وَوَصَّيۡنَا ٱلۡإِنسَٰنَ بِوَٰلِدَيۡهِ إِحۡسَٰنًاۖ حَمَلَتۡهُ أُمُّهُۥ كُرۡهٗا وَوَضَعَتۡهُ كُرۡهٗاۖ وَحَمۡلُهُۥ وَفِصَٰلُهُۥ ثَلَٰثُونَ شَهۡرًاۚ حَتَّىٰٓ إِذَا بَلَغَ أَشُدَّهُۥ وَبَلَغَ أَرۡبَعِينَ سَنَةٗ قَالَ رَبِّ أَوۡزِعۡنِيٓ أَنۡ أَشۡكُرَ نِعۡمَتَكَ ٱلَّتِيٓ أَنۡعَمۡتَ عَلَيَّ وَعَلَىٰ وَٰلِدَيَّ وَأَنۡ أَعۡمَلَ صَٰلِحٗا تَرۡضَىٰهُ وَأَصۡلِحۡ لِي فِي ذُرِّيَّتِيٓۖ إِنِّي تُبۡتُ إِلَيۡكَ وَإِنِّي مِنَ ٱلۡمُسۡلِمِينَ (15) أُوْلَـٰٓئِكَ ٱلَّذِينَ نَتَقَبَّلُ عَنۡهُمۡ أَحۡسَنَ مَا عَمِلُواْ وَنَتَجَاوَزُ عَن سَيِّـَٔاتِهِمۡ فِيٓ أَصۡحَٰبِ ٱلۡجَنَّةِۖ وَعۡدَ ٱلصِّدۡقِ ٱلَّذِي كَانُواْ يُوعَدُونَ (16) وَٱلَّذِي قَالَ لِوَٰلِدَيۡهِ أُفّٖ لَّكُمَآ أَتَعِدَانِنِيٓ أَنۡ أُخۡرَجَ وَقَدۡ خَلَتِ ٱلۡقُرُونُ مِن قَبۡلِي وَهُمَا يَسۡتَغِيثَانِ ٱللَّهَ وَيۡلَكَ ءَامِنۡ إِنَّ وَعۡدَ ٱللَّهِ حَقّٞ فَيَقُولُ مَا هَٰذَآ إِلَّآ أَسَٰطِيرُ ٱلۡأَوَّلِينَ (17) أُوْلَـٰٓئِكَ ٱلَّذِينَ حَقَّ عَلَيۡهِمُ ٱلۡقَوۡلُ فِيٓ أُمَمٖ قَدۡ خَلَتۡ مِن قَبۡلِهِم مِّنَ ٱلۡجِنِّ وَٱلۡإِنسِۖ إِنَّهُمۡ كَانُواْ خَٰسِرِينَ (18) وَلِكُلّٖ دَرَجَٰتٞ مِّمَّا عَمِلُواْۖ وَلِيُوَفِّيَهُمۡ أَعۡمَٰلَهُمۡ وَهُمۡ لَا يُظۡلَمُونَ (19) وَيَوۡمَ يُعۡرَضُ ٱلَّذِينَ كَفَرُواْ عَلَى ٱلنَّارِ أَذۡهَبۡتُمۡ طَيِّبَٰتِكُمۡ فِي حَيَاتِكُمُ ٱلدُّنۡيَا وَٱسۡتَمۡتَعۡتُم بِهَا فَٱلۡيَوۡمَ تُجۡزَوۡنَ عَذَابَ ٱلۡهُونِ بِمَا كُنتُمۡ تَسۡتَكۡبِرُونَ فِي ٱلۡأَرۡضِ بِغَيۡرِ ٱلۡحَقِّ وَبِمَا كُنتُمۡ تَفۡسُقُونَ (20)
【译文】

15.我命令人类孝敬父母;他的母亲辛苦地怀他,辛苦地生他。他受胎至断乳长达三十个月。当他到达壮年,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他说:“我的主啊!求你启迪我,使我感谢你施于我和我的父母的恩惠,并干你喜悦的善事。求你为我改善我的后裔。我确已向你悔罪,我确是一个顺服者。”
16.这等人,我接受他们的善功,我赦宥他们的罪恶,他们将成为乐园的居民。这是对他们的真实的应许。
17.有一种人,对自己的父母说:“呸!你俩恫吓我说我要复活吗?在我之前,已有许多世代逝去了。”他俩向安拉求援,并且说:“伤哉你!你归信吧,安拉的应许是真实的!”他说:“这只是古人的神话。”
18.这等人,应当受刑罚的判决而与以前逝去的镇尼和人类的各民族归于一类;他们确是亏折的。
19.所有人将因自己的行为而各有等级,以便安拉对他们的行为给予完全的报酬,他们不受亏枉。
20.在不信者遭受火刑之日,将对他们说:“你们已在尘世生活中享尽了自己的福分;今日你们应受凌辱的刑罚,因为你们曾在地方上妄自尊大,也因为你们作恶多端。”

『提示』

信仰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行动指南,应该落实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安拉以永久乐园幸福向信士报喜后,这里阐述了信仰对人的一项具体要求:孝敬父母,并对孝子和逆子作了准确界定。

【注释】

15. 孝敬父母是安拉赋予每个人的天职,所以,安拉说“我命令人类孝敬父母”,而没有说“我命令穆斯林孝敬父母”。即只要是人,就有孝敬父母的义务,而不以信仰或其他任何条件为限制。大量经训将孝敬父母与崇拜安拉相提并论,旨在教育穆斯林成为人类孝敬父母的表率。安拉说:“你的主曾下令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应当孝敬父母。如果他俩中的一人或者两人在你家中达到老迈,那么,你不要对他俩说:呸!不要喝斥他俩,你应当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17:23)“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母亲弱上加弱地孕育他,他的断乳是在两年之中——我说:你应当感谢我和你的父母;惟我是最后的归宿。”(31:14)先知(愿主福安之)说:“以物配主,忤逆父母,滥杀无辜,妄发伪誓,均属大罪。”(布哈里辑录)另据马立克•本•拉比尔传述,他说:有一次我们正与先知座谈,这时白尼赛莱麦族的一个人来见先知说:安拉的使者!我父母去世后,还有什么我可以用来孝敬他俩的事吗?先知(愿主福安之)说:“是的,你应该为父母举行殡礼,为他俩求饶恕,兑现他俩生前的允诺,接续与他俩有关的骨肉,善待他俩生前好友。”(艾布•达乌德、伊本•玛哲等辑录)
父母为子女的出生与成长付出了艰辛,母亲的功劳尤为突出:“他的母亲辛苦地怀他,辛苦地生他,他受胎至断乳长达三十个月。”在长达三十个月的时间中,怀胎、分娩、哺乳、呵护以及其间所承受的身心的痛楚和压力,是母亲一人完成的。父亲所承受和付出的努力,远不及母亲。因此,先知(愿主福安之)将子女四分之三的爱归属于母亲。据艾布·胡莱勒传述,一个人问先知:安拉的使者!谁最有资格得到我的善待?先知说:“母亲。”又问:“其次呢?”先知说:“母亲。”又问:“其次呢?”先知说:“母亲。”又问:“其次呢?”先知说:“父亲。”(布哈里、穆斯林辑录)显而易见,这并非对父亲恩情的减损或贬低,而是对母亲无私付出的充分肯定。
本节经文提到怀孕至断乳的时间为三十个月,经注学家和教法学家据此推定,胎儿的最短孕期为六个月。因为,《古兰经》确定的最长断乳期为两周年:“对于想完整哺乳者,做母亲的应当哺乳自己的婴儿两周年。”(2:233)确定胎儿最短孕期的意义,在于消除新婚女子未婚先孕的嫌疑,确立受孕的合法性,正如诸多经注所阐释的那样。伊本·阿巴斯说,据此,如果孕妇怀胎九个月分娩,那么她的最长哺乳期是二十一个月,如果七个月分娩,哺乳期是二十三个月,如果六个月分娩,哺乳期则是两年。
一般而言,人30-40岁时,智力、体力等诸方面已完善和成熟。但是,人即便到完全能够独立生活的年龄,也不应忘记父母对自己的恩德。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应该祈求安拉恩赐自己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安拉和父母:“当他到达壮年,达了四十岁的时候,他说:“我的主啊!求你启迪我,使我感谢你所施于我和我的父母的恩惠。”祈求安拉使自己成为力行善功的人:“并干你所喜悦的善事。”还应为自己的后裔祈福:“求你为我改善我的后裔。”向安拉表示真诚顺服,对自己的过错衷心忏悔:“我确已向你悔罪,我确是一个顺服者。”
伊玛目伊本•凯西尔说,此节经文专门提及四十岁这个年龄阶段,意在提醒到此年龄的人重新审视自己真诚归主,重新做人的决心。
16. 安拉许诺具备上述高尚品质的人:“这等人,我接受他们的善功,我赦宥他们的罪恶,他们将成为乐园的居民。这是对他们的真实的应许。”
17. 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与呵护,不仅体现在照顾饮食起居,更应该体现于灌输正确信仰和合理生活方式。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也不应局限于养老送终,更应体现在服从父母的正确指导和帮助父母追求安拉喜悦方面。与孝敬父母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忘恩负义、违忤父母信仰教导的人:“有一种人,对自己的父母说:“呸!你俩恫吓我说我要复活吗?在我之前,已有许多世代逝去了。”当父母以后世的复活与清算告诫子女弃恶从善,改邪归正时,这些子女公然表示不相信复活与清算,还愚蠢地质问父母,世代死去的人哪里有复活的例子?而父母此时只有祈求安拉引领自己的子女,并继续苦苦规劝他们归信后世及其清算:“他们俩向安拉求援,并且说:伤哉你!你归信吧,安拉的应许确是真实的!”而他们的子女却更加悖逆,说:“这只是古人的神话。”
18. 安拉将这些人归类于火狱的居民:“这等人,应当受刑罚的判决而与以前逝去的镇尼和人类的各民族归于一类;他们确是亏折的。”他们与以往所有悖逆的镇尼与人类共进火狱,同受惩罚。
19. 安拉是绝对公正的主,安拉的公正基于他的全知与洞幽烛微。安拉绝不会让孝子和逆子有同样的结局。即使归宿相同,因其善行与恶行的程度不同,所处的等级也各异。这种结局,使每一个人得到自己行为的全部回报:“所有人将因自己的行为而各有等级,以便安拉对他们的行为给予完全的报酬,他们不受亏枉。”
20. 这是悖逆者进入火狱之后面临的困境,以及天使对他们受刑原因的说明:“在不信者遭受火刑之日,将对他们说:‘你们已在尘世生活中享尽了自己的福分;今日你们应受凌辱的刑罚,因为你们曾在地方上妄自尊大,也因为你们作恶多端。’”他们在火狱中受永久的刑罚,是咎由自取——在今世享受安拉的恩典而不感恩,顺从私欲而毫无节制,作恶多端而不思悔悟……正如他们曾无视安拉,欺凌他人一样,今日将遭受凌辱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