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你们是为世人产生的最优秀的民族,你们劝善戒恶,确信安拉。假若有经的人归信,那对于他们是最好的。他们中有一部分信士,大部分是犯罪者。
111.除了恶言,他们绝不能伤害你们;如果他们和你们交战,他们必定失败,且不获援助。
112.他们无论在那里出现,都要陷于卑贱之中,除非依靠安拉的和约与众人的和约。他们应受安拉的谴怒,他们要陷于困苦之中。这是因为他们不信安拉的迹象,而且枉杀众先知,也因为他们违抗主命,超越法度。
在前面的经文中,安拉命令信士共同坚持正教,团结统一,命人行善、止人作恶,不要重蹈有经人的覆轍。这几节经文中,安拉鼓励信士在这条道路上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并指出正是凭这些特点穆斯林才成为世间“最优秀的民族”。同时,安拉还向他们预示了有经人世代将面临的困境,以作为反面教材。
110. 安拉告诉穆斯林,只要他们做到了“命人行善、止人作恶、确信安拉”,他们便是人类最优秀的民族。
这节经文降示的背景:当时,犹太人马立克·本·绥夫和瓦哈布·本·犹大对伊本·麦斯欧德、伍班依·本·卡尔布、穆阿兹·本·杰伯勒等圣门弟子说:“我们犹太教比你们伊斯兰教优越,我们犹太人也比你们穆斯林尊贵。”于是,安拉降示此节经文,告诉犹太人,也告诉穆斯林:一个民族或个人是否优秀,不是凭自我标榜,而是取决于对安拉命令的遵守程度。无论哪个民族,只要一丝不苟地按照安拉规定的“命人行善、止人作恶、确信安拉”的标准去努力,就会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在这个问题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宿命性。伊姆兰·本·侯赛因说,先知(愿主福安之)曾讲:“我的民族中将有七万人不受清算、不受惩罚地进入乐园。”有人问:“他们都是些怎样的人?”先知说:“他们生前不偷盗,不迷信,真诚信赖他们的主。”可见,即便是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民族,也并非所有人都能无条件入乐园。
在“命人行善、止人作恶、确信安拉”这三个特点中,命人行善、止人作恶在前,确信安拉这一最根本的特点在后,并非重视扬善抑恶的实效性而忽视信仰的指导作用,而是为了说明善与恶的界定,以及扬善抑恶的方式和手段,均须以伊玛尼——正信作为本源和鉴定标准。换言之,凡不是发轫于正信,未以正信终结的扬善抑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扬善抑恶。那些自诩是最优秀民族、最优秀个人的有经人,假如他们放弃口头标榜,接受正确的信仰,那么他们的道德行为定会大为改观。然而,除了极少数人,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是犯罪成性者。
111. 犹太学者阿卜杜拉·本·赛俩目等人信奉伊斯兰后,遭到犹太人头目卡尔布、叶哈拉、努尔曼、伊本·索利亚等人处心积虑的迫害。安拉降示此节经文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坚定立场。敌人对他们的伤害不外乎谩骂、讽刺等,即使对他们的身体造成某些伤害,也不是真正的伤害,因为保障他们后世得救的“伊玛尼”是无法被剥夺的。此外,只要他们真诚信赖安拉,那些人与他们交战时必然溃逃。安拉的这一许约,在伊斯兰先贤身上得到了充分验证:他们在短短数年中,彻底打垮了忘恩负义、背毁盟约的白尼·盖奴卡尔、白尼·乃兑尔、白尼·古莱泽三个犹太部落及海拜尔地区的犹太人。这证实了安拉的许约:“归信的人们!如果你们援助安拉,他就援助你们,并使你们步伐坚定。”(47:7)
112. 由于这些有经人否认安拉、枉杀众先知,他们将世代遭受卑贱、贫穷和安拉的恼怒。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方可幸免某些惩罚性待遇:一是向穆斯林交纳人丁税,完成安拉的规定;二是与穆斯林在商贸、俘虏等方面有协定。应该注意的是,经文中提到的否认安拉,是各个时代绝大多数有经人的共同特性;而枉杀先知的现象,在犹太人的历史上尤为严重。他们曾毫不例外地试图谋杀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但屡屡未能得手。他们之所以敢于否认安拉、枉杀安拉派遣的众先知,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的犯罪中丧失了良知,泯灭了人性。