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你们必定尝试痛苦的刑罚,
39.你们只依自己的行为受到回报。
40.惟安拉虔诚的众仆,
41.将享受可知的给养——
42.各种水果,同时他们是受优待的;
43.他们在恩泽的乐园中,
44.他们坐在床上,彼此相对;
45.满盛美酒的杯子,在他们之间挨次传递,
46.颜色洁白,饮者尽享其美;
47.它中无麻醉物,他们也不会因之酩酊;
48.他们将有不视非礼的美目伴侣,
49.她们仿佛是珍藏的鸵卵;
50.他们走向前来,互相谈论。
51.他们中一个人说:“我有一个朋友,
52.他问我:‘你确是诚信的吗?
53.难道我们死后,变为尘土和朽骨的时候,还必定要受还报吗?’”
54.他说:“你们想看他吗?”
55.他俯视下面,就看见他在火狱的中央,
56.他说:“以安拉发誓,你差点害了我。
57.如果没有我的主的恩惠,我必在被拘禁者之列。
58.我们不会再死了!
59.除了我们初次的死亡。我们也绝不会受惩罚!
60.这确是伟大的成功,
61.所有工作者,都应当为获得这样的成功而工作。”
在这个段落的经文中,安拉继续说明悖逆者在后世的悲惨结局的同时,展示虔诚信士享受的幸福,以便让善于权衡利弊的人,知永恒利益而趋之,识永恒弊害而避之。
38-39.展示信士在后世享受的幸福之前,安拉总结了悖逆者受惩罚的情况和原因:“你们必定尝试痛苦的刑罚,你们只依自己的行为受到回报。”即一切作恶者必须在后世遭受安拉的严厉惩罚,那都是他们生前的恶行所导致的,是他们咎由自取:“作恶者自受其害,你的主绝不会亏枉众仆。”(41:46)
40-41.接受正信,终生行善者,将进乐园;拒斥正信,在罪恶中终其一生者,必入火狱,这是伊斯兰全力传播的生命哲学,它将在后世完全兑现:“惟安拉的虔诚的众仆,将享受可知的给养。”这也正是“时光”章的告诫:“以时光盟誓,所有人均在亏折之中,惟归信而且行善,并以真理相劝,以坚忍相勉的人则不然。”(103:1-3)“可知的给养”意谓今世已给人描述的“眼未见过、耳未听过、心未想过的永无终止、完美无缺的享受”。凡《古兰经》提到的与今世的享受一样的东西,如水果、酒等,正如先知所阐释,名称相同,实质迥异。
42. 从《古兰经》具体描述的后世享受和惩罚来看,后世的一切并非如某些理性主义者认为的那样,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而是兼有具体、形象的物质生活:“各种水果,同时他们是受优待的。”乐园中有水果的享受,无疑是最形象的说明。安拉告诉我们,乐园中的水果、饮品等一切与口腹有关的东西,只是为了让人享受它们,而不是为了充饥解渴。“他们是受优待的”,是高度概括式表达,指人在乐园中将得到包括与安拉会见在内的一切最高礼遇。诸如此类的情况,在《古兰经》中大多采用一言以蔽之的概括式表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类所能理解的语言极难描述其万分之一。
43-47.乐园居民毫无约束地沉浸在安拉的恩泽之中,以自己愿意的方式享受无比美好的生活:“他们在恩泽的乐园中,他们坐在床上,彼此相对;满盛美酒的杯子,在他们之间挨次传递,颜色洁白,饮者尽享其美。”犹如人们在今世舒适地躺在豪宅床榻上,与亲朋好友畅聊世事一样,乐园的居民也将面对面地坐在一起,畅谈彼此的往事。谈话间,给他们送来一杯杯清澈甘甜的美酒——当然不是今世让人沉醉发疯之物,而是“无麻醉物,他们也不因它而酩酊”的佳饮。这是与今世的酒名同实异的饮品,只有那些恪守安拉禁令,戒绝今世非法之饮者,才有资格享受。
48-53.创造人类、彻知人性的安拉,在乐园中为信士准备了心皆向往的完美女子做他们的伴侣——她们是美目的、端庄的,非自己丈夫不视:“他们将有不视非礼的美目伴侣。”她们白晰、美丽、纯洁,宛若“珍藏的鸵卵”,一尘不染。
在这样美好的氛围中,他们聚在一起,侃侃而谈,谈及今世的经历:“他们走向前来,互相谈论。”其中一人说,他在今世有一个不信正教的朋友,不信死后复活,曾问他:难道你确信我们死后,都成泥土和朽骨了,还要复活受清算吗?显然,他不知道自己的起源,更不知道安拉的全能,而是以人的能力衡量安拉的能力,所以认为朽骨恢复生机决不可能。
54-57. 他问乐园中的同伴,想不想看看他这个否认复活的朋友现在的样子。随后,他们低头望去,只见那个人正在火狱中央受刑。他对着那人发出了庆幸的感慨:“以安拉发誓,你差点害了我。如果没有我的主的恩惠,我必在被拘禁者之列。”即若不是安拉保护我,使我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仰,我或许已经受你的影响否认安拉与后世。如果那样,我今天与你必是同一个下场。鉴于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伊斯兰要求穆斯林必须选择信仰正确、品行端正的朋友。另言之,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必须建立在正信的基础上。
58-59.他欣慰地对自己和大家说:“我们不会再死了!除了我们初次的死亡。我们也绝不会受惩罚!”正当火狱中的人求死不得,求生不能的时候,乐园中的人发出这种感慨,无疑具有触景生情,见苦思甜之意。
60-61.安拉最后总结道:“这确是伟大的成功,所有工作者,都应当为获得这样的成功而工作。”即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结局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应该为实现这样的结果而工作。换言之,一个人劳作终生而达不到这种结果,那就是真正亏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