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我确已把智慧赐予鲁格曼:“你当感谢安拉。感谢的人,只为自己而感谢;辜负的人,安拉是无求的,是可颂的。”
13.当时,鲁格曼教训他的儿子说;“我的儿子啊!你不要以任何物配主。以物配主,确是严重的自亏。”
14.我曾命人孝敬父母,母亲弱上加弱地怀着他,他的断乳是在两年之中。你应当感谢我和你的父母;只有我是最后的归宿。
15.如果他俩强制你以你所不知道的东西配我,那么,你不要服从他俩。在今世,你应当依礼侍奉他俩,你应当遵守归依我者的道路;只有我是你们的归宿,我要把你们的行为告诉你们。
16.鲁格曼说:“我的儿子啊!善恶的行为,虽小如芥子,隐藏在磐石里,或在天空中,或在地底下,安拉都要揭示它。安拉确是明察的,确是彻知的。
17.我的儿子啊!你应当谨守拜功,应当劝善戒恶,应当忍受患难,这确是应该决心做的事情。
18.你不要为藐视他人而转脸,不要洋洋得意地在大地上行走。安拉不喜爱一切傲慢者、矜夸者。
19.你应当节制你的步伐,抑制你的声音;最讨厌的声音,是驴子的声音。”
安拉谴责了悖逆者的忘恩负义之后,在这里介绍一个不但自己对安拉感恩戴德,而且将正确观念和优美品行传承后辈的优秀典型——先哲鲁格曼,以便所有父母效仿。
12. 安拉在这里讲述先哲鲁格曼忠告儿子的事迹,以便我们吸取其中的教益。关于鲁格曼的身份,有人说他是先知,有人说他不是先知而是一个具备正信和善行的清廉之人。绝大多数学者倚重于后一主张。无论鲁格曼是不是先知,经文在这里已经明确指出,他是一位被赐予智慧的先哲:“我确已把智慧赐予鲁格曼:‘你当感谢安拉。感谢的人,只为自己而感谢;辜负的人,安拉是无求的,是可颂的。’”不难看出,安拉赐予鲁格曼的智慧,实际上是一种非圣品的思想启迪。感恩的智慧,代表了一个人正确的认主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3. 先哲鲁格曼不但自己毕生坚持感恩的智慧,还将之传于爱子。他说:“我的儿子啊!你不要以任何物配主。以物配主,确是严重的自亏。”认主独一、拜主独一的信仰,是人类美德的基础,后世成功的保障,所以先哲鲁格曼将之作为对儿子的首条忠告。他告诫儿子要力避任何形式的举伴行为。“自亏”(ظلم)一词本身的涵义是“将事物放在不属于它的位置”,意思是说,舍弃创造万物的安拉,而去尊崇任何一物,是颠倒主次,混淆是非,属于最严重的自亏行为。
14. 这是先哲鲁格曼传授给儿子的另一种感恩智慧:“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母亲弱上加弱地怀着他,他的断乳是在两年之中。”即孝敬父母是安拉赋予每个人的天职,双亲中母亲的恩德最值得感谢。她为孕育子女而承受了怀胎、分娩、哺乳的艰辛过程。“弱上加弱”是母亲承受怀胎孕育之苦最真实的写照。在圣训中,先知(愿主福安之)连续三次忠告一个人要孝敬母亲,第四次才说孝敬父亲,这说明儿女四分之三的孝敬都应归母亲。此外,人对父母的感谢应该建立在感谢安拉的基础上,因为安拉是人类的创造者、养育者和最后的清算者:“你应当感谢我和你的父母;只有我是最后的归宿。”
15. 儿女孝敬父母,必须以不悖逆安拉为前提:“如果他俩强制你以你所不知道的东西配我,那么,你不要服从他俩。”即当父母反对子女归信安拉,或命令子女干违背教门之事时,子女不应服从。但在世俗生活方面,仍应遵守安拉命令尽孝敬之责:“在今世,你应当依礼侍奉他俩,你应当遵守归依我者的道路。”在后世,每个人要为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接受清算:“只有我是你们的归宿,我要把你们的行为告诉你们。”
16. 先哲鲁格曼给儿子讲解了有关安拉全知全能的知识:“我的儿子啊!善恶的行为,虽小如芥子,隐藏在磐石里,或在天空中,或在地底下,安拉都要显示它。安拉确是明察的,确是彻知的。”即安拉洞幽烛微,赏罚分明,不忽视一件小罪,也不废弃一件善功,对所有行为都要予以最公正的回报。正如安拉所说:“在复活日,我将设置公道的天秤,任何人都不受丝毫冤枉;他的行为虽微如芥子,我也要报酬他;我足为清算者。”(21:47)“行一个小蚂蚁重的善事者,将见其善报;干一个小蚂蚁重的恶事者,将见其恶报。”(99:7-8)
17. 先哲鲁格曼告诫儿子要终生坚守拜功,劝善戒恶,遇难坚忍,视任何患难为安拉的考验:“我的儿子啊!你应当谨守拜功,应当劝善戒恶,应当忍受患难,这确是应该决心做的事情。”
18. 先哲鲁格曼劝戒儿子要谦虚处世:“你不要为藐视他人而转脸,不要洋洋得意地在大地上行走。”伟大是安拉独具的特性,安拉是唯一应受万物崇敬者,当人以“伟大”自居而要别人崇敬他时,已严重冒犯安拉的尊严:“安拉确是不喜爱一切傲慢者、矜夸者的。”
19. 真正关爱子女的父亲,应该致力于改善子女的信仰、道德和行为。先哲鲁格曼就是这样一位父亲,他对儿子的关怀堪称细致入微——甚至教导儿子应该如何走路:“你应当节制你的步伐。”也就是说,走路时既不宜缓慢而显懒散,也不宜快速而显仓促,而应适中。据传述,大贤欧麦尔看见一个人垂头走路,便对他说:“抬起你的头来!伊斯兰绝不是病态的。”
先哲鲁格曼忠告儿子节制说话的声音:“你应当抑制你的声音;最讨厌的声音,确是驴子的声音。”即说话的声音不应超出需要的限度,以免对别人的耳膜产生刺激,引起厌恶。他把过量的声音产生的不良效果比喻为“驴子的声音”,意在让儿子牢记教诲。先知(愿主福安之)说过:“当你们听到鸡啼时,向安拉祈求恩典;当你们听到驴叫时,祈求安拉护佑,因为它这时看见了恶魔。”(布哈里、穆斯林等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