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游牧人说:“我们已经归信了。”你说:“你们没有归信,你们应该说‘我们归顺了’,因正信尚未深入你们内心。”如果你们服从安拉和使者,他丝毫不减少你们的善功。安拉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
15.信士,只是确信安拉和使者,然后没有怀疑,并以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为安拉奋斗的人;这等人,确是诚实的。
16.你说:“难道你们要向安拉表白你们的宗教吗?安拉是知道天地间的一切的,安拉是全知万事的。”
17.他们以信奉伊斯兰示惠于你,你说:“你们不要以信奉伊斯兰示惠于我;不然,安拉要示惠于你们,是他将你们引向正信,如果你们是诚实的。”
18.安拉知道天地的幽玄,安拉是明察你们行为的。
上面的经文中,安拉通过论述主仆关系与人际关系展示了伊斯兰信仰的内涵。在这个段落,安拉较为详细地阐释了伊玛尼与伊斯兰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区别,以便让人们知道,伊斯兰的信仰,根据人对它的认识、领悟和实践程度,呈由弱至强、由低到高、层层递进状态——“伊斯兰”代表人对安拉的外在规定的服从和接受;而“伊玛尼”则指人的内心对正信的认识、坚信和践行。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名称,也不是以人的自诩来决定的身份标志。安拉还明确界定了何为真正的“伊玛尼”。
14. 新近归信伊斯兰的麦地那阿萨德游牧部落,向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表现自己的忠诚说:“我们已经归信了。”即我们已经坚信安拉和使者,信仰已经深入我们内心。事实上,他们的信仰尚在初级阶段,要实现真正的“伊玛尼”,尚需深化认识,提高实践。安拉命令先知告诉他们:“你们没有归信,你们应该说‘我们归顺了’,因正信尚未深入你们的内心。”真正的“归信”体现为对安拉命禁和和使者教诲始终如一的“服从”:“如果你们服从安拉和使者,他丝毫不减少你们的善功。安拉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根据此节经文,正统信仰学家认为,“伊斯兰”和“伊玛尼”二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指对使者所传信仰的口头接受和外在服从,而后者则指对信仰的全面认识和深入实践;当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使用时,各有其意,若单独使用,则彼此囊括。
15.真正拥有“伊玛尼”的人,应该具备以下特质:
(1)确信安拉和使者,然后没有怀疑。即内心诚信安拉的独一、全能及唯一受拜性,确信先知穆罕默德是封印万圣、被派往全人类的使者,丝毫不掺杂怀疑成分。
(2)以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为安拉奋斗。即信仰完全外化为不惜一切代价的行为,即使为信仰牺牲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
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说拥有“伊玛尼”,他们的信仰也才是诚实可信的:“这等人,确是诚实的。”
16. 安拉教训那些惯于向先知显示自己是信士的人:“难道你们要向安拉表白你们的宗教吗?安拉是知道天地间的一切的,安拉是全知万事的。”也就是说,信仰是一种内心的归依和精神的向度,而非用以夸耀的资本和身份代码。谁真诚信仰,安拉是全知的,安拉创造万物,彻知万物的一切。
17. 一些不明信仰真谛的人以为,他们信仰是为了使者,其实他们自己才是信仰的真正受益者。安拉命令先知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你说:你们不要以信奉伊斯兰示惠于我;不然,安拉要示惠于你们,是他将你们引向正信,如果你们是诚实的。”即真正有资格示惠的,应该是引领你们走正道的安拉,是安拉为你们派遣了使者,降示了经典,从而使你们脱离后世的火狱而入永恒乐园。作为信仰的受益者,你们有何可以示惠的呢?正如先知(愿主福安之)在侯乃尼之日对辅士们所说:“众辅士们!你们以前是迷误的,是安拉引导了你们;你们以前是四分五裂的,是安拉团结了你们;你们以前是贫困潦倒的,是安拉使你们富裕;难道不是这样的吗?”辅士们回答:“是的,安拉和使者最有恩于我们!”
18. 信仰,作为一个人内心的活动,对于他人而言,无疑是一种难以洞察的幽玄。但是,对于创造万物的安拉,无所谓隐现,安拉明察隐匿于天地间和人类内心的一切:“安拉确是知道天地的幽玄的,安拉是明察你们行为的。”
感赞安拉,“寝室”章注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