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嘎伦确属穆萨的宗族,但他虐待他们。我赐予他许多财富,他的宝库钥匙之多,众多力士都难以负载。当时他的宗族对他说:“你不要狂喜,安拉确是不爱狂喜者的。
77.你应当借安拉赐予你的财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你当善待人,就像安拉善待你一样。你不要在地方上作恶,安拉确是不爱作恶者的。”
78.他说:“我获得这样的财富,是因为我有知识。”难道他不知道吗?在他之前,安拉毁灭的各世代的恶人,有的能力比他强,积蓄比他多。犯罪的人,是不必加以审问的。
79.嘎伦曾盛装出游,向自己的宗族夸示豪华。爱今世生活的人说:“但愿我们拥有嘎伦所拥有的,他确是有大福分的。”
80.有学识的人说:“伤哉你们!安拉的报酬,对于归信而且行善的人是更好的,只有坚忍的人能享受那种报酬。”
81.我使他和他的宅第沦陷在地面下,没有人出来协助他抵抗安拉,他也不能自卫。
82.昨天羡慕嘎伦境遇的人说:“你不见吗?安拉要任意地使仆人的给养抑或宽裕,抑或窘迫。若非安拉施恩于我们,他必使我们身陷地中。你不知道吗?孤恩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83.这是后世的住宅,我要用它来回报那些不愿傲慢也不愿堕落的人。善果只归敬畏者。
84.行善的人将得到更好的报酬,作恶的人只受作恶的报酬。
经文在揭示多神教徒在复生日的窘迫状况,阐明安拉对万事万物的至高权力之后,在这里列举历史上因骄傲自大而遭惩罚的典型个案——恶人嘎伦的劣迹。以告诉人们,不但多神崇拜是对安拉神圣受拜性的严重侵犯,骄傲自大同样也有举伴性质。
76-78.嘎伦是以色列人,先知穆萨的堂兄弟。安拉恩赐他大量物质财富,他的宝库钥匙之多,一群力士也难以抬动。然而,嘎伦仰仗手中的财富骄横跋扈,欺压百姓,无恶不作。鉴于嘎伦也信奉穆萨的使命,而且曾研读《讨拉特》的教导,他的同族中有正信的智者向他发出如下劝告:
(1)“你不要狂喜,安拉确是不爱狂喜者的。”即你不要仰仗手中的财富无所顾忌,忘乎所以,因为钱财多并不意味着安拉喜悦你,相反,安拉不喜欢获得恩典而得意忘形的人。
(2)“你应当借安拉赏赐你的财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安拉恩赐人财富,是为了考验,他应该将今世有限的物质财富,变成后世无限的精神财富,同时兼顾今世的享受。
(3)“你当善待人,就像安拉善待你一样。”获得财富者,实际已经获得了安拉的恩赐和善待,那么,他应当服从安拉的命令,善待安拉的众仆,而不是借助安拉的恩赐欺压民众。
然而,嘎伦竟然这样回答人们的劝告:“我获得这样的财富,是因为我有知识。”他认为,他拥有的这一切,完全是靠他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获得的,安拉之所以让他得到这么多财富,是因为安拉知道他有资格得到它。其实,他这番话反映了人在得意时的普遍心态。对此,安拉多有揭示:“人遭患难时,就祈祷我;一旦我把恩惠赏赐给他,他便说:‘我获得这恩惠,只因我有特殊的知识罢了。’不然!那是一种考验,但他们大半不知道。”(39:49)“他遭遇患难之后,如果我让他尝试我的恩惠,他必定说:‘这是我用工作换来的。我不信复活时会到来。如果我被召去见我的主,我在他那里必受至善的报酬。’我必将不信者的行为告诉他们,我必使他们尝试严重的刑罚。”(41:50)
安拉回答说:“难道他不知道吗?在他之前,安拉毁灭的各世代的恶人,有的能力比他强、积蓄比他多。犯罪的人,是不必加以审问的。”意思是说,既然他那么有知识,他为何不总结先人的教训呢?过去有很多人能力比他强,财富比他多,但因抗逆安拉,作恶多端而遭毁灭,而且在毁灭他们的时候,安拉并没有问他们干过哪些罪恶,因为安拉是全知的。
79. 这是嘎伦骄矜傲慢的部分表现:“嘎伦曾盛装出游,向自己的宗族夸示豪华。”他这样做,是夸耀自己的钱财和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的做法果然产生效应:“爱今世生活的人说:‘但愿我们拥有嘎伦所拥有的,他确是有大福分的。’”这既是那些醉心今世享受的人内心的企盼,也是对嘎伦之类酷爱虚荣者的吹捧。当然,这也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正如安拉所揭示的:“他对于财产确是酷好的。”(100:8)正确认识财富的人,则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对其持淡泊之心,得不欣喜,失不悲伤。
80. 与这些见钱动心动容者不同,还有一些具有真知远见之人,他们对这些贪婪的贫困者极为不齿,劝告他们不应该对得不到的东西心怀妄想:“有学识的人说:伤哉你们!安拉的报酬,对于归信而且行善的人是更好的,只有坚忍的人能享受那种报酬。”即应该淡泊知足,坚持正信和善行,希望在安拉那里实现一切愿望。值得注意的是,伊斯兰并不批判或压抑人对享受和幸福的渴望,而是要告诉已经得到或尚未得到今世享受的人:无论他们是否得到,或得到多少,后世的享受是最好的,是超越今世一切享受的,但那只属于归信、行善并坚持天启原则的人。
81. 玩火必自焚,作恶必自毙。骄横跋扈的嘎伦,最终遭到安拉的惩罚。此时他的钱财和党羽对他毫无裨益,他也全无保护自己的能力:“我使他和他的宅第沦陷在地面下,没有人出来协助他抵抗安拉,他也不能自卫。”
82. 嘎伦拥有的一切顷刻间化为乌有,那些昨天还对之羡慕不已的人,似乎从中悟出一些道理:“你不见吗?安拉要任意地使仆人的给养抑或宽裕,抑或窘迫。若非安拉施恩于我们,他必使我们身陷地中。你不知道吗?孤恩的人是不会成功的。”他们意识到,使谁富裕,使谁贫困,是由安拉决定的。某人富裕并不意味着安拉喜悦他,某人贫困也不表示安拉的恼怒,二者均为考验。醉心于今世浮华的人,与获得财富而不感恩的人有着同样的性质,因为这种人一旦获得财富也会像后者一样。他们相信,若不是安拉的慈悯,他们自己也难逃与嘎伦一样的厄运。只有感恩而不辜恩,才是成功的唯一保障。其实,安拉惩罚嘎伦这种人的意义,也正在于让人们吸取教训。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安拉说:我为我的清廉仆人准备了眼未见过,耳未听过,心未想过的恩典,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就读这节经文:‘任何人都不知道已为他们贮藏了什么慰藉,以报酬他们的行为。’(32:17)”先知(愿主福安之)还说:“如同安拉设定了你们的给养一样,也设定了你们的品性。安拉要把财富赐予他所喜悦的人和不喜悦的人,而把正信只赐予他喜悦的人。”(艾哈迈德辑录)
83. 拥有正信的人一旦拥有财富,财富便成了他行善的有利条件,如交纳天课,扶危济困,设立学堂等等。这也正是先知(愿主福安之)所说的:“最好的财富,是清廉者掌握的财富!”总之,对于虔信安拉,畏惧安拉惩罚的人而言,金钱决不会成为使他们傲慢或堕落的因素,他们不但在今世富裕,在后世也富裕:“这是后世的住宅,我要用来报答那不愿傲慢也不愿堕落的人。善果只归敬畏的人。”这里需要澄清一种观念,那就是人的爱美之心无可厚非。拥有大量财富,或身着华贵衣服与骄傲并无直接的联系,关键在于是否傲慢或夸耀。这方面,有许多经训教导可供参考。先知(愿主福安之)说:“我受到启示:你们要彼此谦虚,不可彼此夸耀,不可相互倾轧。”有一次,一个人问先知:“我喜欢穿好衣好鞋,这是否属于骄傲?”先知(愿主福安之)说:“不是,安拉是美的,他喜欢美的。”(穆斯林辑录)先知还曾告诉问同样问题的一个人:傲慢,不是穿华美的衣服和鞋,而是“拒绝真理,蔑视他人。”(穆斯林、艾布•达乌德辑录)
84. 这是安拉回报人类行为亘古不变的原则:“行善的人将得更好的报酬,作恶的人,只受作恶的报酬。”当然,这里的善恶,是天启确立并被健全理性所接受的,而非某些人根据私欲或为某个阶级利益而制定的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