰和坚强的意志,才是胜利的保障;胜利来自安拉,我们应信赖安拉而坚忍,安拉与坚忍者同在。
250. 此时,战地上已不见了那些伪信士的踪影,只有真信士、真勇士们在祈祷:“我们的主啊!求你将坚忍注入我们内心,求你使我们步伐稳健,求你援助我们战胜不归信的民众!……” 他们深知,胜败取决于安拉的襄助,坚忍、坚定、向安拉求助是战胜敌人的关键。
251. 他们凭坚定的信仰和坚强的意志,获得了安拉的援助,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累累战果:军中勇士达乌德斩取了查鲁特首级,敌军全线溃败。
在先知舍牟威勒和国王塔鲁特去世后,安拉遴选达乌德为以色列人的先知和国王,安拉授予他种种能力:精制盔甲、深谙正教知识、精通百鸟语言,善于息事宁人。他是以色列人中第一个同时被授予圣品和王权的人。
最后,安拉阐明了人类历史上存在战争的哲理:人类的历史,就是正义与邪恶、真理与谬误斗争的历史。如果正直之士不以武力对付邪恶势力,整个大地必然充斥罪恶而遭到破坏,从而大地也无法以安拉的方针得到治理。安拉为慈悯人类允许正义的战争,并且为他们许约:他将援助传播正信、伸张正义者,让他们取得最后的胜利。
252. 安拉将前人的历史告诉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旨在让他将其作为使命内容传达给全人类。前人的历史之所以能为后人所借鉴,是因为不同时代的人们是具有共性的,世世代代的人除了社会状况、文化背景有所不同外,其本性并无质的差异。安拉在“优素夫”章中阐释援引历史的意义时说:“在他们的故事里,对于有理智的人,确有一种教训。这不是伪造的训辞,而是对以前经典的证实,是万事的详解,是对信士的引导和慈悯。”(12:111)
感赞安拉,第二卷注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