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难道你没有看见曾受天经的一部分人吗?当别人号召他们依据安拉的经典裁决争执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拒绝了,他们是常常反对真理的。
24.这是因为他们说:“火绝不接触我们,除非若干有数的日子。”他们在自己的宗教中所捏造的欺骗了他们。
25.在毫无怀疑的一日,我集合他们,让每个人毫不亏枉地得到自己行为的全部回报时,他们将会怎样呢?
26.你说:“安拉啊!掌握一切权力的主啊!你要把权力赐予谁,就赐予谁;你要把权力从谁的手中夺去,就从谁的手中夺去;你要使谁尊贵,就使谁尊贵;你要使谁卑贱,就使谁卑贱;所有福利只由你掌握;你是全能于万事的。
27.你使夜入昼,使昼入夜;你从无生物中取出生物,从生物中取出无生物;你无量地供给你所意欲的人。”
28.归信的人不可舍信士而以悖逆者为盟友;谁干此事,他已与安拉脱离关系,除非出于对他们的惧怕。安拉要你们提防他的迁怒,安拉是最后的归宿。
29.你说:“无论你们隐讳心事或是表白,安拉都是知道的。他知道天地万物。安拉是全能于万事的。”
30.在那日,人人都要看到陈列在面前的自己的善恶。人人都将希望自己与那些罪恶之间有很远的距离。安拉要你们提防他的迁怒,安拉是仁爱众仆的。
31.你说:“如果你们喜爱安拉,就当顺从我;那么,安拉就喜爱你们,就赦宥你们的罪过。安拉是至赦的,至慈的。”
32.你说:“你们当服从安拉和使者。”如果他们违背正道,那么,安拉确是不喜爱悖逆者的。
在前面的经文中,安拉提到历史上的有经人的部分丑行,这几节经文继续揭露他们曾经犯下的其它罪行,并且指出,他们的劣迹如此昭彰,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抱有“火狱之火绝不烧我们,除非可数的几日”等虚幻的优越感。同时郑重宣布,安拉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权力:“他要把权力赐予谁,就赐予谁;他要把权力从谁的手中夺去,就从谁的手中夺去;他要使谁尊贵,就使谁尊贵;要使谁卑贱,就使谁卑贱;一切福利只由他掌握……他使夜入昼,使昼入夜;从无生物中取出生物,从生物中取出无生物……”强调安拉全能、全知、公正、为所欲为等伟大属性。经文为真信士指明了博得安拉喜悦的道路:“如果你们喜爱安拉,就当顺从我;那么,安拉就喜爱你们,就赦宥你们的罪过……”
23. 这里的“曾受天经的人”,指历史上的犹太人;经典指《讨拉特》。当先知和他们中坚持正信的人号召他们以安拉的经典解决彼此间的一些分歧时,他们中的许多人持拒绝态度。伊本·阿巴斯传述,有一次,安拉的使者来到犹太人研习经典的地方,号召他们认主独一,拜主独一。当时他们的领导人纳依目·本·阿目尔说:“你信的是什么宗教?”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说:“我信的是先知易卜拉欣的宗教。”那人说:“易卜拉欣是犹太教徒。”先知说:“让我们用《讨拉特》来确定这个问题,你们看怎样?”结果他们拒绝了。
24. 犹太人拒绝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号召的原因,是他们自信地以为,他们在后世除了为崇拜牛犊的四十天受火狱的惩罚外,绝不会因其它的罪恶受惩罚,他们最终将永居乐园。他们的理由是,他们是安拉派遣的众多先知的亲族,他们是主的选民。
正如安拉在“黄牛”章中所说:“他们说:‘火绝不烧我们,除非可数的几日。’你告诉他们:‘难道你们与安拉缔结了约会吗?那么,安拉是绝不爽约的,还是你们在对安拉说你们自己不明白的话呢?’”(2:80)实际上,他们是在用自编的谎言欺骗自己。
25. 当安拉在金钱、子女、血缘毫无裨益的日子集合他们,并彻底清算和回报他们生前的行为时,他们将会说什么做什么呢?在那一日,罪行将受到公正的清算,善行将获得加倍的回赐。“在复生日,我将设置公道的天秤,任何人都不受丝毫冤枉;他的行为虽微如芥子,我也要回报他;我足为清算者。”(21:47)
26.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为圣后,有经人否认他的使命,原因是他不属于以色列民族;阿拉伯多神教徒也否认他,因为在他们看来,一个与他们一道“共食人间烟火,行走于街市的凡人”不可能是安拉的先知。为此,安拉告诉他们,他是全知的,为所欲为的,他知道应该将圣品、王权赐予谁,不赐予谁;任何人没有权力和能力强制安拉只从某个民族或某些人中选拔使者;他知道谁有资格获赐荣耀,谁应该遭受卑贱;他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有经人自诩“主的选民”、“乐园的居民”,扬言“火狱只烧他们四十天”。其实,这都是他们自己编造的谎言,因为他们根本不具有决定自己结局的权力,这一切权力只由安拉掌握。安拉是为所欲为的,是全能于一切的。
27. 不要说在小小地球上选拔谁作先知或使者,或使谁尊贵、使谁卑贱之类的事情均由安拉支配,就是整个宇宙的所有存在,也都在安拉的支配之下。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时日的长短,本无生机的种子长成葱绿的植物,卑贱的精卵结合孕育出生命,使无知者变成有知者,使野蛮人变成文明人,使低智商者比高智商者获得更多的财富……这一切,都是安拉的安排。
在《古兰经》中,凡“安拉引导他意欲的人”、“使他意欲者高贵,使他意欲者低贱”等经文,都在强调安拉全知、全能、睿智、为所欲为等伟大属性。即他清楚谁值得引导,谁值得高贵,谁无资格获得这一切,他全能于实施他所意欲之事。
28. 真正的友谊的意义,在于实现正义方面的互助合作。信仰相悖、人生观相反的两种人之间,是不存在真正友谊的。如果有,那也只是貌合神离,根本不会有真理和正义方面的合作互助。所以,安拉严厉禁止有正信的人与悖主者缔结任何友谊。如果有人违反这一禁例,那么,他实际上与安拉脱离了关系,即他已不再是信士。但有一种情况例外,若不对逆徒表现出亲近会遭受迫害,穆斯林为保护自己的信仰,保存自己的实力,可以有表面性的“亲近”。这实际是一种战略,符合伊斯兰“避祸先于趋利”的原则。穆斯林可以将之作为与敌人决绝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至于人们在何种条件下亲近悖逆者,亲近的程度如何,安拉是全知的,人应牢记自己时刻处于安拉的监察之下。伊斯兰在不同条件下对穆斯林的灵活规定,充分体现了伊斯兰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统一的特点。不惟在这个问题上灵活,即使在作为伊斯兰根本和核心的信仰方面也允许灵活:“除非被迫宣称不信,内心信仰坚定者。”(16:106)
29. 隐瞒和公开,是人性的体现。人不应该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主比人”,以为安拉不知他所隐藏之事。对于安拉,无所谓公开和秘密,他全知人类心事,洞察宇宙间一切:“安拉掌握着幽玄的锁钥,只有他才知道它。他全知陆海中的一切;即使掉落一片树叶,他也知道;无论地下的一颗籽粒,或葱绿的,或枯槁的,均载于详明的典籍中。”(6:59)安拉的“全知”意味着他将在后世公正地清算人类的一切行为。
30. 在清算之日,每个人将亲眼看到自己生前的所作所为,此时他已无任何否认或辩解的余地,他只能抱有一个不能实现的愿望:离自己的罪恶远一点。但离罪恶远一点又能怎样?毕竟不能逃脱惩罚。这是来自安拉的警告,他完全可以在人类毫无认识,全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清算并惩治他们,但安拉是仁爱众仆的,他在今世人类还能作准备的情况下,将后世的情形明白地告诉他们,以便让他们早作准备。
31. 禁止信士将悖逆者作为盟友的意义,在于让他们只将安拉和信士作为盟友。将安拉视为盟友,就是信赖安拉,遵奉安拉的命令,全身心地热爱安拉。这种爱从根本上体现在对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爱和跟随上,因为先知为人们传达的是安拉的命令和禁止,他是安拉启示的权威诠释者。只有不畏艰难,在顺境和逆境、个人私欲与教门原则冲突时都始终遵从使者教导,方能真正体现对安拉的爱。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安拉的喜爱和恕饶。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他们从总体上坚持正信,遵循正道,那么他们的错误即使再大,也有限度和范围,从而可以得到安拉的赦宥。安拉是至恕的,至慈的,他绝不会责成人类力不能及之事。
32. 在这里,安拉将使者与他自己并列在一个动词后面,充分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顺从安拉者,须顺从使者,顺从使者代表顺从安拉。也说明否认使者同否认安拉一样,都是“库夫尔”,而库夫尔是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罪恶、黑暗、破坏、毁灭等一切反动思想和行为的代名词。安拉是不喜欢一切卡菲尔和库夫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