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如果安拉使他的仆人享受宽裕的给养,他们必在大地上作恶;但他依定量降下他欲降的给养。他对于自己的仆人,确是彻知的,确是明察的。
28.在他们绝望之后,他降下时雨,广施他的恩惠,他确是保护者,确是可颂的。
29.他的迹象之一,是创造天地和他在天地间散布的各种动物。当他意欲时,他能将他们集合在一起。
30.凡你们所遭遇的灾难,都是由于你们所干的罪恶;他饶恕你们的许多罪过。
31.你们在大地上绝不能逃避天谴,除安拉外,你们没有任何保护者和援助者。
32.他的迹象之一,是航行于海中的山岳般的船舶。
33.如果他意欲,他就使风静止,船舶就停顿在海面上。对于每个坚忍者和感谢者,其中确有许多迹象。
34.他或因他们所作的罪恶使那些船舶沉没;他恕饶许多人的罪过。
35.为我的迹象而争论的人将要知道,他们绝无逃避之处。
36.凡你们所受赐的,无论什么,都是今世生活的享受。安拉那里的报酬,是更优美的,是更长久的,那只属于归信并只信托安拉者;
37.他们远离大罪和丑事,并在发怒时能原谅人;
38.他们响应主的号召,并谨守拜功;他们的事务是协商决定的,他们分舍我所赐予他们的;
39.当他们遭到侵害时,能战胜敌人。
40.恶行应得同样的恶报。谁愿意恕饶而且和解,安拉必厚报谁。安拉确不喜爱不义者。
41.受人欺侮而进行报复的人,是无可责备的。
42.应受责备的,是欺侮他人并且在地方上蛮横无理者;这些人将受痛苦的刑罚。
43.凡能忍受而且宥人者,他们的那种行为,确是应该决心做的事情。
44.安拉使其迷误的人,在安拉弃绝他后,他没有任何保护者。你将来要看见不义者眼见刑罚时说:“还有返回尘世的途径吗?”
45.你将来要看见他们身临火刑,为卑贱而恭敬,暗中偷看。归信者将说:“真正的亏折者,是在复活日丧失自身和家属的人。”真的,不义者必在永恒的刑罚中。
46.除安拉外,他们将没有任何朋友援助他们。安拉使谁迷误,谁没有道路。
仁慈的安拉会应答仆人的祈祷、实现他们的愿望,但将之限制在符合他们利益的范围之内。安拉洞察人的本性——一旦给养和财富超出了人的实际需要,就会恶欲膨胀,出现逾越本份的行为。因此,安拉依定量分配给养,依需要降下雨水。这是安拉睿智和全能的体现。此外,人们遭受的种种灾难都与自己的各种恶行有关。安拉赦免了人们的大量罪恶,惩罚的只是极少数。宇宙间的一切都在证明安拉的全能:天地的创造,船舶在海上的航行等,对善于思维的人而言,无疑是认识安拉全能与独一的最佳依据。最后,安拉指出,今世的享受无论多美好,与后世的幸福相比则是暂时的,微不足道的。
27. 事实告诉我们,人的给养总是受到某种客观因素的限制。给养的广狭虽然与人的劳动有密切联系,但不完全决定于劳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会看到多劳多得,多劳少得,也发现少劳多得、劳而不得的现象。给养一般不会超出人们的需要,这是安拉富涵哲理的安排:“如果安拉使他的仆人得享受宽裕的给养,他们必在大地上作恶;但他依定量而降下他欲降的给养。他对于自己的仆人,确是彻知的,确是明察的。”安拉创造了人类,彻知人类的本性,知道超出实际需要的赐予,反会诱发人们作恶的欲望,成为破坏信仰、腐蚀灵魂的条件。基于此,安拉没有将决定贫富的权力交给人类,而是根据人的实际需要,根据人的各种特点“定量”分配。在古都斯圣训中,安拉说:“我的仆人中有一些人,富裕有利于他们的信仰,使他们贫苦就会损毁他们的教门;又有一些人,贫苦有益于他们的信仰,使他们富裕反会损坏他们的教门;而对有些人而言,健康有益于他们的信仰,使他们患病就会毁灭他们的教门;另有一些人,生病对他们有益,健康倒会损坏他们的教门。我全知仆人的内里,我安排仆人的事情,我是彻知的,洞察的。”葛塔代说,最好的生活,是不使人得意,也不使人窘迫的生活。
28.雨水,在人类生存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即使一切具备,没有雨水,人们将一事无成。安拉有时久不降雨,直至人们饱受干旱之苦而渴望甘霖时才降雨水,其中包含一种哲理:“在他们绝望之后,他降下时雨,广施他的恩惠,他确是保护者,确是可颂的。”通过干旱之后的甘霖,绝望之后的希望,让人们认识自身的渺小,感受宇宙唯一支配者——安拉的保护和慈爱,从而心生感激。葛塔代说,有人向哈里法欧麦尔诉苦:“穆民的领袖啊!天旱不雨,人们都已经绝望了!”欧麦尔说:“就要下雨了。因为安拉说过:‘在他们绝望之后,他降下时雨,广施他的恩惠,他确是保护者,确是可颂的。’”
29. 不惟给养、雨水受安拉支配,天地间的各种生命均由安拉安排和掌控。人类应该从中参悟安拉的伟大、全能和独一:“他的迹象之一,是创造天地和他在天地间所散布的各种动物。”复生日到来时,安拉要将散步于大地的人类集合起来,以便清算和回报:“当他意欲时,他能将他们集合在一起。”
30. 安拉为我们阐明了各种灾难、祸患与我们行为之间的关系:“凡你们所遭遇的灾难,都是由于你们所干的罪恶;他饶恕你们的许多罪过。”干旱、顽疾、洪涝、地震等灾害的发生,往往是安拉对人类所干罪恶的惩处和罚赎。但安拉并非锱铢必较,他饶恕了人们更多的罪行。正如安拉所说:“假若安拉为世人所犯的罪恶而惩治他们,那么,他不留一个人在地面上,但他让他们延迟到一个定期,当他们的定期来临的时候,(他将依他们的行为而回报他们),因为安拉确是明察他的众仆的。”(35:45)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对于信士,所遭遇的灾祸不是惩罚,而是安拉对他品级的提升和回赐的增加。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凡信士所遭受的劳苦、疾病、忧伤,安拉均以其抵消他的罪过,即使被刺扎伤。”(布哈里、穆斯林辑录)本节经文降示后,先知说:“指掌握穆罕默德生命的主发誓,无论人被刺扎伤,或神经抽搐,或足下失衡,均与某种罪恶有关,更多的已被安拉饶恕。”又说:“惩罚,因罪恶而降临,因忏悔而消释。”
31. 安拉警告那些作恶多端,不思悔改的人,不立即惩罚他们并不意味着无法惩罚他们,而是在给他们悔悟的机会。如果他们死不悔改,那么后世的严厉惩罚在等待他们,到了那时,他们将得不到任何保护和援助:“你们在大地上绝不能逃避天谴,除安拉外,你们没有任何保护者和援助者。”
32-33.这是安拉全能的另一种证据:“他的迹象之一,是航行于海中的山岳般的船舶。如果他意欲,他就使风静止,船舶就停顿在海面上。对于每个坚忍者、感谢者,其中确有许多迹象。”安拉为大海设置了巨大的漂浮力,在空中设置了风力,使山岳般的船舶破浪航行。如果安拉意欲,完全可以使风静止,船舶无法航行,如果那样,人能做什么?只有久经患难,顺主不悖的坚忍者和知恩感恩的信士,能从其中领悟安拉的全能、独一和自身的渺小与无能。
34. 安拉有时为了惩罚人的罪行而使他们的船舶沉没海底。但大多数情况下,安拉饶恕人的罪过而不予惩处:“他或因他们所作的罪恶,而使那些船舶沉没;他恕饶许多人的罪过。”如果安拉有罪必罚,幸免于难者所剩无几。
35. 安拉全能、伟大、独一的迹象比比皆是,而冥顽不灵者仍然在怀疑、争论安拉是否存在。这些人将在死后知道自己的悲惨结局,那时他们绝无逃脱的可能:“为我的迹象而争论的人将要知道,他们绝无逃避之处。”
36-39.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拒绝信仰,否认造物主的存在是违心的,只是为了摆脱戒律对行为的约束,以便放纵私欲,及时享乐。安拉一语破的:“凡你们所受赐的,无论什么,都是今世生活的享受。安拉那里的报酬,是更优美的,是更长久的。”意谓你们即使获得今世的所有享受——况且这不可能,那也只是昙花一现的享受,安拉在后世预备的享受是最美好,最永久的。这种永恒、美好的享受只属于具备以下德行之人:
(1)“归信并只信托安拉者。”即在今世信赖安拉,崇拜安拉之人。
(2)“远离大罪和丑事,并在发怒时能原谅人。”他们为惧怕安拉的惩罚而远离大罪和丑事——如作伪证、忤逆父母、故意杀人、诬陷好人、偷盗、通奸等;为求得安拉的喜悦而抑制怒气,原谅冒犯自己的人,处处体现信士的美德。
(3)“响应主的号召,并谨守拜功;他们的事务是协商决定的,他们分舍我所赐予他们的。”他们响应安拉的号召,严格遵守一切天启命禁,毫不懈怠拜功;对于个人和集体的事务,他们严格奉行开放的民主协商制度,从不独裁专制;他们从不吝啬,知道财富是安拉恩赐的,乐意用之于真理和正义事业,愿意为社会的繁荣富强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4)“当他们遭到侵害时,能战胜敌人。”他们珍视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对于无端侵害他们的人,总是予以有力反击。这与忍让、宽容毫不矛盾,安拉说:“谁侵犯你们,你们可以同样的方法报复谁;你们当敬畏安拉,当知道安拉是与敬畏者同在的。”(2:194)“我在《讨拉特》中对他们规定:以命偿命,以眼偿眼,以鼻偿鼻,以耳偿耳,以牙偿牙;一切创伤,都要抵偿。”(5:45)
40. 安拉虽然许可穆斯林反击无端侵犯者,但将之严格限制在公平合理的范围:“恶行应得同样的恶报。”即不允许过分和逾限。安拉对此曾予以多次强调:“谁侵犯你们,你们可以同样的方法报复谁,你们当敬畏安拉,当知道安拉是与敬畏者同在的。”(2:194)“如果你们要报复,就应当依照你们所受的伤害而报复。”(16:126)“干一件恶事的人,只受同样的惩罚。”(6:160)在一般人际矛盾中,安拉更提倡和解与原谅:“谁愿意恕饶而且和解,安拉必厚报谁。安拉确是不喜爱不义者的。”安拉在描述敬畏者的特征时说:“敬畏的人,在康乐时施舍,在艰难时也施舍,且能抑怒、又能恕人。安拉是喜爱行善者的。”(3:134)
41. 安拉再次强调受人侮辱者依法复仇的权利:“受人欺侮而进行报复的人,是无可责备的。”当人无端受到伤害时,依法复仇是正当行为,不应受到人们的责备。
42. 横行霸道,无理欺侮他人者,应受责备乃至法律的制裁:“应受责备的,是欺侮他人,并且在地方上蛮横无理者;这些人将受痛苦的刑罚。”
43. 安拉同时明确指出,谁在有能力报复的情况下为了求得主的喜悦而抑制怒气,大度赦免,那么已拥有坚强的意志,将为之获得厚报:“凡能忍受而加以赦宥者,他们的那种行为,确是应该决心做的事情。”
44. 安拉在规范信士行为,号召抑怒,允许捍卫尊严的同时,谴责和警告那些骄横跋扈,自甘堕落之人:“安拉使其迷误的人,在安拉弃绝他后,他没有任何保护者。”谁自甘迷误,那么安拉就弃绝他,使他在迷误中愈走愈远,那时任何人也不能拯救他。在后世,这些不义者面对刑罚时,将后悔莫及,希望自己能有第二次生命,以弥补以往的过失:“你将来要看见不义者眼见刑罚时说:还有返回(尘世)的途径吗?”但这毫无可能,安拉说:“当他们奉命站在火狱边上的时候,假若你看到他们的情状……。于是,他们说:‘啊!但愿我们能复返人世,我们不再否认我们的主的迹象,我们一定要做信士。’不然,他们以前所隐讳的,已经为他们而暴露出来。即使他们复返人世,他们仍必再犯以前所被禁戒的事。他们确是说谎的人。”(6:27-28)
45. 这是他们在后世身临绝境的窘态:“你将来要看见他们身临火刑,卑贱而恭敬,暗中偷看。”在火刑面前,他们显得卑贱而恭顺,由于极度的恐惧,甚至不敢正眼观望。信士看到他们的可怜情形时,感叹道:“真正的亏折者,是在复活日丧失自身和家属的人。真的,不义者必在永恒的刑罚中。”这里的“丧失自身”,指他们进入火狱,永无解脱之日;而“丧失家属”则指家属与他们一道进入火狱,与他们生前的拉拢和腐蚀有关,而且此时相互间没有任何裨益;如果家属在乐园中,那么已与他们永远分别。
46. 这些恶人将遭受火狱的折磨,永无得救之日。他们在今世赖以自豪的朋友、势力对他们毫无裨益:“除安拉外,他们将没有任何朋友援助他们。”他们在今世选择了迷误,从而完全迷失了得救之路:“安拉使谁迷误,谁没有道路。”这里的“安拉使谁迷误”,意为安拉顺其自然。因为信仰和行为的选择完全取决于人自己,安拉不会强行将一个恶人拉回正道。而安拉不引导的人,又有谁能引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