إِنَّ ٱلَّذِينَ كَفَرُواْ لَن تُغۡنِيَ عَنۡهُمۡ أَمۡوَٰلُهُمۡ وَلَآ أَوۡلَٰدُهُم مِّنَ ٱللَّهِ شَيۡـٔٗاۖ وَأُوْلَـٰٓئِكَ هُمۡ وَقُودُ ٱلنَّارِ (10) كَدَأۡبِ ءَالِ فِرۡعَوۡنَ وَٱلَّذِينَ مِن قَبۡلِهِمۡۚ كَذَّبُواْ بِـَٔايَٰتِنَا فَأَخَذَهُمُ ٱللَّهُ بِذُنُوبِهِمۡۗ وَٱللَّهُ شَدِيدُ ٱلۡعِقَابِ (11) قُل لِّلَّذِينَ كَفَرُواْ سَتُغۡلَبُونَ وَتُحۡشَرُونَ إِلَىٰ جَهَنَّمَۖ وَبِئۡسَ ٱلۡمِهَادُ (12) قَدۡ كَانَ لَكُمۡ ءَايَةٞ فِي فِئَتَيۡنِ ٱلۡتَقَتَاۖ فِئَةٞ تُقَٰتِلُ فِي سَبِيلِ ٱللَّهِ وَأُخۡرَىٰ كَافِرَةٞ يَرَوۡنَهُم مِّثۡلَيۡهِمۡ رَأۡيَ ٱلۡعَيۡنِۚ وَٱللَّهُ يُؤَيِّدُ بِنَصۡرِهِۦ مَن يَشَآءُۚ إِنَّ فِي ذَٰلِكَ لَعِبۡرَةٗ لِّأُوْلِي ٱلۡأَبۡصَٰرِ (13) زُيِّنَ لِلنَّاسِ حُبُّ ٱلشَّهَوَٰتِ مِنَ ٱلنِّسَآءِ وَٱلۡبَنِينَ وَٱلۡقَنَٰطِيرِ ٱلۡمُقَنطَرَةِ مِنَ ٱلذَّهَبِ وَٱلۡفِضَّةِ وَٱلۡخَيۡلِ ٱلۡمُسَوَّمَةِ وَٱلۡأَنۡعَٰمِ وَٱلۡحَرۡثِۗ ذَٰلِكَ مَتَٰعُ ٱلۡحَيَوٰةِ ٱلدُّنۡيَاۖ وَٱللَّهُ عِندَهُۥ حُسۡنُ ٱلۡمَـَٔابِ (14) ۞قُلۡ أَؤُنَبِّئُكُم بِخَيۡرٖ مِّن ذَٰلِكُمۡۖ لِلَّذِينَ ٱتَّقَوۡاْ عِندَ رَبِّهِمۡ جَنَّـٰتٞ تَجۡرِي مِن تَحۡتِهَا ٱلۡأَنۡهَٰرُ خَٰلِدِينَ فِيهَا وَأَزۡوَٰجٞ مُّطَهَّرَةٞ وَرِضۡوَٰنٞ مِّنَ ٱللَّهِۗ وَٱللَّهُ بَصِيرُۢ بِٱلۡعِبَادِ (15) ٱلَّذِينَ يَقُولُونَ رَبَّنَآ إِنَّنَآ ءَامَنَّا فَٱغۡفِرۡ لَنَا ذُنُوبَنَا وَقِنَا عَذَابَ ٱلنَّارِ (16) ٱلصَّـٰبِرِينَ وَٱلصَّـٰدِقِينَ وَٱلۡقَٰنِتِينَ وَٱلۡمُنفِقِينَ وَٱلۡمُسۡتَغۡفِرِينَ بِٱلۡأَسۡحَارِ (17)
【译文】

10.不信者拥有的财产和子嗣,在安拉跟前不能裨益他们一丝毫。这等人是火狱的燃料。
11.他们的情况与法老的部族和他们以前的各民族一样,他们否认安拉的迹象,故安拉因他们的罪恶惩治了他们,安拉的刑罚是严厉的。
12.你对不信者说:“你们将被制服,并将被集合于火狱。那卧褥真恶劣!”
13.在交战的两军中,你们确可看到一种迹象;一军为安拉而战的,一军是不信者。他们看见这一军有自己的两倍。安拉以他的佑助扶助他所意欲的人。对于有眼光的人,此中确有一种鉴戒。
14.人类被他们喜爱的事物所迷惑,如妻子、儿女、金银、宝藏、骏马、牲畜、禾稼。这些是今世生活的享受;而安拉那里却有优美的归宿。
15.你说:“让我告诉你们比这更好的吧!敬畏者将在他们的主那里享受下临诸河的乐园,他们将永居其中,并获得纯洁的配偶和安拉的喜悦。”安拉是明察众仆的。
16.他们说:“我们的主啊!我们确已归信了,求你赦宥我们的罪过,求你使我们幸免于火狱的刑罚。”
17.他们是坚忍的,诚实的,顺从的,好施的,在黎明时求饶的。

『提示』

在前几节经文中,安拉论述了认主独一、拜主独一的信仰原则,阐明了《古兰经》文的两种类型,揭示了心存邪念者和拥有真知者对隐微经文的不同立场。这几节经文中,安拉揭露了悖信者仰仗财富和权势对安拉的惩罚有恃无恐的态度。安拉通过历史上的法老及其党羽的下场,以及穆斯林在迁徙麦地那初期白德尔战役中敌众我寡依然取胜的实例,为人们阐明了一个道理:倘若坚持悖信立场,那么,拥有再多的财富和子女,在今后两世也不会有丝毫益处。

【注释】

10. 安拉告诉那些悖信者,他们将是火狱的燃料。安拉在今世赐予他们财富,但他们不但没有将其用于传播真理,扶持正义的事业,反而利用它加倍地违抗安拉;安拉赐予他们子女,他们却借助子女反对真理,迫害坚持真理者。所以他们的钱财和子女在后世对他们有害无益。安拉曾对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和穆斯林说:“他们的钱财和子女绝不值得你羡慕,安拉只想借助其在今世惩罚他们,要他们至死仍然是悖主的。”(98:5)“你们和你们舍安拉崇拜的都是火狱的燃料,你们将进入火狱。”(21:98)“你们的财产、你们的子女都不能使你们稍稍地接近我,但只有归信并且行善的人,将因他们的行为而获加倍的报酬。”(34:37)
11. 自古至今,人类的犯罪历史一直在延续。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时代仰仗财富和权势反对伊斯兰者的情况,与历史上的法老和阿德人、赛莫德人的情形如出一辙:都否认安拉,反对安拉的教门,最后都遭到安拉的严惩。
12. 安拉让先知穆罕默德告诉麦加多神教徒和麦地那犹太人,以及世世代代不归信的人们:无论拥有多少财富或权势,最终都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首先他们的信仰是错误的,其次是错误的信仰产生的错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使他们借助金钱和权势多行不义,因而,在今世他们会被社会所淘汰,在后世他们的归宿是火狱。
13. 发生在穆斯林迁徙麦地那初期的白德尔战役,是信士必胜、逆徒必败的最好例证。当时,穆斯林只有三百一十三人,而且装备既少又简陋,而麦加多神教徒装备精良,足有一千人,人数是穆斯林的三倍。但是,穆斯林眼中的敌人只有自己的两倍,而在敌人眼中的穆斯林,也是他们的两倍。这是安拉的援助!以便让穆斯林士气高涨,使多神教徒恐惧疑虑。安拉援助经受了十数载苦难磨砺的穆斯林获得了胜利,让他们摘取了长期坚忍的果实。此外,穆斯林还消灭了背信弃义、践踏盟约、勾结联军进攻麦地那的百尼·古莱佐犹太部落,成功地将侵犯伊斯兰尊严的百尼·奈兑尔犹太部落逐出麦地那城;攻克了海拜尔等地…… 总之,穆斯林由最初的寥寥数人发展到使周边的悖主者们闻风丧胆的规模,在其后的短短几十年内又发展到世界大部分地区,这一切都说明伊斯兰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14. 喜爱妻子、儿女、金银、宝藏、骏马、牲畜、禾稼等,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古兰经》述说人们喜爱这些具有“迷惑性”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贬斥,因为它们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条件,其本意是提醒人们不应该将它们视为最高享受和最大追求。其实,最好的、有万利而无一弊的享受并不在今世,而是在后世,在安拉那里。人们在今世所喜欢的这些东西,都是安拉创造,让人们在享受它们的过程中经受考验:看人们是完全沉湎于享乐而堕落,还是适当地享受,并利用它醇化人性,创造精神财富。
15. 人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利用这些财富多大程度上接近了安拉,多大程度上改善了自己的道德状况。所以,安拉说比你们认为最好的东西更好的是敬畏,而敬畏的涵义是终生如履薄冰般谨防伤害他人和违抗安拉,最终使自己得到保护,也意味着时刻意识到自己处在安拉的监督之下。将并非最好视为最好,表现出人的理性和能力的局限性,人在许多情况下并不知道自己的真正利益所在。而真正敬畏安拉的人,能得到安拉的喜悦而进入乐园——一切最美好最永恒的幸福的汇集处。在所有享受中专门提到“纯洁的配偶”,是因为这是人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安拉的喜悦,则概括了一切幸福,因为能否获得安拉的喜悦,决定着人能否取得最后的成功。人绝不应对后世永恒的幸福心存侥幸,必须老老实实,一心一意地用实际行动去追求。人应该知道,安拉是明察秋毫的。
16. 说此话的人,正是敬畏者。他们的话正体现了敬畏的境界:真诚的信仰,意识到自己随时可能犯错误,故他们随时祈求安拉饶恕,使他们免遭火刑。
17. 这些都是敬畏者的属性和敬畏的意蕴:坚忍,诚实,谦恭,乐善好施,在黎明时求饶。伊斯兰提倡的坚忍须具备三个内涵:坚持顺主,克制自己不犯罪,经得住患难的考验。诚实,即信仰和言行的真诚。施舍,包括主命性质的天课和所有自愿的施济。求饶,则指付诸行动的忏悔,而非仅限于口舌的求恕词。黎明时,则主要强调夜阑人静时心灵的专注及祈求获得应答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