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你问他们吧!究竟他们更难造呢?还是我所创造的更难造?我用粘泥创造了他们。
12.不然!你感到惊奇,而他们却嘲笑你。
13.他们虽闻教诲,却不觉悟。
14.他们虽见迹象,却加以嘲笑。
15.他们说:“这只是明显的魔术。
16.难道我们死后变为尘土和朽骨的时候,还会复活吗?
17.连我们的祖先,也要复活吗?”
18.你说:“是的!你们都要卑贱地复活。”
19.只听一声巨响,他们就瞻望着,
20.他们说:“伤哉我们!这就是报应之日。”
21.这就是你们所否认的判决之日。
经文从安拉创造的奇妙苍穹给我们展示他的全能之后,话题转向后世复活的必然性,因为复活是人们历来置疑的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一问题,确立正确信仰和高尚道德就变得容易了。同安拉的存在、独一、全能以及复活一道被《古兰经》反复论述的,还有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圣品和前定问题。
11. 安拉命令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责问否定死后复活的人:“究竟他们更难造呢?还是我所创造的更难造呢?我用粘泥创造了他们。”即与宇宙、天地万物的创造相比,人的创造会更复杂、更艰难吗?当然,这里的复杂和艰难,指人类的比较。对安拉而言,无所谓复杂与艰难。正如安拉在别的经文中所说:“创造天地,是比再造人类更难的,但世人大半不知道。”(40:57)“难道能造天地的,不能造像他们那样的人吗?不然!他确是善造的,确是全知的。”(36:81)这一问题的答案不言自明——与万物的创造相比,人类是渺小的被造物,他们是从被造的大地上的一点粘土创造的。我们可以看到,人类身上集中了两种极度悬殊的特质:作为“大地代治者”、“万物之灵”的至贵身份,与来自泥土和精液的卑微出身。这是睿智的安拉的精密安排,安拉一方面要他们占据大地主人的崇高地位,同时也要他们时刻牢记自身的卑微而避免骄傲。
12-17.洞察心灵的安拉一语中的,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不然!你感到惊奇,而他们却嘲笑你。”即你对他们否认死后复活感到诧异,而他们却嘲笑你提出的死后复活。在你看来,死后复活的证据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而他们盲目地断定死后复活绝不可能。实际上,这代表了两种智商、两种人生态度。调和这种矛盾,对于相当一部分人而言,几乎不可能:“他们虽闻教诲,却不觉悟。他们虽见迹象,却加以嘲笑。他们说:‘这只是明显的魔术。’”也就是说,即使他们亲耳听到真理的教导,也会断然拒绝;即使亲眼看到奇迹,也会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之,甚至还显得持之有故:“难道我们死后变为尘土和朽骨的时候,还会复活吗?”他们这种肤浅的疑问,表明他们在以人类的能力衡量安拉的能力,所以认为这毫无可能。
18. 安拉命令先知回答他们:“你说:是的!你们都要卑贱地复活。”即你们将痛苦地死去,化为尘土,然后将再次复活,卑贱而驯服地去接受安拉的审判——这是所有人必须经历的关隘:“在那日,将吹号角,除安拉所意欲的外,凡天上地下的都要恐怖,个个都要卑贱地来到安拉那里。”(27:87)当然,那时你们这种人将卑贱地进入火狱,如安拉所说:“不肯崇拜我的人,他们将卑贱地入火狱。”(40:60)
19-21.全人类死亡后,复活他们只需吹响一声号角:“只听一声巨响,他们就瞻望着。”当天使伊斯拉菲勒吹响第二声号角,人们大梦初醒,从坟墓中一跃而起。然而,眼前的情景使他们后悔不已:“他们说:伤哉我们!这就是报应之日。”此时,他们多么希望自己化为乌有,或不曾生存于前世,但这些幻想除了增加痛苦,毫无裨益。天使告诉他们,这个日子正是他们曾经断然否定的清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