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假若我降示一部外语的《古兰经》,他们必定会说:“怎么不解释其中的节文呢?一部外语的经典和一个阿拉伯的先知吗?”你说:“它是归信者的向导和良药;不信者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些人仿佛从远处被呼唤。”
45.我确已授予穆萨经典,但人们对之态度不一,若非你的主有言在先,他们必受裁判。他们对它妄加怀疑。
46.行善者自受其益,作恶者自受其害。你的主绝不会亏枉众仆。
安拉阐明《古兰经》永不遭篡改、永不出现错误的特性之后,在这里揭示他以阿拉伯语降示《古兰经》的意义:“假若我降示一部外国语的《古兰经》,他们必定会说:“怎么不解释其中的节文呢?一部外国语的经典和一个阿拉伯的先知吗?”
44. 安拉创造语言,是为了让人类赞颂他、述说他的伟大、独一和完美,以及用它传播真理,让人类便于交流,互通思想和信息。因之,语言是一种带来方便和利益的工具,不应该是人性升华进程中的障碍。然而,对于一些愚顽不灵的人,语言却成了他们接受真理的障碍。彻知万事的安拉揭露这类人的心理说:“假若我降示一部外语的《古兰经》,他们必定会说:怎么不解释其中的节文呢?一部外语的经典和一个阿拉伯的先知吗?”即倘若安拉以非阿拉伯语降示《古兰经》,那么,当时的阿拉伯人必然会以不懂外语为借口,拒绝接受《古兰经》,而且还会诘疑:一个阿拉伯先知为何被授予外语的经典?事实上,大量非希伯莱民族接受希伯莱语《讨拉特》、《引支勒》的事实,对阿拉伯人并不陌生,他们一定知道真理、信仰、知识是跨语言、跨民族、跨地域的。无论安拉以何种语言文字降示《古兰经》,对于追求真理的人而言,除了认真学习那种语言,毫无拒绝的理由。《古兰经》作为最后一部为全人类降示的集大成的经典,对于全球各个民族的要求正是如此。所以安拉命令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对世人说:“你说:‘它是归信者的向导和良药;不信者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些人仿佛从远处被呼唤。’”即《古兰经》无民族、语言、地域限制,谁接受这部用阿拉伯语降示的经典,那么谁已获得通往两世成功之路的向导和治疗人性痼疾的良药:“我降示作为信士的良药和恩惠的《古兰经》。”(17:82)对于顽固不化,拒不接受真理的人,即使用最明白的本族语言和最嘹亮的声音发出呼唤,也如幽谷回音,只闻其声,不明其意,不会产生任何教益。如安拉所喻:“你号召不信者,就像叫唤只会听呼喊的牲畜一样。他们是聋的,哑的,瞎的,故他们不明白。”(2:171)
45. 以历史上的以色列人为例,当先知穆萨给他们宣读安拉以他们的本族语言启示的《讨拉特》时,他们立场纷杂,莫衷一是——归信者有之,怀疑者有之,拒绝者更有之:“我确已授予穆萨经典,但人们对之态度不一。”在这种情况下,安拉完全可以立即惩处悖逆者,但是,安拉已经有言在先:“如果安拉因世人的不义而惩治他们,那么他不会留一个人在大地上,但他将他们宽限到一个定期,当他们的定期来临的时候,他们不得延迟一霎时,(当其未来临的时候),他们不能提前一霎时。”(16:61)
46. 归根结底,拒绝或接受真理正信,损益者只是人本身:“行善者自受其益,作恶者自受其害。你的主绝不会亏枉众仆。”“各人只享受自己的劳绩。”(53:39)
感赞安拉,第二十四卷注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