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难道他们没有在大地上旅行,观察前人的结局是怎样的吗?安拉毁灭了他们。不信者将有同样的结局。
11.那是因为安拉是归信的人的保护者;不信者,绝无保护者。
12.安拉必定要使归信而且行善的人入住下临诸河的乐园。不信者贪图享受,像牲畜一样饮食,火狱是他们的归宿。
13.有许多城市,其居民的势力胜过那些驱逐你的城市的居民;我曾毁灭了他们,他们没有任何援助者。
14.坚持主降示的明证者,与那为自己的恶行所迷惑,而且顺从私欲者是一样的吗?
15.敬畏的人们所蒙应许的乐园,其情状是这样的:其中有水河,水质不腐;有乳河,乳味不变;有酒河,饮者称快;有蜜河,蜜质纯正;他们在乐园中,有各种水果可以享受;还有从他们的主发出的赦宥。永居乐园者,难道与那永居火狱,常饮沸水,柔肠寸断的人是一样的吗?
前面的经文阐明安拉将区别对待信士和逆徒——“归信的人们!如果你们援助安拉,他就援助你们,并使你们步伐坚定。不信者,将悲惨而终,安拉将使他们的善功无效。”在这里紧接着号召先知穆罕默德时代的阿拉伯多神崇拜者和世代悖逆者摒弃迷信和愚顽,以前人的历史为鉴,争做两世成功之人。
10. 安拉谴责阿拉伯多神崇拜者和世代悖逆者:“难道他们没有在大地上旅行,观察前人的结局是怎样的吗?”当时的阿拉伯多神教徒,对阿德人、赛莫德人、先知鲁特的宗族等古代民族的遭遇并不陌生,因为那些民族遭难的遗址就在离他们不远处。那些民族曾经强大无比,拥有辉煌的物质文明,但由于多行不义,安拉彻底毁灭了他们。其实,固守迷信和罪恶者终遭失败,不仅是历史上某些民族的遭遇,而是世代所有悖逆者的结局:“不信者将有同样的结局。”
11-12.安拉之所以拯救有正信者,毁灭悖逆者,是因为 “安拉是归信的人的保护者;不信者,绝无保护者。”这还是今世的情况,到了后世,安拉将以不同的归宿安置这两种品行迥异的人:“安拉必定要使归信而且行善的人入住下临诸河的乐园。不信者贪图享受,像牲畜一样饮食,火狱是他们的归宿。”前者之所以入乐园,是因为他们生前“归信并行善”,以天启教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后者入火狱,是由于他们在今世如同牲畜一样,只追求物欲的满足,完全荒芜了人之为人的精神领地。
13. 安拉警告先知穆罕默德时代的悖逆者:“有许多城市,其居民的势力胜过那些驱逐你的城市的居民;我曾毁灭了他们,他们没有任何援助者。”历史上有那么多城镇的居民,拥有的势力和物质文明远远胜过他们,但在安拉毁灭他们的时候,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丝毫未能保护他们。
14. 安拉以质询的方式让我们明辨这两种人之间的根本区别:“坚持主降示的明证者,与那为自己的恶行所迷惑,而且顺从私欲者是一样的吗?”受正信指引的自由人,怎能与受役于恶魔和私欲的奴隶同为一类?他们之间的不同,如同安拉所喻,是明眼人与瞎子、追求火狱者与渴望乐园者的区别:“从你的主降示你的,正是真理,难道认识这个道理者跟盲人是一样的吗?”(13:19)“火狱的居民与乐园的居民不是平等的。”(59:20)
15. 安拉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善人入驻的乐园和恶人入驻的火狱的情形:“敬畏的人们所蒙应许的乐园,其情状是这样的:其中有水河,水质不腐;有乳河,乳味不变;有酒河,饮者称快;有蜜河,蜜质纯正;他们在乐园中,有各种水果可以享受;还有从他们的主发出的赦宥。”显然,乐园中的这些河及其享受,与今世的相比只是名同实异——其水质不腐,乳味不变,蜜质纯洁;至于其中的酒,除了这里称其为“饮者称快”外,安拉还作了更为明确的描述:“颜色洁白,饮者无不称为美味;醴泉中无麻醉物,他们也不因它而酩酊。”(37:46-47)“他们不因那醴泉而头痛,也不酩酊。”(56:19)安拉对乐园中的水果亦有描述:“他们在乐园中,将安心地索取各种水果。”(44:55)“在那两座乐园里,每种水果,都有两样。”(55:52)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安拉的赦宥了他们以往的罪恶。入火狱的人的结局,与这些人绝不一样:“永居乐园者,难道与那永居火狱,常饮沸水,柔肠寸断的人是一样的吗?”乐园的居民享受难以用人类的语言形容的饮料、乳汁、甘蜜、美酒,幸福无比;火狱的居民却强饮沸水,肝肠寸断,在无尽的苦难中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