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敬畏的人们,必定在乐园和恩泽中,
18.他们因主的赏赐而快乐,他们的主使他们得免于烈火的刑罚。
19.你们因自己的行为愉快地吃饮吧!
20.他们靠在分列成行的床上,我将以白皙美目的女子做他们的伴侣。
21.自己归信,子孙也跟着归信者,我将使他们的子孙与他们同级,我不减少他们的善功一丝毫。每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2.我将供给他们所喜爱的水果和肉食,
23.他们在乐园中互递酒盏——他们不会因之而出恶言,也不会因之而犯罪。
24.他们的僮仆轮流服侍他们,那些僮仆,好像藏在蚌壳里的珍珠一样。
25.他们彼此走来,互相问候。
26.他们会说:“我们以前在自己的家中时心怀恐惧,
27.但安拉已施恩于我们,使我们得免于毒风的刑罚。
28.以前我们常常祈祷他,他确是仁爱的,确是至慈的。”
经文描述悖逆者后世受刑的窘境之后,紧接着向我们展示敬畏者在乐园中享受主恩的幸福情景,以鲜明的对照教育世人,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导致后世不同的结局。明智者应该择善而从!
17-19.在后世,那些今世小心谨慎,力行安拉所命之事,力避安拉禁止之事,把崇拜安拉体现在生活各个方面的人——敬畏者,必将享受永恒乐园的幸福:“敬畏的人们,必定在乐园和恩泽中。”他们沉浸在安拉的恩泽中,享受最终成功的喜悦和内心向往的一切恩典。此时,令他们最高兴的,莫过于彻底消除了火狱受刑之忧:“他们因主的赏赐而快乐,他们的主使他们得免于烈火的刑罚。”
天使祝福他们说:“你们因自己的行为而愉快地吃饮吧!”即这是安拉对你们今世付出的努力的奖赏,尽情地享受吧!这说明,后世的乐园,虽然不完全是靠人的功干得到的,但须以力所能及的善功和避免大罪方可获得。正如安拉所说:“你们可以愉快地饮食,因为你们在过去的岁月中行善。”(69:24)
20. 安拉描述了乐园的居民享受幸福的美好氛围:“他们靠在分列成行的床上,我将以白皙美目的女子做她们的伴侣。”他们舒心地倚靠在排列整齐的豪塌美椅上,与所恩赐的晶莹亮丽的美目女子共享美好生活。从经文提到的“分列成行的床”、“白皙美目的女子”等情景可以看出,乐园中的享受是具体的、可感触的,能够满足人性所有的需要。而不像有些人所说,乐园的幸福只是精神的、抽象的,他们这种说法显然缺乏经训依据。
21. 经文告诉我们,为了让入乐园者获得完美享受,安拉还将优待他们有同样信仰的子孙,使他们享受同级待遇:“自己归信,子孙也跟着归信者,我将使他们的子孙与他们同级。”虽然子孙的境界和品级尚不及他们,但出于对他们的优待和奖赏,安拉要让子孙破格享受同样的品级,与父辈一同在乐园享受天伦之乐。同时,父辈自己的善功和品级并不因此而有丝毫减少:“我不减少他们的善功一丝毫。”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当一个人进入乐园时,他要询问自己父母、妻子和儿女的情况,那时他将被告知:他们尚未达到他的品级。于是他说:主啊!我的善功是为自己和他们干的。这时安拉下令让他们与他同级。”(托伯拉尼辑录)而如果子女的信仰与父母不一致,那么就不可能享受这种提携。据《伊玛目艾哈迈德圣训实录》记载,圣妻赫底哲问先知,她的蒙昧时代死去的两个孩子的情况如何,他们入乐园还是入火狱?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说:“入火狱。”先知见她脸色难堪,便说:“倘若你看到他俩在后世的位置,你一定会对他俩产生憎恶。”她问:“我与你生的孩子呢?”先知答:“在乐园。”然后先知(愿主福安之)说:“信士和他们的子女都在乐园,多神崇拜者与他们的子女均在火狱。”接着他诵读了这节经文:“自己归信,子孙也跟着归信者,我将使他们的子孙与他们同级……”(艾哈迈德辑录)当然,清廉的子女,对自己的长辈也能带来好处。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安拉要升高一个仆人在乐园中的品级,那个仆人问:我的主啊!我何以得到这个?安拉说:由于你的子女为你做的祈祷。”(艾哈迈德辑录)类似的圣训还如: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当一个人去世时,他的一切功干都结束了,三件事除外:长久利人的施济,人们取益的知识,为他祈祷的清廉子女。”(穆斯林辑录)
必须明确的是,每个人要为自己的罪恶负责,任何人不能替代他人受罚:“每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2-23.安拉非常具体地描述了乐园居民享受的幸福:“我将供给他们所喜爱的水果和肉食。”即这些都是人性所喜爱的。此外还有“酒”的享受:“他们在乐园中互递酒盏。”即他们彼此祝酒。今世的酒,被伊斯兰断为禁品,因为它会麻痹甚至破坏人的理智,使人丧失尊严,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情。而后世的酒,与今世的酒名同实异,只给人带来纯粹的享受和欢娱,绝无今世的酒的害处:“他们不会因之出恶言,也不会因之而犯罪。”《古兰经》中安拉对后世的酒多有描述:“颜色洁白,饮者无不赞其美味;醴泉中无麻醉物,他们也不因它而酩酊。”(37:46-47)“他们不因那醴泉而头痛,也不酩酊。”(56:19)
24. 乐园居民所享受的服务,也是无与伦比的:“他们的僮仆轮流服侍他们,那些僮仆,好像藏在蚌壳里的珍珠一样。”这是每个人在今世生活中所神往的,而今世得到这种享受者何其少,即使得到了,享受时间又是何其短暂!
25-28.除了这些享受,乐园居民还像在今世一样,汇聚一堂,畅谈在今世所做之事、曾有的心境及此时的感怀:“他们彼此走来,互相问候。他们会说:‘我们以前在自己的家中时心怀恐惧,但安拉已施恩于我们,使我们得免于毒风的刑罚。’”在今世,他们的心中对安拉的后世惩罚充满畏惧,但幸运的是安拉佑助他们坚持了正道,最后罪恶获得饶恕而进了乐园。他们还说,虽然自己在今世竭力拜主行善,但深知最终得救还要仰赖安拉的饶恕和慈悯,所以常以希望与害怕的心情祈祷安拉,为此得到了曾经许约的赏赐:“以前我们常常祈祷他,他确是仁爱的,确是至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