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وَمَا كَانَ لِبَشَرٍ أَن يُكَلِّمَهُ ٱللَّهُ إِلَّا وَحۡيًا أَوۡ مِن وَرَآيِٕ حِجَابٍ أَوۡ يُرۡسِلَ رَسُولٗا فَيُوحِيَ بِإِذۡنِهِۦ مَا يَشَآءُۚ إِنَّهُۥ عَلِيٌّ حَكِيمٞ (51) وَكَذَٰلِكَ أَوۡحَيۡنَآ إِلَيۡكَ رُوحٗا مِّنۡ أَمۡرِنَاۚ مَا كُنتَ تَدۡرِي مَا ٱلۡكِتَٰبُ وَلَا ٱلۡإِيمَٰنُ وَلَٰكِن جَعَلۡنَٰهُ نُورٗا نَّهۡدِي بِهِۦ مَن نَّشَآءُ مِنۡ عِبَادِنَاۚ وَإِنَّكَ لَتَهۡدِيٓ إِلَىٰ صِرَٰطٖ مُّسۡتَقِيمٖ (52) صِرَٰطِ ٱللَّهِ ٱلَّذِي لَهُۥ مَا فِي ٱلسَّمَٰوَٰتِ وَمَا فِي ٱلۡأَرۡضِۗ أَلَآ إِلَى ٱللَّهِ تَصِيرُ ٱلۡأُمُورُ (53)
【译文】

51.无论任何人,安拉不可能与他直接对话,除非启示,或从帷幕后面,或派一个使者奉他的命令启示他所意欲的。他确是至高的,至睿的。
52.我这样将我的命令——一种灵魂启示给你。你本来不知道经典是什么,正信是什么;但我以经典为光明,引导我所意欲的仆人。你确是指示正路者。
53.那是安拉的路。天地万物,都是他的。真的,万事只归安拉。

『提示』

如果说子女是安拉恩赐人类的诸多恩典之一,那么,通过众使者降示的启示,是赐予人类的最大恩惠。安拉在这里确立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事实:在今世,任何人不能眼见安拉或直接与安拉对话,而是只能间接地接受安拉的旨意。安拉将启示称作“灵魂”,是因为人的存在因它获得真实意义,生命因之充满活力。与此同时,安拉强调了启示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它不是先知理性的产物。在启示降临之前,先知穆罕默德作为一介文盲,对“经典”、“信仰”一无所知。这个段落作为本章的末尾,我们可以发现它与章首内容的一致性——安拉以确立众先知所受启示的一致性为开始,而以阐释启示的种类和实质为结尾。

【注释】

51.经文告诉我们,在今世,安拉不可能与任何一个人直接对话:“无论任何人,安拉不可能直接与他对话,除非启示,或从帷幕的后面,或派一个使者,奉他的命令而启示他所欲启示的。他确是至高的,确是至睿的。”
安拉通过三个途径让人听到他的话语:
(1)启示。安拉将他的话语及其涵义投入接受者的心中,无论接受者是在睡眠中还是清醒的。先知易卜拉欣就是在睡眠中受到启示,宰他的儿子易斯马仪勒,作为对安拉的贡献。有时启示指赋予灵感,《古兰经》提到的先知穆萨的母亲受到的启示,就属此类。
(2)从帷幕背后倾听主的话语。即先知能听见主的声音但见不到主的本体。这里的“帷幕”不一定是具体可见的布或帘,而是屏蔽视觉的某种障碍。先知穆萨就是这样听到主的训诫的。他听见声音之后曾要求见主,但被遮蔽了。
(3)派遣使者。即派遣天使,将安拉的话语送达人类的使者。
“他确是至高的,至睿的。”即安拉的本体、属性及行为,都是至高无上的,与被造物无任何相似或相近之处。人不可对安拉有任何非份的想象或比拟;安拉的任何安排均具有深邃哲理。
52. 安拉告诉先知穆罕默德,如同曾启示众先知经典一样,也给他降示《古兰经》:“我这样将我的命令——一种灵魂启示给你。”安拉直接将《古兰经》称作“灵魂”,是因为人类个人和社会借它脱离迷信和悖谬,从而获得真正的生命,人类在它的指导下创造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明。先知作为文盲,四十岁突受启示,使他惊慌失措,颤栗着回家用被子紧紧地将自己裹起来,这表明受到启示并非他预料中的事。此前,先知只是一个忠实正直的人,对经典、信仰等知识性课题一无所知:“你本来不知道天经是什么,正信是什么。”但安拉以天启之光引导他所意欲的人:“但我以天经为光明,以之引导我所意欲的仆人。”于是,先知担负了向世人阐明正道的光荣使命:“你确是指示正路者。”根据《古兰经》的阐述,“引导”有两种:属于安拉的和属于使者的。安拉的引导,指人在选择正道时,安拉予以支持,从而使其顺利地遵循正道;使者的引导,指先知对正道的阐述和号召人们趋向正道。本节经文中的“指示正路”无疑属于后者。
53. 这是对先知指示的正路的进一步说明:“那是安拉的路。天地万物,都是他的。真的,万事只归安拉。”即先知(愿主福安之)向人们指示的,不是自己臆想出来的路,而是创造、养育、支配天地万物的安拉为人类确定的道路。人踏上这条道路,就等于同宇宙万物一道趋向了造物主。这是人最正确的选择。
感赞安拉,“协商”章注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