فَلَمَّا بَلَغَ مَعَهُ ٱلسَّعۡيَ قَالَ يَٰبُنَيَّ إِنِّيٓ أَرَىٰ فِي ٱلۡمَنَامِ أَنِّيٓ أَذۡبَحُكَ فَٱنظُرۡ مَاذَا تَرَىٰۚ قَالَ يَـٰٓأَبَتِ ٱفۡعَلۡ مَا تُؤۡمَرُۖ سَتَجِدُنِيٓ إِن شَآءَ ٱللَّهُ مِنَ ٱلصَّـٰبِرِينَ (102) فَلَمَّآ أَسۡلَمَا وَتَلَّهُۥ لِلۡجَبِينِ (103) وَنَٰدَيۡنَٰهُ أَن يَـٰٓإِبۡرَٰهِيمُ (104) قَدۡ صَدَّقۡتَ ٱلرُّءۡيَآۚ إِنَّا كَذَٰلِكَ نَجۡزِي ٱلۡمُحۡسِنِينَ (105) إِنَّ هَٰذَا لَهُوَ ٱلۡبَلَـٰٓؤُاْ ٱلۡمُبِينُ (106) وَفَدَيۡنَٰهُ بِذِبۡحٍ عَظِيمٖ (107) وَتَرَكۡنَا عَلَيۡهِ فِي ٱلۡأٓخِرِينَ (108) سَلَٰمٌ عَلَىٰٓ إِبۡرَٰهِيمَ (109) كَذَٰلِكَ نَجۡزِي ٱلۡمُحۡسِنِينَ (110) إِنَّهُۥ مِنۡ عِبَادِنَا ٱلۡمُؤۡمِنِينَ (111) وَبَشَّرۡنَٰهُ بِإِسۡحَٰقَ نَبِيّٗا مِّنَ ٱلصَّـٰلِحِينَ (112) وَبَٰرَكۡنَا عَلَيۡهِ وَعَلَىٰٓ إِسۡحَٰقَۚ وَمِن ذُرِّيَّتِهِمَا مُحۡسِنٞ وَظَالِمٞ لِّنَفۡسِهِۦ مُبِينٞ (113)
【译文】

102.当儿子到了能与他出外谋事的年龄时,他说:“我的儿子啊!我确已梦见,我将宰你。你看如何是好?”他说:“我的父亲啊!请你执行命令吧!凭主意欲,你将发现我是坚忍的。”
103.他俩服从了安拉的命令,他让儿子侧头卧地。
104.我呼吁道:“易卜拉欣啊!
105.你确已实践自己的梦境。”我必定要这样报酬行善的人。
106.这确是明显的考验。
107.我以一个伟大的牺牲赎了他。
108.我使他世代受到称颂。
109.“祝易卜拉欣平安!”
110.我要这样厚报行善者。
111.他确属坚信我的仆人,
112.我将以清廉的先知易斯哈格向他报喜。
113.我降福于他和易斯哈格。他俩的子孙中,将有行善者,也有公然自亏者。

『提示』

在这个段落,安拉讲述了先知易卜拉欣迁徙之后和儿子易斯马仪勒遇到的重大考验——献子事件。同时也提及安拉赐予他第二个儿子易斯哈格的情况。易斯马仪勒是阿拉伯人的祖先,他的后裔中产生了万圣的领袖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易斯哈格是以色列人的祖先,其后裔中出现了穆萨、尔撒等诸多先知和使者。

【注释】

102. 易斯马仪勒渐渐长大,到了能与父亲外出干事的年龄时,先知易卜拉欣做了一个梦——先知的梦境属于安拉的启示。梦见自己将要宰儿子易斯马仪勒,作为对安拉的献祭,他将梦境告诉儿子。
此时的易斯马仪勒已经懂得,父亲的梦境是来自安拉的命令。作为安拉对年迈父亲的馈赠,自己理当促成父亲的心愿:“他说:我的父亲啊!请你执行命令吧!凭主意欲,你将发现我是坚忍的。”面对生命的考验,易斯马仪勒表现出的刚毅和服从,反映出从小受到的良好信仰教育。
103. 父子二人在服从安拉的命令方面达成一致意见。为了不致在宰儿子时难以下手,父亲让儿子侧面而卧,儿子则鼓励父亲不要犹豫。这是一帧多么悲壮的顺主画面!匐地待宰的儿子,虽然是父亲老迈所得,但为了执行安拉的命令毅然忍痛割爱;儿子虽爱父亲,但更愿将这种爱体现在帮助父亲完成安拉的命令之中!
104-107.正当父亲准备下刀之时,安拉对他发出呼吁:“易卜拉欣啊!你确已实践自己的梦境。我必定要这样报酬行善的人们。这确是明显的考验。”也就是说,面对严峻的考验,你们父子已经完全表现了对安拉应有的忠诚,因此赦免易斯马仪勒,无须再执行宰子的命令。易卜拉欣抬头望去,只见一只雪白、长角的大眼绵羊款款走来,安拉以它救赎易斯马仪勒:“我以一个伟大的牺牲赎了他。”
108. 先知易卜拉欣堪称世人的楷模,安拉使其英名流芳百世:“我使他世代受到称颂。”无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甚或阿拉伯多神教,都视他为最优秀的人。这是因为安拉应答了他的祈求:“求你使我世代有良好的口碑,使我成为幸福乐园的继承者。”(26:84-85)
109-110.先知易卜拉欣受到世世代代人们的祝福:“祝易卜拉欣平安!”这就是安拉在今世对行善者的回报:“我要这样厚报行善者。”
111. 安拉评价先知易卜拉欣:“他确属坚信我的仆人。”即他确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乃至以生命体现了对安拉的信仰。
112. 作为今世对他的回报之一,安拉又恩赐他一个儿子——易斯哈格,他也是一位清廉的先知:“我以将以清廉的先知易斯哈格向他报喜。”据传,易斯哈格出生时,先知易卜拉欣已达99岁高龄。
113. 安拉赐福于先知易卜拉欣和易斯哈格:“我降福于他和易斯哈格。”使他俩多子多孙,大多数先知出自他俩的后裔。当然,他俩的后代中良莠并存:“他俩的子孙中,将有行善者,也有公然自亏者。”这表明血缘或世系因素并不决定人的善恶优劣,更不存在绝对的传承或世袭。良好的门第或世系,在后世对恶人也毫无裨益。一切善行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任何罪责也须由人自己承担。如安拉所说:“各人犯罪,自己负责。一个负罪的人,不负别人的罪。”(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