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难道你没有看到吗?安拉从云中降下雨水,然后借雨水生出各种果实。山上有白的、红的、各色条纹的和漆黑的岩石。
28.人类、野兽和牲畜,也有不同的颜色。安拉的仆人中,只有学者敬畏他。安拉确是万能的,确是至赦的。
29.诵读安拉的经典,谨守拜功,并且秘密或公开地分舍我赐予的财物者,他们的经营有望不破产,
30.以便他让他们获得完善的报酬,并把他的恩惠加赐给他们;他确是至赦的,确是善报的。
安拉不但创造咸淡各异的大海,不但使人类社会善恶并存、美丑互见,还让相同的雨水生长出形状、颜色、味道、营养各异的果实,使山岳呈现白红黑等不同颜色,使五彩缤纷的宇宙以自身的奇妙向人类展示安拉的全能、伟大和独一,但只有具备真知的人才能领略其中的哲理。
27-28.安拉提醒每一个人:“难道你没有看到吗?安拉从云中降下雨水,然后借雨水生出各种果实。山上有白的、红的、各色条纹的和漆黑的岩石。”即安拉使同样的山岳具有不同的颜色,难道这不是你亲眼看到并完全认识的事实吗?人类和牲畜也是如此:“人类、野兽和牲畜,也有不同的颜色。”即人类的肤色各异,牲畜的同种同类毛色都有不同。
安拉在宇宙中,在人类目力所及之处,设置这些五彩斑斓的迹象,就是为了引起人类注意而思考造物主的伟大和全能。然而大多数人对它们的了解和认识,只停留在表层上。而有真知灼见者却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认识安拉大能的更深层面,从而增进对安拉的崇敬和畏惧,这是不争的事实:“安拉的仆人中,只有学者敬畏他。”也就是说,伊斯兰视野中的“学者”比世俗意义的“学者”有更深、更高的思想境界,其知识不但能认识事物细节、过程,而且还须认识其起源和使其发轫者。否则,只能是皮毛的,肤浅的,无资格称其为学者。真正的学者对人性和世俗具有透见惠识,他们的智慧基础,是天启指导和理性洞见的统一。此外,学者不但认识造物主的存在,还能通过天启经典,认识造物主的一切完美德性,其中首先认识的是安拉的全能和至赦:“安拉确是万能的,确是至赦的。”前者代表安拉的威严,后者则代表安拉的慈爱。认识安拉的恩与威,能使人的内心保持稳定与平衡,使之既不绝望,又不放纵。哈桑·巴士利说,真正的学者是背地里害怕安拉之人,他力行安拉喜悦之事,慎避安拉恼怒之事。伊本·麦斯欧德说,真正的学者不是高谈阔论者,而是内心畏主者。伊玛目马立克说,真正的知识,甚至不是传述大量的圣训,而是内心被来自安拉的光照亮。
29-30.这节经文进一步阐释了学者的内涵:“诵读安拉的经典,谨守拜功,并且秘密或公开地分舍我所赐予的财物者,他们的经营有望不破产。”即他们善于将理性思考与天启教导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崇拜实践相统一,物质财富与精神价值相融合。他们秘密、公开地施舍,是因为对后世的厚报深信不疑,希望最大限度地求得安拉的喜悦,使自己今世的过失蒙得饶恕:“以便他让他们获得完善的报酬,并把他的恩惠加赐给他们;他确是至赦的,确是善报的。”他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不影响追求认主拜主的终极理想:“商业不能使他们疏于记念安拉、谨守拜功和完纳天课,他们畏惧那心乱眼花的日子。以便安拉赏赐他们行为的善报,并以他的恩惠加赐他们。”(2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