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你们必须依最优的方式与有经人辩论,除非他们中不义的人。你们应当说:“我们确信降于我们的经典和降于你们的经典;我们崇拜的和你们崇拜的,是一个主宰,我们是归顺他的。”
47.我这样把经典降示给你。我授予经典的那些人是确信它的。这些人中也有确信它的。只有不信的人,才否认我的迹象。
48.以前,你不会读书,也不会写字,否则,反对真理的人必定怀疑。
49.不然,在有知者的心目中,这是明显的迹象。只有不义的人否认我的迹象。
46. 在这里,安拉给穆斯林教授与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讨论信仰问题的正确方法:“你们只须依最优的方式与有经人辩论。”也就是说,讨论信仰问题,必须保持和善的态度、富于逻辑的方法。有经人和穆斯林接受的都是天启信仰,尽管他们的信仰原则后来发生变异,但只要劝导富有说服力,他们接受真理的可能性极大。如果与他们讨论信仰问题时方法不当,或切入点有误,可能导致他们对伊斯兰的疏远乃至对立,所以安拉命令穆斯林高度重视讨论信仰的方法。许多时候,传播真理的成效,取决于方法是否得当。安拉在《古兰经》中多次强调宣教方法的重要性:“你应凭智慧和善言劝人遵循主道,你应当以最好的态度与人辩论,你的主的确知道谁是背离他的正道的,他的确知道谁是遵循他的正道的。”(16:125)穆萨和哈伦奉命前去规劝法老时,安拉叮咛说:“你俩对他说话要温和,或许他会记取教诲,或者有所畏惧。”(20:44)
“除非他们中不义的人。”穆扎希德、赛义德等学者解释说,这里的“不义的人”指明目张胆地诋毁伊斯兰,并向穆斯林宣战的人。对于他们,规劝与说服显然无济于事,因此要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
在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时代,阿拉伯半岛的有经人用希伯来文诵读他们的经典《讨拉特》,然后用阿拉伯语解释内涵。为了防止对穆斯林的信仰产生负面影响,安拉教授穆斯林应对的方式:“你们应当说:‘我们确信降示给我们的经典,和降示给你们的经典;我们崇拜的和你们崇拜的,是独一的主宰,我们是归顺他的。’”先知(愿主福安之)也曾这样嘱咐穆斯林大众:“你们既不要相信也不要否定有经人的话,你们只须说:‘我们确信降示给我们的经典和降示给你们的经典;我们崇拜的和你们崇拜的,是一个主宰,我们是归顺他的。’”(布哈里辑录)先知时代,曾有个别无知的穆斯林向有经人请教有关经典的某一些问题,大贤伊本·阿巴斯听到后批评他们说:“你们怎能将安拉降示给先知的经典搁置一边,去请教有经人?安拉已经明确告诉你们,有经人篡改了他们的经典,把不少擅自捏造的内容加入其中,然后说那是安拉降示的,以便换取蝇头小利。要知道,你们得到的真知,已不容许你们向他们请教信仰问题。指主发誓,我从来没见到他们请教有关你们经典的任何问题。”(布哈里辑录)总之,穆斯林在遇到有经人讲解有关信仰和经典问题时,必须声明自己对一切天启信仰和经典的整体立场,而不必纠缠具体细节。
47. 安拉告诉先知穆罕默德,如同他向历史上的众先知降示经典一样,也给他降示了经典——《古兰经》。在信奉《古兰经》的人中,也不乏真诚追求真理的有经人。如阿卜杜拉·本·赛俩目、赛勒曼·本·法尔西等人。“这些人中”即阿拉伯多神教徒中,也有认清《古兰经》的真理性而弃邪归正,接受伊斯兰的人。至于拒不接受《古兰经》的,只是那些自甘堕落之人。
48. 这是证明先知穆罕默德使命来自天启的最有力的证据:“以前,你不会读书,也不会写字,否则,反对真理的人必定怀疑。”先知穆罕默德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读书识字的经历。他在麦加的十三年中,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有经人。到麦地那后,虽然当地有犹太居民,但先知从未与他们有过思想和知识的交流。安拉让这位封印的先知,以文盲而不是以学者的身份出现,哲理在于避免人们说他倡导的信仰,是自己理性的产物。文盲,在人们的一般认识中,是人生的一种严重缺陷和不足,但对于穆罕默德,却是先知和使者的象征,而这不能不说是另一种奇迹。尽管如此,许多冥顽不灵的阿拉伯多神教徒依然否定他的使命。
49. 先知穆罕默德的使命及他带来的《古兰经》,对于有真知灼见者,是明白无误、不容置疑的真理,是安拉全能独一、先知穆罕默德圣品可靠的有力证据。那些顽固不化,甘入火狱的人,则拒不接受:“只有不义的人否认我的迹象。”“被你的主的判词判决的人,必定不归信;即使每种迹象都降临他们,直到他们看见痛苦的刑罚。”(1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